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盲盒大魔力,是什麼讓泡泡瑪特一夜暴富?

2020-12-17 財智官

據媒體消息,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將於今日(11月19日)尋求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最快於本周末披露通過聆訊後的招股說明書,12月下旬正式於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計算,泡泡瑪特已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中,按2019年零售額計算,泡泡瑪特在中國潮流玩具市場的佔有率為8.5%。

IP+盲盒,讓泡泡瑪特漂亮地打出了一個翻身仗。

泡泡瑪特尋求上市,並非首次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起初只是一家玩具集合店,14年到16年一度三年連續虧損,2017年,它曾登陸過新三板,但最終於19年4月退市。

今年6月份,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今日欲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最快於本周末披露通過聆訊後的招股說明書,12月下旬可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為泡泡瑪特帶來轉機的,是它IP+盲盒策略。

你可能不知道王信明,但你肯定知道那個大眼睛厚嘴唇的娃娃Molly。

2016年,泡泡瑪特與Molly的創作者王信明合作推廣,並於8月推出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Molly+盲盒的組合迅速吸引買家,2018年雙11當天,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就賣出了超過2700萬元的盲盒。19年雙十一成績更是達到8212萬元,2019年該IP收入就達到4.56億元。在閒魚上交易最熱門的十大盲盒產品中,Molly排名第一。原價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閒魚上的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價格最高的一款漲價39倍。

賣出超過成本幾十倍的IP玩具,選到好IP,就像拿上來印鈔機。

當然,除了好IP,盲盒,才是刺激消費者的主要模式。「生活就像盲盒,你永遠不知道會抽到哪個」,為了集齊所有款式或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一個款式,人們往往會買了拆,拆了買,用未知刺激消費,是這群有高消費能力人群所痴迷的,一邊剁手,一邊感嘆,正中商家營銷圈套。

估值翻倍,潮流玩具潛力巨大

按照泡泡瑪特在IPO前給投資人的估值預期,其預測在上市後的市值為40億至50億美元,相較前一輪融資時25億美元的估值至多翻一倍。

從目前來看,泡泡瑪特有能力達成這一目標。

作為一家潮流玩具公司,擁有自有IP品牌,就擁有了其智慧財產權和開發銷售權,自有IP品牌越多,競爭力越強。目前,泡泡瑪特共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以及51個非獨家IP。泡泡瑪特預計,2020年將運營超過30個新IP。

潮流玩具獨特點在於,是藝術家和設計師獨創的IP,雖然小眾可是一旦被接納,用戶黏度就很高。擁有的IP越多,你的變現能力就越強,將IP商業化、再創作以及進一步變現,這是泡泡瑪特生存之道。目前,泡泡瑪特前四大IP產生的收入均超過1億元。

除了運營IP,在銷售方面也推陳出新,17年首次舉辦線下潮展,目前泡泡瑪特舉辦的北京國際潮玩展和上海國際潮玩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國際潮玩展,2019年北京國際潮玩展的參觀人數突破10萬。線下人群黏度更高,消費能力更強,是重點銷售對象。同時,泡泡瑪特還將觸角伸至海外,在韓國和東南亞地區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

隨著對「IP」挖掘的深入,如何自主創建IP品牌、有效增加和運營,都是泡泡瑪特需要長久考慮的。就目前而言,泡泡瑪特看來是抓住重點,期待未來有更多更精彩的IP出現。

相關焦點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因「調整經營決策,減輕資金壓力」於2019年4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企業,再次迎來上市的新機會。那麼支撐泡泡瑪特再次上市的底氣什麼?這種底氣可否支持著泡泡瑪特一路走遠?一、從連虧3年到年賺4億,盲盒真的可以「暴富」?
  • 對話泡泡瑪特王寧:我們不是一夜暴富 早期還騎三輪車拉貨
    泡泡瑪特不是一夜暴富雖然人很年輕,但王寧創業的時間卻很長。王寧曾在2019年5月說,「我從自己刷牆,開第一家實體店,做零售業,是在2008年5月13號,到這周末就是整整11年了。我們是創業老兵了,單泡泡瑪特這個品牌就有9年了,只不過這兩年大家會聽到我們多一些。」泡泡瑪特上市當天,王寧接受雷帝網創始人雷建平採訪時說,特別想跟大家分享泡泡瑪特的創業故事,真的不是很多人想像的所謂的一夜暴富。「我們真是很努力,很努力,最開始騎著三輪車拉貨、自己刷牆,用了這麼長時間做到現在。
  • 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超千億港元 創始人王寧首談「一夜暴富」
    (原標題: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超千億港元 創始人王寧首談「一夜暴富」)
  • 泡泡瑪特飛升,但盲盒不值錢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 劉小土12月11日,備受矚目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股,開盤後大漲100%,市值突破1000億。什麼概念呢,相當於A股頭部傳媒公司的光線+萬達+華誼,還有富餘。
  •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盲盒最新資訊 > 正文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 泡泡瑪特的成功不止是盲盒
    盲盒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有沒有打博彩的擦邊球?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當盲盒成為線上線下賣小玩意的標配時,泡泡瑪特究竟還有什麼優勢?其實這些討論都默認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泡泡瑪特的成功就是因為盲盒。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泡泡瑪特進入這個市場,就像瓷器店裡的公牛一樣,打開了時尚的盲盒。「盲盒,我抽得越多,就越上癮。」盲盒就是瞎選瞎抽,買的時候不能打開箱子,只能憑運氣抽是什麼。事實上,這就像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必須收集卡片,去買乾脆麵。
  • 盲盒不值錢!|盲盒|三哥|潮玩|泡泡瑪特
    當一年賺4億多的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時,他卻對著滯銷的原創盲盒一籌莫展。而據硬糖君從幾位設計師處了解到,像三哥這樣貿然掘金盲盒市場而虧錢的人,不在少數。一端是等待飛升的「泡泡」,一端是風口擱淺的泡沫。尤其在盲盒市場急速擴容後,設計抄襲、熱潮消散、老粉退圈等問題接踵而至。混亂失序的市場,逼著人們重新思考盲盒的價值。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甚至有人認為,泡泡瑪特在「割年輕人的韭菜」、「收智商稅」、「沒有社會價值」。但也有它的用戶反駁稱,「不要問,問就說明你們不懂年輕人」。還有投資人士說,「你就當它是個線下實體遊戲,玩家氪金買皮膚裝備,偶爾還能有些二級市場交易行為,是不是好理解一些?」那麼,為泡泡瑪特買單的人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們花錢買盲盒究竟圖什麼?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已經融資8輪的泡泡瑪特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不過,我們找到4位泡泡瑪特的粉絲,他們的入坑時間不一,曾經十分狂熱,然而,卻又先後熱情冷卻,紛紛退圈。通過這些粉絲的講述,我們嘗試為讀者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泡泡瑪特和盲盒,關於商業模式的探討過多,很難有超出原有認知範圍的內容,不如我們就聽一聽盲盒愛好者最真實的故事,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感受。
  • 泡泡瑪特 不只是盲盒
    2016年前後,Molly,一個湖藍色眼睛和金色捲髮的小女孩出現。裝進盲盒的她,被賦予了某種魔力。如今,Molly佔據了潮玩界當之無愧的C位。其魔力在於,即便二手市場可以買到那些很難抽到的款式,仍然有大量消費者重複購買。
  • 泡泡瑪特IPO下的盲盒產業圖鑑
    撰文|裴雲出品|產業家「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什麼滋味。」《阿甘正傳》裡的一句話,如今在現實中得到了最為真實的映射。在「六一」兒童節當晚,剛從新三板摘牌不到一年的網紅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始了赴港上市之路。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本文首發於《紫金商業評論》,轉載請註明來源)2016年1月9日,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發了條微博:「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還喜歡收集其他什麼呢?」一半的回覆指向了一個王寧沒有聽過的名字——Molly。
  • 泡泡瑪特IPO「盲盒」,割誰的韭菜
    2016年,泡泡瑪特嗅到盲盒商機,聯手設計師王信明成熱門IP「Molly」大陸地區獨家授權經銷商和生產廠商,隨即推出首個自主潮流玩具產品系列「Molly星座」盲盒,並在上海港匯恒隆廣場開出首家IP門店。
  • 泡泡瑪特新品涉嫌抄襲,盲盒生意最怕遇上信任危機
    科技自媒體 / 鏡像娛樂「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盲盒也像一盒巧克力,只不過這一次沒有「喜」,只有「驚」。2月8日,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在天貓旗艦店、葩趣APP商城、泡泡抽盒機等6個渠道進行發售。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泡泡瑪特最近特別火爆。主要是因其港股上市,攀上了資本的高枝兒,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想想,一個潮流玩具的特定圈層,雖然是第一名但其市場份額僅佔8.5%,以「盲盒」的噱頭抬高身價……如此看來,這泡泡瑪特憑什麼值這麼多錢?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拆開盒子的那一瞬間,對於未知的期待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
  • 泡泡瑪特 「盲盒」掘金 中國「迪士尼」故事能否講通
    「盲盒」奇蹟   十年前,初出茅廬卻喜歡折騰的年輕人王寧,在北京中關村(000931,股吧)歐美匯開了一家叫泡泡瑪特的潮品雜貨店,同校女友楊濤以及一位剛畢業的小師妹劉冉成為他的創業團隊核心成員。  Molly是一個嘟著嘴唇、湖藍色眼睛的可愛小女孩角色公仔,由香港設計師王信明(Kenny Wong)創作於2006年,在小眾粉絲群體中頗為受寵,但商業化成就有限。2016年4月,泡泡瑪特和王信明籤訂了獨家授權協議,開發銷售Molly系列「盲盒」玩偶,此後又分別在2018年、2019年取得了Molly在中國、全球的智慧財產權所有權,將Molly變成了自有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