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最輝煌最繁盛的時期,在當時的世界背景下,它的文化繁榮程度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對周邊各國形成強烈的輻射帶動作用。
當時的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來汲取盛唐的先進文化,對當時日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唐時期,日本聖德太子就不斷遣使來華,引進中國的先進文化、制度,希望建立穩定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後來唐朝建立,長期的穩定繁榮更是為中日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遣使來唐雖然主要是政府間的官方行為,但其中也有不少的學生、僧人和醫師等。
他們的思想深受唐朝文化的影響,在歸國後進行積極傳播,在日本社會的很多方面都能看到唐朝文化的影響。
第一: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
首先體現在政治制度的借鑑,隋唐時期中原王朝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日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為維護皇權統治和國家的安定統一,當時聖德太子確定了用官位十二節制和憲法十七條取代以前的事性制度,抑制氏族特權的勢力。
從思想意識方面加強天皇的權威和推進中央集權體制的形成,到後來大化改新頒布新政大綱,開始學習唐朝的律令制度。
把土地收歸國有像按人頭分配田地的「班田收授法」,就是仿照隋唐的「均田制」而來。
仿照唐朝的租庸調製實施新的稅法制度,土地制度,稅收制度,司法制度,和官吏制度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官署設置和驛站管理都能看出唐朝文化的影響痕跡。
其次是思想文化的學習。和唐朝一樣,把儒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途徑,政府大力推崇儒學,設置官辦教育機構來進行官員的培養,《論語》和《孝經》都是必學科目。
中央稱為「大學」,地方稱為「國學」,通過考試制度來錄取合格官員,提高了官員的文化修養。
再次,佛教文化得到國家的保護和發揚,國家寺院的得到大力興修,佛陀雕像被廣泛建造,各佛教流派百家爭鳴。
由於佛教的國家化,許多聲名顯赫的僧侶都具有多重身份,一方面他們是傳經布道的宗教家,另一方面他們還是享有較高地位的政治家。寬鬆鼓勵的政治氛圍極大地促進了佛教文化的傳播。
第二: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
由於受中日兩國頻繁的交流往來,日本遷都奈良後,受唐文化的影響和薰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奈良文化。
在日本的國史的編纂上,利用《古事記》宣揚皇權天授,說明天皇統治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後來的《六國史》都是仿照中國編年體紀事體文學樣式來記載的。
佛教文化的交流、傳播,帶動了其他藝術形式的交流發展。鑑真東渡後,他本人及其弟子對唐文化在日本文學、雕刻、繪畫及建築等藝術傳播,豐富了日本的佛教藝術建築。
他們在759年(日本天寶字三年)營建的唐招提寺及寺中盧舍那佛,仍存於奈良市,成為日本國寶級的藝術珍品。
日本和尚空海來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研究佛學,但他除了把大量的佛家典籍帶回日本外,還帶回了當時在詩壇享有盛名的文學典籍,這其中就有《劉希夷集》,《王昌齡集》等大批詩文作品和唐代書法作品。
他編纂的《篆隸萬象名義》,是日本第一部漢文詞典,對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在文學藝術方面,代表性著作是以假名寫成的《萬葉集》,仿照中國五言詩和七言詩確立了五七調。
它收集了759年以前的約4500首和歌,可與中國的《詩經》媲美,內容從王公貴族到平民走卒,反映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風貌。
當時的政府官員多數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他們也喜歡仿照唐朝傳統在宮廷中舉行詩歌宴飲,所以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漢文詩集。
日本的漢文詩集《懷風藻》,《經國集》等,深受中國六朝到唐初駢體文的影響。日本最有名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就受到了白居易《長恨歌》的啟發。
最深遠的應該是對日文的詞彙和文法的影響,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
第三:社會生活的影響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
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長安建都城。日本建於7世紀後半期至8世紀後半期的難波京,平城京,長岡京,平安京,其平面均作長方形,以南北中軸線縱貫城市正中,於軸線北端置宮城,軸線左右兩側對稱的布置裡坊。
顯然,模仿了唐長安的特點,特別是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不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仿效長安,連太極殿,朱雀門,朱雀街等名稱也是襲用長安城的。
與此同時,日本人的生活習尚、節日風俗,也深受唐朝文化風氣的影響。他們學習唐朝人制茶的方法,並且改良創新後發揚光大,形成獨具風格的茶道。
圍棋也是在這個時候傳入日本,深受貴族階級的喜愛。他們也喜歡在重陽節登高望遠,把唐朝的服裝進行改良形成日本的和服文化。
他們還向唐朝學會了制豆腐、醬油、榨糖、縫紉等工藝。唐朝時期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極大地促進了日本封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深刻影響了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可以感覺到盛唐時期的文化影響力,也明白學習先進文化的重要性。這段歷史啟示我們,要進行和平友好的國家邦交,有利於雙方共同的繁榮和發展。
備註:本文轉載自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葛嫣然撰寫的《淺析唐朝文化對古代日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