讓電影成為澳門文化名片(蓮花盛開·人物專訪)

2020-12-19 人民日報

  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會長周焯華是澳門娛樂界領軍人物,他同時是澳門太陽城集團董事、行政總裁。過去的十幾年中,該集團參與投資製作電影65部,並與內地電影製作單位緊密合作,曾聯合出品《紅海行動》等電影。談及澳門電影發展,他直言還需好好努力,未來會繼續加大投資。

  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周焯華對當地有很深的感情。他帶領太陽城集團,全力為澳門的發展發揮作用。不過周焯華認為,在電影領域,與曾經鼎盛的香港電影產業以及蓬勃發展的內地電影產業相比,澳門電影發展並沒有太大起色。

  據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介紹,2018年,澳門僅有2部電影長片。周焯華認為,澳門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此過程中,電影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一定要發展起來。「因為電影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好的文化交流工具,如果有越來越多的澳門電影『走出去』,就能更好地宣傳澳門,吸引更多的人來澳門觀光、旅遊、投資。」

  周焯華介紹道,澳門電影雖然在華語電影業中佔比不大,但它是大中華地區最早有電影放映設備的地方,有很好的發展基礎。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兩地在文化、教育及經濟等多方面的交流越見密切及重要。「澳門背靠祖國,經濟社會近年發展繁盛,電影行業也是如此。」周焯華說。

  「澳門電影行業還需要加大和內地、香港的交流。在過去,我們和內地以及香港合作製作了《紅海行動》《掃毒》《殺破狼》《湄公河行動》等電影,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績。未來,澳門的電影產業發展,肯定離不開與內地及香港的合作。」周焯華說。

  出於對電影產業發展的精準判斷和對澳門的深厚感情,周焯華非常注重產業基礎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在投資商業電影的同時,周焯華2015年發起成立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並擔任協會會長。2016年至今,協會連續4年與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合辦「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這也是澳門唯一的官方電影展活動。

  周焯華希望,該影展能為亞洲及西方電影專業人士提供交流平臺,最重要的是推動澳門電影觀眾欣賞世界電影,將澳門打造成新的文化目的地,並鼓勵電影劇組來澳門進行拍攝及製作。

  「發展電影產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周焯華說,目前澳門當地優秀電影人才還很欠缺,希望通過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支持澳門本地人員開展和參與影視文化創作,提升澳門影視文化水平,為有興趣的人員構建學習、交流、實踐的平臺,並積極培育澳門本地優秀影視工作者,向外推廣澳門影視文化,推動澳門文化產業發展。

  「澳門目前迎來了非常好的發展時期,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不僅是電影文化產業,社會各行各業都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周焯華說,身為澳門人,應該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社會責任,建設澳門,為澳門未來的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駐澳門部隊第十六次軍營開放:蓮花盛開 情誼常在
    在進駐澳門之初,部隊臨時駐紮在龍成大廈,全體官兵的生活、訓練全部在大廈內完成。為了保持戰鬥力,部隊購買了很多健身器材供官兵使用,樓道成為練習刺殺的場所,體能訓練則是在12層樓高的大廈內,沿著樓梯一遍一遍地跑。正是在艱苦的磨練中不斷成長,駐澳門部隊才成長為如今的威武文明之師。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導——
  • 以音樂傳承土生葡語文化——專訪澳門音樂人Gabriel
    中新社澳門12月17日電 題:以音樂傳承土生葡語文化——專訪澳門音樂人Gabriel  作者 龍土有 陳志峰  「作為土生葡人,我希望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多土生葡語歌曲的表演,相信假以時日,土生葡語歌曲能得到更多人喜歡和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用音樂推廣和弘揚土生葡語文化。」
  • 《又見蓮花》:因雕刻引發的情誼,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深厚感情
    電影《又見蓮花》以澳門珍貴的文化遺產「神像雕刻」為主題,並以其標誌性雕塑「盛世蓮花」為靈感創作來源,描述了一段澳門雕刻工匠和內地雕塑大師長達20年的真摯友情。這尊雕塑是1999年為慶祝澳門正式回歸祖國,中央政府贈送給澳門特區政府的禮物,與香港的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齊名。
  • 文創產業 將成為澳門未來城市名片(濠江在線)
    春末或者秋初去澳門,有一項手作文創盛事絕對不可錯過——「塔石藝墟」。新奇的手工作品、誘人的美食、動感的音樂表演……自2008年起,這場集創意集市、音樂盛宴、手工作坊等為一體的品牌活動,每年分春、秋季兩期舉行,已經成為文化創意人士展示交流的重要舞臺,也是廣大市民和遊客打卡勝地。
  • 澳門公布本年度授勳名單 崔世安及鍾南山獲大蓮花勳章
    中新社澳門12月19日電 (記者 龍土有)澳門特區政府19日公布2020年度勳章、獎章和獎狀頒授名單,將向34個個人或團體頒授勳章、獎章和獎狀。澳門特區前行政長官崔世安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獲得最高榮譽的大蓮花榮譽勳章。澳門中華教育會、前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前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獲金蓮花榮譽勳章。
  • 澳門七星酒店,「賭王」何鴻燊投資建造了澳門地標性建築
    「賭王」何鴻燊投資50億,建設澳門七星酒店何鴻燊是澳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他的一生對澳門有很大的影響,雖然他已經去世,卻仍然影響著澳門、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澳門家庭「七星級」酒店,新葡京,都是由何鴻燊建造的。
  • 澳門年度授勳:崔世安、鍾南山獲授大蓮花榮譽勳章
    澳門特區政府19日公布2020年度授勳名單,表彰相關人士、實體在個人成就、社會貢獻或服務澳門特區方面的傑出表現。澳門特區前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獲授代表最高榮譽的大蓮花榮譽勳章。
  • 澳門公布年度授勳名單 崔世安、鍾南山獲授大蓮花榮譽勳章
    原標題:澳門公布年度授勳名單 崔世安、鍾南山獲授大蓮花榮譽勳章   新華社澳門12月19日電(記者郭鑫)澳門特區政府19日公布2020年度授勳名單,表彰相關人士、實體在個人成就、社會貢獻或服務澳門特區方面的傑出表現。
  • 澳門戶外團建的極速前進之旅,看盛世蓮花的美好祝願
    澳門戶外團建的行程表裡得有金蓮花廣場,它是為了紀念澳門回歸祖國而設立的,是澳門的地標。「盛世蓮花」是國家給澳門的誠摯祝願,願繁榮昌盛宛若一朵蓮花屹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上。澳門團建的目的是為了在澳門獲的更好的團建體驗,那金蓮花廣場就不能錯過了。
  • 澳門公布年度授勳名單 崔世安鍾南山獲授大蓮花榮譽勳章
    新華社澳門12月19日電 澳門特區政府19日公布2020年度授勳名單,表彰相關人士、實體在個人成就、社會貢獻或服務澳門特區方面的傑出表現。澳門特區前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獲授代表最高榮譽的大蓮花榮譽勳章。  2020年度的金蓮花榮譽勳章授予澳門中華教育會、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前司長劉仕堯、經濟財政司前司長梁維特和警察總局前局長馬耀權。  銀蓮花榮譽勳章授予了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和澳門特區終審法院原法官利馬。
  • 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將在澳門舉行
    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將於12月27日至28日在中國澳門美獅美高梅酒店舉行。因澳門的新冠疫情控制好,導致會議地點從美國洛杉磯改至中國澳門。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將在澳門舉行,而不是在該峰會歷來召開的地點洛杉磯舉行。
  • 導演寵愛、孩子追捧的妖魔鬼怪,為何成為流行文化名片
    妖怪學在日本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張名片,廣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毫無疑問也影響到了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張雲在動漫展上會遇到這樣的一幕。事後,張雲痛定思痛,然後用十年的時間創作了《中國妖怪故事全集》。
  • 西班牙的文化名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幻想成為遊俠騎士
    相比於其它的文化名片,西班牙的動畫產業要遜色不少。而事實上,西班牙本土動畫的歷史還是非常悠久的,歐洲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就出自西班牙。上世紀初,西班牙動畫電影雖然沒能走出國外,但是在國內卻發展的有聲有色。隨著電視節目的多元化,電影動畫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文化需求。受到國外電視動畫的影響,西班牙動畫工作者渴望推出自己的文化品牌。
  • 萬年曆 | 回歸21年,澳門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澳門回歸日也稱澳門回歸節。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每年12月20日澳門都舉行紀念活動,今年12月20日為澳門回歸21周年紀念日。  光陰荏苒,21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足以令一個地方的發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電影裡發現文藝澳門
    澳門,不僅是中西方文化交匯之地,而且是亞洲文化藝術匯聚之地。2019年12月上旬,恰逢澳門回歸20周年前夕,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匯聚澳門,同享多元電影文化盛宴。  影展的4個放映場地——文化中心、旅遊塔與舊法院大樓、戀愛·電影館,分別是澳門現代建築與歷史建築的代表。
  • 澳門回歸紀念日,這些活動請與孩子們一起做
    活動背景澳門回歸日也稱澳門回歸節。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
  • 澳門回歸20周年郵票誕生在上海,出自香港設計師之手
    原標題: 澳門回歸20周年郵票誕生在上海,出自香港設計師之手  「不到3個月,我們又見面了。」香港知名設計師韓秉華在其位於上海的工作室拿出一套郵票設計稿說,「這就是即將於12月20日發行的《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郵票圖稿,是我在這裡創作的。」
  • 人物專訪寫作指南
    普通素人的採訪一般都是「紀實為主」,他們的某個社會現象引起了輿論或者成為了一個教材,比如「網紅」,「農民工」,「基層人員」。 專訪的稿件匯總一般寫作手法是生動形象和圍繞核心觀點處理,專訪的特點是「專」和「訪」,缺一不可。
  • 黑土畫派已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
    黑土畫派已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黑土畫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側記作者:蘇丹(中國藝術研究院理論博士研究生)黑土畫派是黑龍江省畫院專職畫家閆景陽發起的一個新興中國畫地方流派。黑土畫派從創建伊始就把「立足龍江黑土、承拓傳統文脈、宏揚地域文化、打造北疆畫派」作為研究宗旨,致力於表現東北黑土地上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風韻,經過整整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
  • 對話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澳門文化與潮汕文化一樣兼容並蓄
    身居「蓮花寶地」的澳門人,淳樸大方、熱情好客、從不張揚。他們沒有自以為是的傲氣,只有安靜溫暖的謙遜。毛思慧在汕頭大學。西方人將澳門視為「東方的蒙地卡羅」澳洲電影文化南方日報:您對電影專門做過多年研究,那怎麼看待澳門的電影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