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站在水邊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莊子以「白駒過隙」喻指人生的短暫。華晨宇歌曲唱到「浩瀚宇宙中微渺的像一隻蜉蝣」,「既然人類微渺得如同一隻蜉蝣,那麼人生須臾,不如綻放」。
蜉蝣身姿纖巧、體態優美,但又是一種朝生暮死的小昆蟲。據說其不飲不食,在空中飛舞交配,完成物種的延續後便結束生命。也可謂真正以有死換愛情的小生物。古人常用以比喻人生之短暫,且由此引發向生命本體的追問:從哪裡來,何處是歸宿,生命的根本意義是什麼等。
蜉蝣喜歡在日落時成群飛舞,死後墜落地面,死屍積成厚層,給人驚心動魄之震撼。人生百年,不同階段,不同的人生經歷都會對人生產生不同的感悟與認識。「光陰易逝,生命短暫」則是大多有閱歷人的一種慨嘆。
蜉蝣的生命狀態正是要告訴我們:應珍愛生命,把握現在,盡情揮舞人生的光彩,像蜉蝣一樣,生之光華,死之絢爛。
附:《蜉蝣》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wu)我歸處?
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xue),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