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工業的「血管」。
一方面,鋼管及作為基礎材料產業,對其他行業影響大、關聯度大、帶動效應大;另一方面,鋼管已成為衡陽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無論是對經濟總量貢獻,還是對稅收貢獻都非常大,僅衡鋼產業園區就有約1萬從業人員,加上上下遊帶動就業,總從業人員已逾3萬人。
不僅如此,衡陽鋼管及深加工產業鏈通是經過近60年的快速積累與培育發展起來的支柱產業。該鏈以衡鋼為依託,已形涉及規模企業30餘家。目前,該鏈擁有各類認定的研發機構40多家,其中國家批准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家、工程院院士工作站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1家,全產業鏈年銷售收入規模達180億元、利潤9.8億元、稅金10億元、出口創匯5億美元。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優化、提升,將建成世界一流、綜合競爭實力全行業領先的專業化無縫鋼管企業,以及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的無縫鋼管深加工聚集區。到2025年,全市無縫鋼管制造及深加工產業總產值可望達250億元。
因此,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加強鋼管及深加工產業鏈建設,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胡緒陽任鏈長。幾個月來,已建立健全了組織架構,構建並完善了運行體系完,全力推動著產業鏈各項工作。10月、11月,胡緒陽多次深入衡鋼產業園調度鋼管及深加工產業鏈推進工作。要求儘快確定明年及「十四五」目標,「內」「外」結合,整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各省級技術水平領先中心、工程中心、實驗中心等科研發創新實力平臺,不斷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更好配套新興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全鏈條,為產業強市作出新貢獻。
衡陽鋼管及深加工產業鏈起步不凡。華菱衡鋼現已成為全球第五、中國第二大專業化無縫鋼管生產企業,2010年,鋼管深加工產業園區榮獲工信部「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鋼鐵無縫鋼管)」稱號。
為盤清「家底」、以強鏈、補鏈、延鏈,構建世界領先的無縫鋼管產業體系,10月至11月,鏈長胡緒陽帶領產業鏈推進辦公室分成三個調研小組,深入25家園區企業開展專項調研。
調研報告顯示,該產業鏈已具雛形:產業體系日趨完整、精深加工初見成效、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目前與衡陽形成產業競爭的主要有以「天津鋼管」為龍頭的天津市,以寶鋼旗下「魯寶鋼管」為龍頭的煙臺市,以及以「新冶鋼」為龍頭的湖北黃石市。但天津鋼管沒有完全配套的高爐,魯寶鋼管也是採用調坯軋材方式生產,只有黃石新冶鋼擁有全流程生產體系。唯獨衡陽形成了煉鐵→煉鋼→軋管→管加工的全流程生產體系,能滿足客戶「多品種、多規格、小批量」需求。
但喜中有憂。調研所走訪的25家企業普遍面臨產能富餘、出口波動、盈利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綜合利用待加強等瓶頸和困難,其中1家企業處於半停產狀態,年利潤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為9個,其餘企業均為微利或保本經營。此外,資金壓力較大,如衡鋼資產負債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鴻成公司受油價下跌影響,銷售大幅下跌。
運籌帷幄面對上述現狀,胡緒陽及鏈辦一班人反覆論證如何破題。一致認為,該產業鏈條比較完整,全流程生產線比較先進,產品規格多樣齊全,且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未來的市場潛力也比較開闊,只要做好「五鏈融合」,完善鏈條,提升管理,促進園區孵化,就能變「夕陽工業」為朝陽產業。
那麼,如何突出重圍、做大做強?鏈辦響亮提出強鏈、補鏈、延鏈。
據了解,總體目標為,充分發揮衡陽無縫鋼管產業作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的作用,整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各省級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實驗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打造「一園一超市一中心」,即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的無縫鋼管深加工聚集園區、打造中南地區品種最全、規格最多的「鋼管超市」,打造南方最大的氣瓶加工基地。到2025年,全市無縫鋼管制造及深加工產業總產值達到250億元,到2030年實現總產值300億元。
圍繞該目標,鏈辦正加快實施如下方略:
以提升鋼管品質而「強鏈」。進一步擴大高抗擠毀、抗腐蝕、特殊扣、13Cr不鏽鋼等油井管產品的開發,重點發展結構複雜的鋼結構廠房、大跨度鋼結構民用建築及鐵路橋梁等建築鋼結構產品,重點突破火電站用管、核電站用管、壓力容器用管生產,擬建設好「科盈鋼管」石油管內防腐加工、鴻菱石油管材有限公司提質改造、鴻源鋼管有限公司熱處理生產線薄壁管調質、正火熱處理生產線及生產線等項目。
以加快產品開發而「補鏈」。突出深加工和資源循環利用,即針對鋼冶煉、鋼管軋制過程中產生的白灰、礦渣、銅渣、耐火材料等固廢的回收利用,大力開展循環經濟開發利用,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突出高端建築業異形無縫鋼管,即對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高端新型建築業,培育新能源汽車用車橋、車架用管,工程機械臂架,新型鋼結構建築用的異型鋼管,延伸下遊產業鏈;突出旅遊裝備用管及突出電網及風電鐵塔用管,即突出發展通信鐵塔與風電成套設備等。將建設集「廢鋼與汽車拆解極地」「廢鋼原料回收與無害化處理網絡」「網際網路交易平臺」於一體的「中再再生資源」廢鋼加工項目,一舉新增年產值15億元;投資1億元建設彎頭彎管加工項目,年新增產值5億元;投資3億元建設高爐煤氣發電項目,利用衡鋼的高爐煤氣和冶煉系統餘熱發電,年新增產值3億餘元等。
以充分整合資源而「延鏈」。堅持「穩定周邊、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經營思路,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VR、5G等前沿技術及無人天車、集控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智能化建設,提升現代化水平;做好技術服務網絡、特許經營及配送服務三大模塊的全球化布局工作,擴大集聚規模,打通形成產業集群。重點引進、投資建設一批優質的鋼管深加工產業項目,不斷向下遊延伸、擴展鋼管產業鏈。計劃實施7大項目,即華菱衡鋼煉鋼分廠智能化改造項目(擬投資7.5億元);「鴻華物流」運能提升項目,建設文昌港口,在城區徵地30畝增加工業物流網點,投資1億元建設鋼管超市;投資2億元改擴建衡鋼鐵路貨運平臺等。
聚力破局「眾人拾柴火焰高」。短短兩個月,鏈辦以所在的衡鋼產業園區為「根據地」,有聲有色地實現了鏈辦工作「開門紅」。
在摸清家底後,對症下藥,扎紮實實開展了這幾項工作,贏得了如潮好評。鏈中企業負責人如數家珍——
減稅降費,促進融資。為企業獲取財政支持,繼續減稅降費,大力促進融資,解決用地等需求;
完善「三產」,服務企業。奔走呼號,完善企業員工宿舍、食堂等配套生活場所建設,解決園區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新建企業辦公用房;
支持創新,引進人才。支持衡鋼實施煉鋼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爭取將鋼管及深加工產業鏈重點項目列入省、市「製造強市」、十四五規劃籠子,以獲取中央、省、市資金支持。並支持衡鋼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重點優勢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舉辦人才招聘會,加強優質人才培訓;
招商引資,培育「上市」。加大實施招商引資力度,讓更多的上下遊產業鏈企業在園區發展壯大,通過政府宣傳,為企業擴大銷路創造機會。加強上市指導,使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尤其是為企業鼓與呼,鏈辦將企業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專題報告,一併提交市委、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視。該報告實事求是地尖銳指出:企業辦園區與政府辦園區存在巨大差異,應繼續減稅降費,給予公輔設施維修資金和融資支持。提出將鋼管及深加工產業鏈21個重點項目列入省、市「製造強市」、十四五規劃籠子,對其中的科技創新、技改等項目等爭取中央、省、市資金支持,具體支持衡鋼實施一煉鋼重大技術改造項目、中再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廢鋼加工項目、爭取產業鏈重大專項計劃、鼓勵技術創新等一攬子建議。與此同時,真抓實幹,明確了2021年度工作發展重點,即:落實招商引資項目3-5個,提升鋼管內防腐、高壓氣瓶產能;啟動項目建設8-10個,集中落實一批製造發展和有一定基礎條件項目的開工建設,力爭鏈條企業來年工業增速達到20%以上。
但鏈辦一班人並未就此滿足,立足長遠盯住了「十四五」,歲末年初,就已部署開好局、起好步。
據了解,鏈辦的「十四五」規劃為:提升鋼管品質,增加鋼管新領域的適用性。依託華菱衡鋼和園區「鴻菱」「科盈」等企業,做大做強鋼管深加工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值250億元;建設無縫鋼管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研發中心。開拓高端油氣、電力、重工裝備、海工裝備等領域市場及配套服務;延伸對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高端新型建築業,培育新能源汽車用車橋、車架用管,工程機械臂架,新型鋼結構建築用的異型鋼管,延伸下遊產業鏈;圍繞無縫鋼管深加工、鋼廠廢棄物再利用等產業,加快發展鋼管深加工產業園區。主攻高性能鋼管和工業及民用產品、火電站用管、核電站用管、海底管線管等。重點在超臨界鍋爐用無縫鋼管、火電機組用無縫鋼管、耐蝕耐壓耐溫油井管、高強度機械用鋼、核電用鋼、深海管線以及雙金屬複合管、壓力容器鋼管、鋼結構、鐵塔等領域突破。
做強產業鏈,突出深加工和資源循環利用。通過「拉長」「加寬」「做實」產業鏈的方式,把鋼管深加工項目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做實;針對鋼冶鐵、鋼管軋制過程中產生的白灰、礦渣、銅渣、耐火材料等固廢,開展循環利用,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招商引資,強化項目建設。已經整理的12個待招商項目即時發布,就地補齊、補強鋼管深加工項目和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項目,實現工業倍增目標。
胡緒陽表示,雖然任重而道遠,但千難萬難,真抓實幹就不難。將千方百計做好「五鏈融合」大文章,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目標,通過「兩網、兩圖、兩庫、兩池、兩報告」方式提升現代化水平,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為全省新興工業鏈條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