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故壘-西-邊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閒來無事,終於一讀仰慕以久的日本紫式部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大約讀了十分之一,故事情節只若言情,使人詫異。難道這就是這部偉大作品的真相嗎?倘使不了解成書的歷史、文化背景是不易理解的。多見《源氏物語》被說成「日本的《紅樓夢》」《源氏物語》成書於公元1001年一1008年,相當於中國北宋(960年一1127年)年間,中國稱之為小說的,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早於《源氏物語》的「小說」是漢志怪,唐傳奇,宋話本,更早的是神話與傳說。其「小說」較短,俗文故事少(後來宋話本、擬話本篇幅較長,唐時已有俗文故事。)如此,這跟《源氏物語》的篇幅、故事情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但《源氏物語》大量引用漢詩及《禮記》《戰國策》《史記》《漢書》等中國古籍史實和典故,頗「同文同種」。日本人更善於汲取文化營養,每使人想起歷史上規模龐大的「遣唐使」、唐朝日本留學生。《源氏物語》300年後才有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900年後才有了《紅樓夢》,令人唏噓不已。中國學人「學而優則仕」,一般看不起小說,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皆演變,整理而成;中國學人看不起小說,直到有人不惜筆墨點評《水滸傳》,將其與《離騷》、《史記》等同列為才子書,才恍然大悟;中國學人看不起小說,即使像《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還要五.四文人百般周折地考證確有其人;中國學人看不起小說,一部《中國小說百科全書》,將不是小說的也算作小說,才有2200餘條,倘若搜集所謂「古代小說」單行本,恐怕不用上千本,就可以網羅其大概;中國學人看不起小說,當年連魯迅寫了《中國小說史略》,還被質疑是抄襲之作;中國學人看不起小說,雖然日本人很久以前可以當之無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這個獎遲遲頒給中國人後,就會有「文化漢奸」的嫌疑……不知道悠久文明,是指不能背叛的歷史記錄呢,還是層出不窮的道德文章?其實涵義更廣泛。但很早有一部《源氏物語》的今天的日本社會,顯然要比自詡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優越得多。「物語」是講故事的意思,以中國「四大名著」而言,即「演義」「傳」「記」「夢」的意思。捧起《源氏物語》我心裡就想,中國也應該多一點講中國故事的人,也應該有能耐「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