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先生誕辰111周年的紀念日。
回顧這位管理學大師的一生,他的思想傳播、影響了130多個國家,他的幾十本著作,被翻譯成三十餘種文字,總銷售量超過1000萬冊……20世紀80年代,德魯克思想被引入中國,造福了無數中國企業及其管理者。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德魯克先生培養的第一批博士畢業生——威廉·科恩教授,如今93歲高齡的他已撰寫了50多本專著,德魯克先生在世時,始終與他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
文中威廉·科恩教授回憶了自己眼中的導師,並以此總結出了德魯克先生通往事業巔峰的方法——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作者:威廉·科恩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成果是通過利用機會獲得,而不是通過解決問題獲得的。表現好的人往往熱愛自己的工作。
——彼得·德魯克
德魯克是一位管理思想家,他關注各種積極因素。他知道,在很多時候,個人的態度可能比能力、資源、過往的成功更為重要,有時甚至比其他一切都重要。
此外,他還發現,熱愛自己工作的人都會表現不錯。這對個人的自我發展和自我管理、克服困難及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取得成功都極其重要。
這顯然意味著,如果你並不喜歡所從事的事業或工作,或已經不再享受,你就應該離開,去做些別的事情,或者到其他地方去做。
01
德魯克的積極人生
德魯克曾幾次離開他正在進行的職業生涯。他的留職或改換職業都有據可循。
起初,他在一家棉花貿易公司做學徒,一開始,他非常熱衷於在這類公司工作。但與此同時,他還獲得了漢堡大學的法學學位,這可能是為了實現他父母的願望,他同時還博覽群書,涉獵廣泛。
大量的閱讀和嘗試其他活動激發了他的欲望:從事研究工作並成為一名教授。
一年後,他結束了學徒生涯,在夜校獲得了法學學位。但他從未做過法律工作。相反,他前往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了國際法博士學位。
因為喜愛寫作,德魯克還同時從事新聞工作。不過在希特勒上臺後,他就放棄了在科隆大學做教授和研究員的目標。
他十分清楚在希特勒統治下會發生的事情,這迫使他做出決定,移民到英國。
這限制了他的研究工作,阻礙了他的寫作,直到他掌握了英語,情況才有所改觀。
經濟上的需求迫使他成為一名經濟師。當時,他在銀行和保險公司工作過,不過他對此並不感興趣:可是,即便是德魯克也是要吃飯的!儘管他多次改變策略,但他從未放棄過成為教授的目標,於是他離開英國,移民到了美國。他堅信,相比在英國,他在美國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教學崗位。
後來,他在美國從事過寫作、政府僱員等臨時工作,還意外地做過諮詢工作,這些工作經歷的交織使他成為紐約大學的教授。
1969年,他終於被授予了紐約大學最高榮譽「校長獎」。 他專注於思考他所說的社會生態學,並就此撰寫文章,他創造出的社會生態學這個話題(如果不是創造了整個領域的話),關注的是人和所處的環境之間的關係。
德魯克認定它是自己的終生工作,這是教書、寫作、諮詢、演講或其他事情所無法比擬的,他熱愛這份工作。
有傳言稱,德魯克在生命最後幾十年時間裡,放棄了自1946年寫下《公司的概念》以來一直從事的工作。有人說,因為企業管理者在道德及其他各方面都無視他的指導,於是他拋棄了這些人,把自己的才學奉獻給了非營利事業。對此我表示疑惑。
研究營利或非營利問題屬於社會生態學的範疇。此外,德魯克對企業運營的眾多見解之一是,偉大的進步可能來自把一個行業的創意經調整後使用到另一行業。
從事非營利機構研究多年以後,他分享了自己的見解:領導對待付薪員工要和對待無償勞動的志願者一樣,因為在自由社會,知識工作者總能在另外地方找到工作,並且這會頻繁發生。
02
你的態度積極嗎?
我們總會時不時地感到壓抑,有時好,有時不好。你會如何改善?
亞伯拉罕·林肯曾說:「多數人都會幸福,只要他們下定決心這麼做。」 但林肯自己卻飽受抑鬱困擾。
其實,林肯總統的說法不算牽強。當今對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研究產生了同樣驚人的結果。
諾曼·文森特·皮爾的著作《積極思考的力量》曾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近4年之久,迄今為止已售出500多萬本。其實,他的方法就是保持積極心態,逆境中仍然要相信自己能夠實現任何目標,並持之以恆。
我自己就曾見過並經歷過許許多多看似無望卻最後成功的案例,在我看來,儘管你可能最終未能實現期望目標,但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最後會取得成功,那你就註定會失敗。
但我們能不能在需要時立刻就高興起來?或許可以,德魯克很可能掌握了這個本領。
皮爾的書出版4年之後,杜克大學的霍內爾·哈特博士出版了著作《自動調節》。 哈特所用的基本方法就是進行兩分鐘的自我管理測試,他稱之為「情緒測量儀」。
這種方法看似有點過於簡單,卻十分奏效。德魯克對此深表贊同。
想嘗試這種方法,你只要簡單地讓身體各部位都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把注意力首先要集中到手和手指,然後轉向全身,直到抵達雙腳和腳趾,從而將自己帶入催眠狀態。
一旦完全放鬆下來,你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上,不論是獲得快樂、控制疼痛還是完成其他事情。
結束整個催眠過程以後,在心裡慢慢從1數到10,從而讓自己完全清醒過來。
自皮爾以來,已有數百種方法被引入進來。德魯克自己沒有運用過,也沒直接向任何人推薦這些方法。不過,他的行動表明他曾用過某些具體的方法來提升自我。
我們可以用他的閱讀習慣舉例。他的妻子曾透露,德魯克沒有深入仔細地閱讀過管理類書籍,只是快速瀏覽。但他閱讀歷史書籍卻極為認真。
我相信,他運用了在其他領域的過往研究成果,從而發展了管理學理論,並對其進行檢驗和加以運用。通過這種方法,他得出了自己的理論,即任何行業的巨大跨越都源自某些在完全不同的行業中最先實踐的東西。
德魯克似乎常常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性格。在考博士之前,我問了不少教授應該看些什麼書,或在準備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只有德魯克先生叮囑我:「不要閱讀或學習額外的東西。你已經為綜合考試做足了準備。」
儘管我聽取了他的建議,但我還是得繼續使用各種方法進行減壓。
德魯克認為,挖掘機會和獲取更多成果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其意圖在鼓勵我們積極行動,而不是消極應對。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遭遇困難和消極事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該做些什麼。
03
從我自身的經歷談談
積極態度
很少有人知道,德魯克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曾遭遇嚴重的健康問題。他從未公開透露過,僅僅向一位來訪者袒露,說自己並不在意晚年能活多久,卻對安詳離世更有興趣。
儘管無法控制自己行動不便的手腳,他晚年依然成果豐碩,成就斐然。
相較之下,我遇到的困難就小多了,但也算是個挑戰——約兩年前,我得了嚴重的中風,身體左側完全癱瘓,失去了說話能力。這對於一個以演講為生的人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我積極開展訓練,說話能力在幾天內就基本恢復,但我講得不是很流暢。幾個星期以後,情況才有所改善。
我幾乎不能自理,甚至小小的事故也會造成巨大影響。比如,我曾從助行器上摔下來,右肘擦破了皮,還露出了骨頭,傷口近兩個月才癒合。
我疼痛難忍,每次睡覺最長睡4個小時左右,就會被疼醒,卻找不到有效的止痛藥。這是因為我在服用預防中風或心臟病的藥物,血液已經變得非常稀薄。即使一片阿司匹林也會讓我的血液變得更稀,如果服用,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
據網絡消息報導,中風倖存者往往容易抑鬱,自殺率很高。這一點我能理解。
以前,我身體很健康,為自己的強壯而自豪。但終究還是得了嚴重的中風。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但我清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積極心態給康復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我決定重拾工作。我曾是一所獲得MBA認證的研究生院的院長,現在重啟了領導藝術研究院,開展國際培訓,儘管我說話還不利索。
第一個大目標是能夠上樓,那裡有我工作時會用到的電腦。
首先,我得學會自己從輪椅上起身,站到助行器前,然後再坐回到輪椅上。
理療師不來的日子裡,我會在護工的幫助下,自己練習使用助行器,每天1個小時。
幾個星期後,我的上半身和腿部就恢復了力量,可以用雙臂放在單邊樓梯扶手上,拉著自己上樓、下樓時,也可以把雙臂放在樓梯扶手上慢慢放鬆下樓,不過需要有根安全帶,讓人拉著以防我跌倒。
理療師感到很驚訝,她不敢相信我這麼快就能做到這一切。我知道,人們通常能做到的比自己想像的要多得多,並且我覺得自己比那些在戰場負傷的士兵境況要好得多。畢竟,我「只是」得了中風。
我還開始在晚上和妻子外出吃飯,她充當我的護工。這有助於改善我的精神狀態。
我日益好轉,從開始時的輪椅,到助行器、寬座手杖、普通手杖,最後到了今天,我根本不需要手杖支持就能走路。
剛開始在電腦前工作時,我的精力只夠每天寫作半個小時左右,我慢慢地延長時間。
我在電腦前做什麼工作呢?首先是寫作。我有兩個計劃,其中之一就是運用德魯克教給我的自身發展方法寫一本書,名字就叫《德魯克的自我發展智慧》。德魯克用這些方法登上了他在管理思維職業生涯的巔峰。我想他會為此感到欣慰,他的思想仍在幫助著人們。
我擬定了一份出書計劃,邀請了多家出版商來審閱,最終LID出版社的編輯和我達成共識。
我還是7家紙質和在線出版物的聯合專欄作家,他們每月推出一期探討德魯克思想的專欄,每月讀者多達100萬,遍布4個國家。我已經提前寫好了夠幾個月使用的材料,所以儘管中風了,我沒有耽誤過一篇專欄文章。
我的另一個目標就是做一場現場演講。我重新學會了開車,接到邀請給來自加州高級管理學院的學生和老師們做了1小時的演講。
我擔心站1個小時可能會很累,就要了一把椅子。但我還是站著講了1個小時,並覺得如果有必要,我還可以繼續站著講下去。
朋友和同事都認為我是個奇蹟。我的護工告訴我她之前護理的中風患者都得了偏癱,誰的恢復程度都沒能達到我的水平。儘管理療師努力幫助他們,但只要理療師不在,他們就不會多做額外的訓練。他們從來不想回去工作。
顯然,他們像接受判決那樣接受了自己的狀況,那就只能這樣了。
我做了哪些什麼與眾不同的事呢?
我擁有不同的認識和態度。我制定一系列目標,並持續努力去實現它們,我有強烈的欲望和意圖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希望你們在遭遇困境時,亦能如此。
他們說,給人提建議的人應該「以身作則」。我想我做到了。我現在並沒有完全康復,但一天比一天強壯。我每周有幾天都會練習舉重,身體看起來已與中風之前無異。
有人說我是奇蹟,或是勵志人士。我也認識一些曾克服更大困難的人,他們都是鼓舞著我的榜樣。
我知道自己很幸運,還有很多人對我施以援手。但有人告訴我,我之所以恢復得這麼快,態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風時,我已經79歲,因此年齡不是你拒絕康復的藉口,生活終究還得繼續。
如果你願意採取德魯克的方法,保持積極的態度,你一定會為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而感到驚訝。
04
一些不予推薦的
改變個人態度的方法
還有其他辦法可以改變個人態度。德魯克既沒用過,也沒推薦過。我也不會推薦。
有些方法的效果過於短暫,還可能造成傷害。另一些則會讓人上癮,甚至可能將人帶向自我毀滅。
例如,得到某些東西有什麼不好嗎?感覺不好嗎?為自己買一串昂貴的珠寶或一輛新車,或吃點巧克力,你會感覺好些嗎?當然會。但這種良好感覺又能持續多久?不會很久,稍縱即逝。
有些人試圖通過獲得財富來改變自己的態度,但這似乎需要越來越多的財富來維持期望的變化。這種做法除了會導致人際關係的破壞,還常常讓人做出糟糕的個人或商業決策。
德魯克嚴守個人準則,成功地避開了這些陷阱。他的個人道德準則建立在全面調查、分析和嚴格遵守的基礎之上。這在德魯克的個人生活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來。
德魯克曾經很富有,但他並不會到處炫耀,也沒有把積累財富作為人生目標。他生活在一個普通社區的一棟簡樸的房子裡。
他從來不佩戴昂貴的珠寶,也不穿價值數千美元的西裝。他不開過於昂貴的豪車,也不追求富貴出名的生活方式。
他的力量來自他本人,儘管他積累了不少財富,但從不刻意炫耀。他對所有認識他的人,包括他的學生,都很坦率和誠懇。
05
結 語
在觀看冬奧會時,無論從運動員的成績,還是從他們在賽前和賽後的採訪中所展現出的態度,我都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能力、表現和其他重要因素都受到個人態度的顯著影響。
正如德魯克所展示的,這一切都在我們很好的掌控之下,並且在我們努力實現目標的時候十分重要,不論是疾病之後的康復,還是在通往巔峰的路途中,都一樣重要。
沒有人會永生,但如果荒廢一年光陰,面對困難而不採取任何行動,我們會過得更好嗎?我想不可能。
這就是德魯克通往巔峰的方法,也是我的訣竅。我希望它也會成為你的方法。
關於作者:威廉·科恩,彼得·德魯克參加共建的博士項目的第一批畢業生。曾在美國空軍晉升到少將軍銜。撰寫了50多本專著,與德魯克保持了終生友誼。如今,他是一家國際培訓與諮詢公司領導藝術研究院的院長。
項目管理工具模板合集需要的同學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