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2月,60萬太平軍順著長江,浩浩蕩蕩東下,不到一個月就奪取了清朝第二大城市南京,並改名為天京。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太平天國用了2年2月,這速度也是沒誰了。定都之後,太平天國高層開始東徵、北伐、西徵,全面出擊,試圖統一中原。
北伐:目標是攻入北京,推翻清朝統治,將鹹豐趕回關外老家。
西徵:奪取長江中遊產糧區,解決京師糧食問題,建立戰略屏障。
東徵:佔領財稅重地,截斷大清漕運,增強經濟實力。
北伐、西徵、東徵,都是重頭戲。有意思的是,這三次重大軍事行動,掛帥出徵的並非是「戰神」石達開。例如,西徵作戰,石達開也是後來才去,起初都沒機會,這是為何呢?
01、石達開之戰功,究竟如何呢
說起石達開之戰功,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要是三場。第一、督師湖口、九江,將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中興名臣曾國藩、胡林翼吊打,一舉扭轉西徵局勢,太平軍乘勢反攻,三克武昌。
第二、石達開經略江西之戰,奪取八府四十七縣。樟樹鎮之戰,擊敗湘軍陸師主力,將曾國藩圍困在南昌孤城,若不是回京作戰,曾國藩成為俘虜。
第三、石達開回師天京,摧毀「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
就此而言,石達開確實夠厲害,堪稱是「戰神」,是一顆耀眼將星。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場戰鬥都是在東徵、北伐、西徵之後取得。東徵、北伐、西徵之前,石達開基本沒啥顯赫戰功,因為他沒機會表現。
02、石達開勢力強大,楊秀清很不放心
翼王石達開乃「首義五王」之一,怎會沒機會表現呢?兩點理由:石達開勢力強大,卻又不是特別強大,重大軍事行動,很難有戲份。金田起義之初,具有「耶穌代言」資格的西王蕭朝貴主持軍事行動,「上帝代言」楊秀清因身體不適,都要靠邊站。石達開與蕭朝貴關係不好,沒機會獨當一面。
蕭朝貴陣亡後,石達開還是沒資格獨當一面,因為楊秀清不給。原因很簡單,楊秀清沒啥背景,需要從底層選拔人才為自己服務。石達開呢?帶5000兵馬參加金田起義,資本雄厚,楊秀清若是讓他獨當一面,豈不是在培養強勁競爭對手嗎?為了便於控制軍隊,楊秀清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讓石達開掛帥。當然,若是石達開有蕭朝貴的實力,楊秀清也阻止不了,可他偏偏達不到西王水平。
03、楊秀清以處理政務名義,安排石達開治理民政
作為「首義五王」之一,石達開沒能掛帥出徵,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但楊秀清也有理由阻止,名正言順地讓石達開老實呆著。首先,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均陣亡沙場,「首義五王」僅存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為了「安全」著想,還是不要帶兵徵戰。
太平天國執行「諸王共治」制度,東王楊秀清與各王商議軍國大事,協定好之後再上奏天王,籤字畫押,成為法律效力。所以,石達開必須留下來,協助洪秀全(實際是楊秀清)處理軍國大事;外出帶兵作戰,不是石達開職責所在,這就給了楊秀清足夠之理由。
事實證明,定都天京後相當長時間裡,石達開都是搞民政。例如,西徵部隊攻克安慶後,石達開跑去建立地方政權,搞「安慶易制」。有點成就後,楊秀清立刻派秦日綱去取代,調石達開回京,監督其一舉一動。
04、東徵、北伐、西徵,是內部一次權力博弈
翼王石達開不能掛帥東徵、北伐、西徵,是誰來主持這些軍事活動呢?這是內部一次權力大博弈,能否參與軍事行動,就看背後力量有多強大。東徵主將: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分別奪取鎮江、揚州。這三人都有一個共同身份:西王蕭朝貴親信,代表西殿勢力。
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那麼,為何讓羅大綱也去呢?很簡單,楊秀清藉此機會拆開西王勢力,將其「各個擊破」。此時,蕭朝貴已經陣亡,西王親信很難聯合起來應對挑戰,給了楊秀清可乘之機。
西徵主將:胡以晃、賴漢英、韋俊、林啟榮。其中,胡以晃是大財主,但麾下兵馬不多,對楊秀清威脅不大;賴漢英是洪秀全小舅子,自然要去「鍍金」;韋俊是北王韋昌輝弟弟;林啟榮則是楊秀清部將。可以說西徵是個「大雜燴」,一伙人在「分蛋糕」。
綜上所述,石達開號稱「戰神」,卻沒有足夠實力主導局勢。東徵、北伐、西徵是太平天國內部一次權力博弈,石達開自然無法掛帥,只能留在後方。西徵戰局失敗,湘軍一路殺到九江,楊秀清才讓石達開出徵;獲勝之後,石達開也不能乘勝追擊,而是立刻被調回天京。就此而言,太平天國內部權力博弈從未消停,這也是清朝能逆襲成功,續命數十年之原因。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