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手工食品」真的安全嗎?

2020-12-19 我是小秀

近幾年隨著私房烘焙的興起,加上做烘焙門檻確實不算高:有一些比較簡單的烘焙產品比如餅乾、牛軋糖、蛋黃酥等等這種類型的小糕點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能做的很好,朋友圈就成為了這些「手工食品「的主要戰場,基本靠朋友之間的信任以及口碑來進行推廣。

我自己做了8年多的私房烘焙了,如果從廣義上來說,我也屬於這些製作手工食品中的一員,區別只是說有的朋友沒有專門的門店,在家裡進行製作而已。家庭製作的手工產品確實有一些問題的存在先拋開幾乎所有的私房、手工食品都號稱的「材料健康、新鮮,用料實在」,因為我覺得這是做食品最基本的一個要求,不是一個賣點,幾年前私房不多的時候還能作為一個噱頭,現在私房都做濫了,顧客的嘴巴也被調教得越來越刁,誰敢用不好的材料?1、在家製作的手工食品,很多朋友就是當作一個副業,並不會像專門開店一樣的是主業,銷量不會太高,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成本問題。

當然,有一部分朋友是為了自己興趣,有做得多了的,分給親戚朋友一些,但是如果涉及到買賣的,或多或少都是為了要掙錢的。私房用料確實用的都是好料,奶油黃油用動物的那是基本配置,新鮮水果肯定也是要買的,算下來材料成本就不便宜,再加上一些損耗,要想真正掙錢,不批量生產是沒法做的。雖然材料可以少量買,但是必然存在一個材料流通較慢的情況,可能家庭製作一盒1L的奶油都得用上兩天,門店一天得用好幾盒奶油呢,根本不存在剩下的情況嘛。2、家庭製作有一些無法被監管的灰色地帶幾年前外送平臺可以隨便上,某寶也可以隨便開店賣食品,這幾年對食品監管是越來越嚴,當然是一個好事,但是對於家庭製作來說,卻是沒法被法律監管的。

絕大部分家庭製作的手工食品,製作者得憑自己良心做事,衛生條件、製作者本身的身體狀況、食材用料的安全,都要靠賣家自己監管自己。如果有衛生問題,是沒法投訴和獲得賠償的。有朋友會說外面有法律法規監管的店難道就不會出現衛生問題嗎?我看外面查出來有衛生問題的店有一大堆呢,不過你要知道,至少這些店一旦出了問題是能走法律渠道來解決的。3、家庭製作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前面說了,烘焙的門檻是比較低的。很多朋友最開始都是興趣,然後慢慢才開始售賣的。我自己也很清楚,不做專門的培訓和學習,理論基礎其實是很薄弱的,僅限於會做這些東西,而其他的比如每種材料的儲存、用途、保質期,以及專業的食品製作流程規範,運輸方面的衛生安全問題,也很難不出一些紕漏。

我常常聽這些朋友說,我做的比外面乾淨多了,我的環境也衛生,用料也講究,我的東西我自己家人都吃,怎麼不是安全的呢。作為你的朋友,可能會相信你,因為畢竟對你的性格、習慣都有一定的了解,也吃過一些你做的東西,但是對於一個陌生人來說,這樣的保障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所以朋友圈這些手工產品還是只能在熟人之間買賣就好。你信它乾淨,它就乾淨~4、我希望家庭手工食品製作還是最後要往規範的路上走我自己也是從最初的愛好走到了職業上來,入了這一行才發現,家庭製作跟正規門店的製作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我認為越是大的店,出問題的概率會更低一些(不是說沒有,而是概率低),因為畢竟有監管部門看著呢,要是一旦出了問題不把自己名聲搭進去了嗎?所以在衛生安全方面要比我們想像的嚴格,對原材料的控制、對員工的培訓、規範化的流程,都是家庭製作無法比的。

一旦升級為門店,就得去辦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流通許可證、員工的健康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還經常會有監管部門來進行檢查。如果大家覺得有了證件有了監管一樣還是出問題,那麼沒有證件、沒有監管,是不是更容易出問題呢?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了,朋友圈賣的產品也不一定就是家庭製作的啊,確實,我也時不時發一些蛋糕產品在朋友圈,這個就需要大家自行判斷了,有門店和正規證件的,比家庭製作的,我認為要靠譜一些。以上就是我對「朋友圈手工食品」是否安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大家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討論。

希望用淺顯的語言跟大家聊聊烘焙那些事兒,讓烘焙不再無聊不再神秘。關注我,獲取更多有趣的烘焙知識和免費配方。

相關焦點

  • 西湖景區農家樂的手工醬鴨 今年真的不能賣了嗎
    這是真的嗎?  景區的農家樂  今年真的不賣傳統醬鴨嗎  錢報記者隨機探訪了梅家塢的一家茶樓,老闆說他們開店已20年,每年都會製作醬鴨,上周已經開始做了。  老闆娘告訴記者,家裡的醬鴨都是媽媽親手醃製的,醬料也是獨家秘方。
  • 網絡平臺上熱賣的「手工」「私房」月餅靠譜嗎?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打著「手工」「自製」「私房」等旗號的月餅在朋友圈熱賣,有的還通過熱門的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推廣。這些價格普遍不貴、號稱「真材實料無添加」的月餅靠譜嗎?號稱「良心選料」實際隱患重重很多賣家宣稱:「全手工製作,良心選料,放心去吃。」但記者調查發現,選料、製作、包裝、銷售等多個環節存在安全隱患。
  • 解讀食品安全 | 你吃到的甜味真的「甜」嗎?
    編者按:今年「世界食品安全日」的主題為「食品安全,人人有責」,在中國主場活動上,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肖亞慶號召專家學者要加強科普宣傳,幫助公眾解疑釋惑。江蘇省疾控中心理化檢測所專家將針對6月份國家市場監督抽檢發現的若干食品超標項目進行解讀。
  • 農業食品安全專家張玉虹談食品安全專訪
    你剛才提到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普通食品等級分類是由我國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實施的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四種基本類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要求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針對種子、土壤、農藥、肥料、環境等有諸多方面的不同要求、管控和監察制度。並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 食品安全還安全嗎?
    最近大家應該都會看到這類的新聞,食品安全是大家一直很關注的問題,知名連鎖店出現這類的問題都會被廣而告之,大家一般都會關注。但是大家普遍印象還可以的店到底是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狀態,讓小編我這種依賴外賣而活的人非常擔心。
  • 隔夜白開水真的不能喝嗎?聽食品安全專家怎麼說!
    在食品安全領域,話題的持久性和「危險係數」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關於那些「食物的傷害論」,總是會反覆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例如今天要說到的「隔夜涼白開不能喝」的話題。這是關於「隔夜水」探討程度很高的一個話題,然而,它只是一則謠言,水溫在80攝氏度以上時,水是一種「絕對安全的物質」,因為8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對微生物本身存在很強的殺滅作用;在水溫降到60攝氏度以下時,這樣的環境就更適合於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但是多久的時間會變質,多長時間之後的水就不能喝了,這個時間並沒有固定的限定。
  • 安全|「現擠羊奶」感染布病 再敲食品安全警鐘
    一些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心心念念,商家則乘虛而入,打出「純天然」「無添加」的旗號,推出「現擠羊奶」「現擠牛奶」等。尤其是一些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自身就沒有健康證,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也存在問題,所售賣的「現擠羊奶」就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 普通掛麵當手工掛麵賣?青島奧帆食品被罰款4000元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自開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專項行動以來,青島市李滄區市場監管局從嚴從重從快查處違法案件。日前,該局集中向社會曝光一批食品藥品違法案件,涉及衛生站違法使用劣藥、進口化妝品無中文標識等。
  • 「兩節」臨近,街坊關心的應節食品安全嗎?
    「兩節」臨近,街坊關心的應節食品安全嗎?本次食品安全大排查行動主要內容重點檢查單位應節食品生產企業、商場超市、批發企業、農貿市場、大型餐飲服務單位等場所重點檢查食品
  • 官渡鎮舉辦「食品安全學習培訓班」推動食品安全知識進校園
    瀏陽日報訊(記者董懷國)「食品安全知識,我得了100分!我還真的是學進去了,記下了。」官渡鎮完全小學周老師看著自己的成績單,滿是自豪。近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渡所聯合官渡中學,組織該鎮1所中學、5所小學、8所幼兒園開辦了「食品安全學習培訓班」,並當場進行了相關知識測試。
  • 海南16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涉及手工面、椰子片等
    不合格產品包括:  洋浦玉彬風味小吃店(洋浦遠洋路海岸華庭二期K402號商鋪)銷售的手工面、餃子皮;洋浦風味小吃店(洋浦港北路北側海岸華庭二期K104號鋪面)銷售的手工面、餃子皮、雲吞皮;海南冰果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冰果師菠蘿醬(生產日期:2020-08-10,規格:1kg/盒);海南群成實業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椰子片(生產日期:2020-08-10,規格:80
  • 先是蝙蝠、現在是三文魚,疫情下的食品安全嗎?
    在這一系列問題之下,我們不得不考慮疫情下的食品安全嗎?在百事工廠出現確證後,引發了很多的問題:該工廠的生產材料是否被汙染,該工廠生產的可樂、薯片還健康嗎?現在新冠是不是能通過食品傳播了?而就對這些問題,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對「食材汙染,員工確證,該如何看待疫情下的食品安全」做處了相關的回覆。下面是本人一些簡單的看法:其實這類食品安全風險一直存在,我們每天因為這些安全風險吃進去大量的病毒細菌,只不過原來的病毒細菌致病性較弱,人體都能抵抗過去。
  • 保障食品安全,外賣就要層層包裝嗎?
    業內人士則直言:單就包裝而言,過度精細的包裝對於食品安全而言意義不大。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那麼,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減少過度包裝?
  • 食品安全小講堂丨這些食品安全小知識你需要了解
    課前小調查點擊左側問號查看答案你知道什麼是食品安全嗎?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點擊左側問號查看答案你知道食品安全涉及哪些領域嗎?食品安全涉及實用農產品、食品生產、食品貯存及運輸、食品銷售、餐飲服務及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食品相關產品等。簡單來講,就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食品安全系統工程。你知道嗎?其實你扔掉的這些都是寶貝!
  • 「臨期食品」安全嗎?別擔心,看看專家怎麼說!
    「臨期食品」安全有保證 原價150元的進口兒童牛奶,30元一箱;市場上70元一袋的日本麥片,50元買兩袋;歐洲進口紅酒5折出售……近日,在一些電商平臺和超市
  • 危害食品安全 兩年多90人獲刑
    據介紹,這些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案件涉及食品生產、流通等多個環節,犯罪涉及食品範圍較廣,主要以超範圍濫用食品添加劑、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為主,包括饅頭、蛋糕、豆腐、雞爪、鴨脖、麻辣燙等。肉類產品也有危害食品安全情況,牛肉、羊肉檢測出禁止添加的瘦肉精,有販賣病豬肉的。今年販賣禁止食用的織紋螺被查獲並被定罪的案件就有十多件。
  • 為何冷凍食品頻繁「中招」?還能安全食用嗎?
    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冷凍海鮮產品還能買嗎?如何預防疑似食品來源的病毒感染?正是低溫與冷凍進口食品多使用的塑料包裝,利於新冠病毒保存。「類似於冷凍保藏菌種,冷鏈產品在解凍到室溫後,病毒就能恢復活性。」姚衛蓉說。進口食品或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疫情傳播風險大嗎?
  • 【網絡闢謠】2020年食品安全十大謠言,你有中招嗎?
    【網絡闢謠】2020年食品安全十大謠言,你有中招嗎?近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用科學的聲音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關於食品安全的十大流言別再信了!
  • 咬福觀察:從漢堡王事件看食品安全
    除此之外,在「315」晚會視頻中,有一處令人意味深長的地方,當央視記者問到:「總部檢查知道咱們換標籤嗎?」,南昌市漢堡王銅鑼灣店店長回答:「當然知道了,總部也知道,人家都是從基層做起當店長當了多少年了。」
  • 創建食品安全城市,捍衛百姓舌尖安全——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市級初評...
    相關科室負責同志,河北區食品安全協管員代表等60餘人參會。  小科普:  什麼是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是按照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於2014年部署開展的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行動工作方案要求,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評價管理辦法》和《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經過初評、推薦、第三方機構綜合評議確定的食品安全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