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最大軍事行動是什麼?西徵長江中上遊,奪取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產糧區,解決天京城內糧食供應問題;佔據沿江城市,為首都天京提供屏障,阻止清軍東徵,確保大本營安全。
西徵,持續時間久,作戰規模大,出動兵力多,也佔領了不少城市,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是,西徵是太平天國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楊秀清、石達開相互較量,最終葬送了西徵大好前途,讓湘軍逆襲成功。
太平天國西徵: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楊秀清、石達開都因此而付出代價。
太平天國權力分配格局
熟悉太平天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洪秀全只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軍國大事都是「首義五王」決定。「首義五王」,即是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
進軍途中,南王、西王相繼陣亡,「首義五王」中僅存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三人。那麼,誰的權力最大呢?理論上看,楊秀清最大,「東王節制諸王」,掌握政權、軍權、教權;實際則是石達開最大,楊秀清很忌憚他。
楊秀清為何不是實際第一強呢?很簡單,楊秀清直屬部隊很少,親信、黨羽還需要培養,軍事上不如韋昌輝、石達開。石達開強大,原因有二:家族悍將多,還帶來5000兵馬。5000兵馬是啥概念?佔據金田起義總人數四分之一。
西徵決策,掛帥人選「看點十足」
韋昌輝、石達開實力強大,楊秀清為了控制大權,必須要想辦法打壓他們,否則所謂的「東王節制」諸王,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已。對於韋昌輝,北王職責是確保天京安全,理論上不外出帶兵,對楊秀清構不成大威脅,楊秀清可以暫時不用考慮他。
石達開則不一樣,家族中能打之人太多,若是給他掛帥西徵,立下赫赫戰功,還能有楊秀清啥事嗎?所以,西徵掛帥人選上,石達開第一個被排擠出局,不能參與此次軍事行動。那麼,掛帥西徵的是誰呢?
主帥胡以晃、副帥賴漢英,倆人身份大有講究。胡以晃,大地主出身,金田起義最大讚助者,因家族沒人參加起義,故而地位不是很高。此時,楊秀清讓其掛帥出徵,明顯是在拉人,培養親信勢力。賴漢英,洪秀全小舅子,鍍金罷了。
石達開「安慶易制」,秦日綱隨即取代
1853年6月,胡以晃、賴漢英率萬餘太平軍西徵,奪取安慶,開了個好局。接著,賴漢英繼續西徵,胡以晃則駐守安慶,後率兵徵討廬州,滅了湘軍鼻祖江忠源,奪取進入中原之橋頭堡,太平軍士氣旺盛。
胡以晃徵討廬州,楊秀清派石達開去安慶治理民政,建設根據地。在安慶,石達開進行了改革,對工商業、農業、基層政權等做了根本性調整,事實上廢除了《天朝田畝制度》,史稱「安慶易制」,影響巨大。
「安慶易制」成功實施,石達開威望高漲。此時,楊秀清將其調回天京,改派石達開勁敵秦日綱去安慶,用意明顯。要知道,秦日綱與石達開在貴縣老家時,就矛盾不斷。此時,秦日綱地位僅次於石達開。
湘軍反擊,局勢危急,石達開督師
胡以晃徵討廬州,湖北、湖南前線兵力不足,更缺乏優秀統帥。此時,石達開在京城沒事幹,楊秀清就是不派他去。那麼,楊秀清派誰呢?林紹璋,典型的「戰五渣」,統籌全局能力很弱。當然,掛帥西徵之前,林紹璋並未暴露弱點。
林紹璋督師湖南、湖北,結果大夥都知道,若不是他在湘潭戰敗,湘軍估計就胎死腹中了。忠王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把「湘潭慘敗」列為太平天國滅亡之原因。林紹璋戰敗,引起連鎖反應,嶽州、武昌等重鎮相繼丟失。
前線局勢危急,楊秀清還是不讓石達開出馬,而是派秦日綱督師。結果呢?秦日綱作戰保守,田家鎮、半壁山之戰,10萬太平軍潰敗,湘軍直逼九江,西徵第一階段成果喪失殆盡。如此,楊秀清別無選擇,只能讓石達開督師。
湖口之戰、經略江西之戰,楊秀清、石達開各有打算
石達開督師九江、湖口,結果大夥都知道:曾國藩戰敗,投水自盡未遂;江北太平軍反攻湖北、三克武昌,一舉扭轉了西徵戰局。九江、湖口大捷,石達開不是最大贏家,他只有「名」,而沒得到「利」。很簡單,九江、湖口、南康等江西僅有基地,守將都是楊秀清的人:林啟榮、黃文金、胡鼎文。反攻武昌,守將是韋昌輝弟弟韋俊,石達開什麼都沒有。
九江、湖口大捷後,石達開立刻回京,不再主持前線軍務。1855年11月,迫於形勢需要,楊秀清再次派石達開西徵,救援武昌,與胡林翼作戰。石達開認為武昌不好解圍,直接率兵進入江西,攻擊清朝防禦薄弱之初,此為「經略江西」之戰。此時,石達開身邊將領,黃玉昆、傅忠信、賴裕新、餘忠扶、曾錦謙等,都是翼王親信。
1856年3月,楊秀清調石達開回京參戰,派弟弟楊輔清去江西,試圖奪取勝利果實。石達開也很聰明,將軍務交給黃玉昆主持,佔領各大城市,不給楊輔清可乘之機。
石達開「經略江西」,戰無不勝,曾國藩被圍困在南昌孤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楊秀清不調石達開回京,曾國藩難逃一死,沒了曾國藩,湘軍也就群龍無首,太平天國大有可為。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韋昌輝、石達開聯手行動,殺了楊秀清。其中之原因,自然與權力爭奪有關。
1857年5月,石達開外出單幹,屯兵10萬在安慶,與九江近在咫尺;楊秀清親信林啟榮兩次向他「血書求援」,石達開都見死不救。結果,九江陷落,17000餘將士被屠殺,湘軍直逼安慶,太平天國危在旦夕。
石達開不救援林啟榮,寒了廣大將士之心。1860年7月,彭大順等70餘位將領帶20萬雜牌軍脫離石達開,揭開了翼王敗亡之序幕。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