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是「戰神」,為何東徵、北伐、西徵,都不能掛帥?

2020-12-15 騰訊網

1853年2月,60萬太平軍順著長江,浩浩蕩蕩東下,不到一個月就奪取了清朝第二大城市南京,並改名為天京。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太平天國用了2年2月,這速度也是沒誰了。定都之後,太平天國高層開始東徵、北伐、西徵,全面出擊,試圖統一中原。

北伐:目標是攻入北京,推翻清朝統治,將鹹豐趕回關外老家。

西徵:奪取長江中遊產糧區,解決京師糧食問題,建立戰略屏障。

東徵:佔領財稅重地,截斷大清漕運,增強經濟實力。

北伐、西徵、東徵,都是重頭戲。有意思的是,這三次重大軍事行動,掛帥出徵的並非是「戰神」石達開。例如,西徵作戰,石達開也是後來才去,起初都沒機會,這是為何呢?

01、石達開之戰功,究竟如何呢

說起石達開之戰功,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要是三場。第一、督師湖口、九江,將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中興名臣曾國藩、胡林翼吊打,一舉扭轉西徵局勢,太平軍乘勢反攻,三克武昌。

第二、石達開經略江西之戰,奪取八府四十七縣。樟樹鎮之戰,擊敗湘軍陸師主力,將曾國藩圍困在南昌孤城,若不是回京作戰,曾國藩成為俘虜。

第三、石達開回師天京,摧毀「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

就此而言,石達開確實夠厲害,堪稱是「戰神」,是一顆耀眼將星。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場戰鬥都是在東徵、北伐、西徵之後取得。東徵、北伐、西徵之前,石達開基本沒啥顯赫戰功,因為他沒機會表現。

02、石達開勢力強大,楊秀清很不放心

翼王石達開乃「首義五王」之一,怎會沒機會表現呢?兩點理由:石達開勢力強大,卻又不是特別強大,重大軍事行動,很難有戲份。金田起義之初,具有「耶穌代言」資格的西王蕭朝貴主持軍事行動,「上帝代言」楊秀清因身體不適,都要靠邊站。石達開與蕭朝貴關係不好,沒機會獨當一面。

蕭朝貴陣亡後,石達開還是沒資格獨當一面,因為楊秀清不給。原因很簡單,楊秀清沒啥背景,需要從底層選拔人才為自己服務。石達開呢?帶5000兵馬參加金田起義,資本雄厚,楊秀清若是讓他獨當一面,豈不是在培養強勁競爭對手嗎?為了便於控制軍隊,楊秀清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讓石達開掛帥。當然,若是石達開有蕭朝貴的實力,楊秀清也阻止不了,可他偏偏達不到西王水平。

03、楊秀清以處理政務名義,安排石達開治理民政

作為「首義五王」之一,石達開沒能掛帥出徵,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但楊秀清也有理由阻止,名正言順地讓石達開老實呆著。首先,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均陣亡沙場,「首義五王」僅存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為了「安全」著想,還是不要帶兵徵戰。

太平天國執行「諸王共治」制度,東王楊秀清與各王商議軍國大事,協定好之後再上奏天王,籤字畫押,成為法律效力。所以,石達開必須留下來,協助洪秀全(實際是楊秀清)處理軍國大事;外出帶兵作戰,不是石達開職責所在,這就給了楊秀清足夠之理由。

事實證明,定都天京後相當長時間裡,石達開都是搞民政。例如,西徵部隊攻克安慶後,石達開跑去建立地方政權,搞「安慶易制」。有點成就後,楊秀清立刻派秦日綱去取代,調石達開回京,監督其一舉一動。

04、東徵、北伐、西徵,是內部一次權力博弈

翼王石達開不能掛帥東徵、北伐、西徵,是誰來主持這些軍事活動呢?這是內部一次權力大博弈,能否參與軍事行動,就看背後力量有多強大。東徵主將: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分別奪取鎮江、揚州。這三人都有一個共同身份:西王蕭朝貴親信,代表西殿勢力。

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那麼,為何讓羅大綱也去呢?很簡單,楊秀清藉此機會拆開西王勢力,將其「各個擊破」。此時,蕭朝貴已經陣亡,西王親信很難聯合起來應對挑戰,給了楊秀清可乘之機。

西徵主將:胡以晃、賴漢英、韋俊、林啟榮。其中,胡以晃是大財主,但麾下兵馬不多,對楊秀清威脅不大;賴漢英是洪秀全小舅子,自然要去「鍍金」;韋俊是北王韋昌輝弟弟;林啟榮則是楊秀清部將。可以說西徵是個「大雜燴」,一伙人在「分蛋糕」。

綜上所述,石達開號稱「戰神」,卻沒有足夠實力主導局勢。東徵、北伐、西徵是太平天國內部一次權力博弈,石達開自然無法掛帥,只能留在後方。西徵戰局失敗,湘軍一路殺到九江,楊秀清才讓石達開出徵;獲勝之後,石達開也不能乘勝追擊,而是立刻被調回天京。就此而言,太平天國內部權力博弈從未消停,這也是清朝能逆襲成功,續命數十年之原因。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

相關焦點

  • 石達開是「戰神」,但為何東徵、北伐、西徵,一開始都沒有機會?
    定都後,太平天國高層開始了東徵、北伐、西徵的全面進攻,試圖統一中原。北伐的目標:攻佔北京,推翻清朝統治,把鹹豐趕回家鄉關外。西部開發:攻克長江中遊產糧區,解決京師糧荒,構築戰略屏障。東徵:佔領財稅重地,截斷漕運,加強經濟實力。
  • 太平天國西徵:楊秀清與石達開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最大軍事行動是什麼?西徵長江中上遊,奪取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產糧區,解決天京城內糧食供應問題;佔據沿江城市,為首都天京提供屏障,阻止清軍東徵,確保大本營安全。西徵,持續時間久,作戰規模大,出動兵力多,也佔領了不少城市,取得階段性勝利。
  • 古代戰爭講究東徵、南徵、西徵,為何「北」卻用「北伐」?
    01引言東徵、西徵、南徵和北伐在根本意義上是不同的,雖然我們常說北伐,但是北徵並不是不存在的,相反在記載中使用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的諸葛亮先後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雖然戰爭中蜀國收穫頗豐,但最終依然由於各種因素退兵,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可分為:兩次大型全面戰爭(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區域戰爭(第四次北伐);兩次小型局部戰爭(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而劉備作為漢室後人,諸葛亮北伐以匡扶漢室誅滅曹賊的名義出徵,師出有名,是為正義之師。所以被稱為北伐而非北徵。
  • 中國古代徵討,一般都說東徵、西徵、南徵,為什麼北卻是用北伐?
    中國古代進行徵討,一般都說東徵、西徵、南徵,為什麼北卻是用北伐?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古代發動的這些戰爭,方向和稱呼沒有什麼固定的搭配。歷史上也並非沒有北徵的存在。而在很多史書記載當中,其實北徵的使用次數略多於北伐,譬如在《四庫全書》中,「北徵」一詞出現3361例、「北伐」一詞出現2876例。而「徵」和「伐」的區別則可以從春秋時期說起。徵,說文解字意為正當的遠行,孟子說:徵之為言,正也。徵就是正當、端正的意思,徵戰可以理解為正義的、遠距離的戰爭。
  • 石達開單飛打不贏土匪,為何在「首義五王」中名氣最高?
    相信絕大多人都會選擇翼王五千歲石達開,說他在「首義五大王」中名氣最大;晚清戰神,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都被他吊打,屢次三番要投水自盡。此外,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靈魂」,是一顆最耀眼的星。 單純從名氣上看,「首義五王」中翼王石達開最高。
  • 石達開獲得湖口大捷,卻不是最大贏家,而是替他人做嫁衣
    經此一戰,太平軍扭轉西徵頹勢,反攻湖北,第三次拿下「九省通衢」武昌重鎮,石達開也因此名揚天下,一戰封神。此時,石達開年僅24歲月,曾國藩則44歲,比翼王大了20歲月。後人評價石達開,都會拿此戰出來,證明他就是戰神。不考慮單幹後,石達開屢戰屢敗,甚至被三流土司將領王應元、嶺承恩等追著吊打,毫無還手之力。
  • 石達開獲得湖口大捷,卻只是替他人做嫁衣,並不是「最大」贏家
    這場戰爭,石達開採用誘敵深入的策略,成功地把湘軍水師分在湖口、長江一帶,然後夜襲湘軍水師營房,燒毀大船數十艘,殲滅了湘軍數千人。為了避免被俘,曾國藩「假裝」投水自盡,卻被他的老朋友羅澤南拉回來。經過這一戰,太平軍扭轉了西徵的頹勢,反攻湖北,第三次攻佔了武昌,石達開也因此聲名大噪,一戰成名。這時,石達開年僅24歲,曾國藩44歲,比翼王20歲。
  • 石達開16歲,洪秀全為何「三顧茅廬」請他?不是驍勇善戰
    石達開年僅16歲,還是未成年人,為何洪秀全親自登門拜訪呢?與石達開驍勇善戰沒有關係。 1847年,馮雲山已經發展了3000餘人,為金田起義贏得第一桶金;包括楊秀清、蕭朝貴等核心要員,都是此時入會。 馮雲山混得風生水起,洪秀全從廣東「空降」而來,一起打理教務。那麼,馮雲山是如何拉起3000餘人呢?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說他是天才的組織、宣傳能手,有著堪比蕭何、諸葛亮之才華。
  • 石達開妻子被捕,在臨死前大喊一個人名字,清軍冷笑:早被殺了
    ,但是對於石達開這個人,多多少少都會稱讚一聲。 石達開絕對是太平天國當中最為優秀的將領之一,洪秀全定都南京之後,分別兵分兩路,一路北伐,一路西徵,北伐最終失敗,而石達開領導的西徵卻是連戰連捷,打得曾國藩差一點就跳水自盡了,
  • 四川大渡河畔,居住著數千太平軍後裔,他們感恩石達開,這是為何
    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是在長江中下遊一帶發展、活動的,為什麼遠在四川大渡河,也會有太平軍後裔呢?熟知太平天國歷史的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實他們都是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西徵軍的後代,而他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當年一條性命,換下了數千條性命。
  • 石達開為何帶走10萬大軍?他的目的地在何方?如果北伐是否能成功
    他們能夠維持13年的統治,絕對有理由,比如楊秀清、石達開這些人,就具有天才的軍事才能。可惜天京事變過後,楊秀清被殺,石達開被逼離開,太平天國的力量就大大削減了。讓人不解的是,石達開帶走的10萬大軍,目的地到底在何方?他們為什麼向西走呢?如果他們選擇北伐,有沒有機會呢?
  • 70位將領20萬大軍為何拋棄石達開?一首「五言詩」告知答案
    1857年5月,石達開脫離天京,在安慶聚集10餘萬兵馬,開啟人生新徵程。此時,翼王石達開意氣風發,又有「戰神」光環加持,風光無限。朋友之間才講義氣,洪秀全把石達開當朋友與兄弟。石達開拒絕回京,單幹意圖非常明顯,洪秀全也是無可奈何。1860年7月,石達開不再意氣風發,惶惶如喪家之犬,跌進人生之最谷底。彭大順、朱衣點、汪海洋、譚體元等70多位將領,率20萬大軍脫離石達開,從廣西一路北上,回到天京朝廷,最後納入忠王李秀成麾下,並參與東徵蘇常戰鬥。
  • 石達開的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湘江西岸根據地石達開經營半月餘,營壘堅固,士氣高昂,清軍各部會攻,皆無功而返。清軍主帥向榮不甘失敗,趁石達開與清軍周旋之際於10月31日親率精兵進攻水陸洲,妄圖控制浮橋,切斷兩岸太平軍的聯繫,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然後各個擊破,聚殲太平軍於長沙城下和湘江西岸。天才幹將的石達開早有預案,初渡湘江時便分兵埋伏於洲尾,蟄伏茂林深處半月之久。
  • 太平軍戰神石達開,曾打的曾國藩投水自盡,卻被世人誤解百年
    1854年,石達開率領剛剛組建的水軍,兩次擊潰湘軍,打的曾國藩羞愧難當,投水自盡,若不是部下相救,這位清朝中興名臣已經淹死在江水裡了。1856年,石達開在江西再次大敗湘軍,將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重重包圍。可惜就在石達開即將破城時,天京被圍,急調石達開率軍解圍。石達開率領大軍馬不停蹄的趕回天京,大破清軍江南大營,解除天京危機。可以說,在面對清軍時,石達開就是一位少年戰神,無人能敵。
  • 楊秀清無師自通,石達開是武林高手,他們兩位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很多太平軍的將領都感到了迷茫,可是楊秀清卻一眼就看到了前途。 他讓太平軍兵分兩路, 一路北伐京城,一路則西徵湖南和江西。 這一策略是相當正確的,北伐京城的這一路,其實就是探探路。 如果能打下京城,那皆大歡喜,如果打不下來,也可以緩解太平軍在南方的壓力。
  • 翼王單飛打不贏土匪,為何在「首義五王」中名氣最高?
    相信絕大多人都會選擇翼王五千歲石達開,說他在「首義五大王」中名氣最大;晚清戰神,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都被他吊打,屢次三番要投水自盡。此外,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靈魂」,是一顆最耀眼的星。單純從名氣上看,「首義五王」中翼王石達開最高。
  • 蒙古軍西徵和十字軍東徵,土地的徵服是全世界的欲望
    蒙古大軍的第一次西徵在成吉思汗還未滅金時就已拉開序幕,成吉思汗留下木華黎鎮守東方,自己則親率大軍攻向西徵伐花刺子模。在13世紀初,作為伊斯蘭世界中新崛起的霸主,花刺子模亦想開疆擴土,其領袖摩訶末是個有野心的人,內心一直都蠢蠢欲動,這種野心讓他絲毫不懼蒙古大軍的鐵騎。
  • 天京事變:對石達開「忠、勇、信、義、智」的一次考驗
    對太平天國史的研究,石達開是熱點,繞不開。談到石達開,太史家常會有這樣一句話:十六出山,十九封翼王五千年,二十四歲統帥千軍萬馬,追擊曾國藩、胡林翼,成了太平天國的戰神。左宗棠還評價:不信邪說,稱自己是充滿智慧的理性派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