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廣為人知,《銀河英雄傳說》是否還續寫傳奇?
今年的新番除了《鬼滅之刃》外莫名的都不是很合胃口,看到一半會員又過期了,心煩意亂之際,忽然瞥到《銀河英雄傳說》的重置版——
心裡忽然就有個聲音在說:去看銀英吧。
去看看這部在少年時代收藏的舊雜誌(譬如《新幹線》、老版《漫友》)上每期必提的神作,這部影響了馬伯庸、蔡駿以及無數老一代創作者的,20年、30年的歲月也無法洗去其光彩的傳奇作品......去看看那句被作為大國雄心的"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的真正的出處——是的,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很多時政、軍事博主將它奉為圭臬,可有多少人知道,它最初的來源是《銀英傳》的一句臺詞?
《銀河英雄傳說》對80後那一代國內作家、漫畫家的影響有多大?......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紀初,這部作品的原著就已經面世了二十年了,那時候現在被我們視為童年回憶的《火影》等作品,才連載了沒有幾年。
循著網絡和老雜誌留下的痕跡找去,那時候有個作者筆名叫"伊謝爾倫的風"(取名自楊威利成名之戰伊謝爾倫要塞),至今仍然叫這個名字;時常有人拿楊威利的退休金和紅茶開玩笑;甚至還有一年的計算機競賽有一道題就叫"銀河英雄傳說":
(???)
風格華麗穩重的舊版ova畫面總是出現在彩頁上,就算那時候被禁網到根本沒有真正看過這部作品真容,也知道有個人叫萊因哈特,有個人叫楊威利,銀英是一部雖然講的是未來星際戰爭卻偏偏具有古典戰爭理念和氣質、不討論科技卻討論制度理念的另類作品。
不過那些和銀英有關的"無能民主"和"開明專制"對一個十一歲左右的小朋友來說和天書也差不多,甚至也不那麼合現在許多成年人的胃口。平心而論,田中芳樹雖然在戰略層面頗有研究,戰術層面卻實在說不上多高明,甚至被調侃為"排隊槍斃"。而其"皆殺的田中"屬性可是連主角都不會放過的——許多角色的離去,都讓人覺得意難平。但或許也正因為這樣的大手筆,才稱得上"史詩"和"太空歌劇"之名。名將之死,並不是現在常常被調侃的"發刀片"、"發便當"隨著編劇的心意而為,而是宛如凱撒之死,亞歷山大之死一般,宛如文言的古書裡平淡的一筆那樣,一顆晨星在黎明前隕落了......
如果,你還對如今已然消逝的那古典情懷有所感懷,那麼我推薦你一定看看《銀河英雄傳說》,老版、新版、漫畫或小說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