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酉陽縣城70餘公裡的深山裡,有一個地方叫車田鄉小寨村。村裡一棟木結構院落的房簷下,十幾名苗家鄉村繡娘正牽著各色絲線,在花架上輕挑細繡。院落裡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酉陽縣婦聯巾幗精準扶貧苗繡扶貧工坊。
「助力決戰脫貧攻堅——網絡名人看重慶」活動,10月16日下午冒著大雨來到這裡,「繡娘」們的風採留在了網絡名人的鏡頭裡。
坐在前排展示苗繡技藝的,都是技術精湛的繡娘,一身苗裝的劉子蓉就是其一。她專注的繡著花片,每四片花片湊成一朵胸花,而每朵要繡一整天。「一朵胸花繡千針。」劉子蓉告訴網絡名人,線下遊客和線上買家購買到的「酉州苗繡」,都是當地婦女純手工繡制,具有收藏價值。另一方面,這些面繡背後,包含了當地貧困留守婦女脫貧致富的決心和努力。
劉子蓉年輕時在外地工廠上班,還有2個孩子在讀書,家裡的老人照顧不過來,她只好回老家車田鄉照顧老小。車田鄉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常年雲霧繚繞,被人譽為「雲端上的山鄉」。這裡民風淳樸,前些年,留在家的婦女增收的途徑並不多。
「孩子的學習生活開銷,是家庭的最大壓力。」劉子蓉說,她家也因學致貧。為增加收入並學習到一技之長,2017年,劉子蓉成為這間苗繡工坊學員,有幸結識了「酉州苗繡」傳承人、渝東南第一苗繡大師陳國桃。她和姐妹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由此發生變化。
「為傳承苗繡非遺文化,讓山裡的婦女走出貧困,陳老師辭去工作,放棄年薪,走鄉串戶,動員姐妹們來學習。」就這樣,陳國桃的誠意打動了劉子蓉。同時,凡來參加培訓的婦女,不交學費不說,每天還能得到相應補貼。
近幾年,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下,工坊迎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就這樣,劉子蓉在家門口就業,成為了這間工坊的手藝人。每月按件計算工費,通常情況下,每月至少增收1000多元,總體年收入超過1萬元。劉子蓉和姐妹們繡出的繡片,通過加工,變成了髮夾、胸針、汽車掛飾、香包等,色彩斑斕,成為了酉陽桃花源、酉陽龔灘古鎮以及張家界景區的熱銷旅遊產品。
今年夏天,劉子蓉還當起了工坊講師,跟姐妹們一道,培訓了上百名來自周邊村落和區縣的貧困留守婦女。這項非遺文化帶給她的,不僅是增收致富的意義,還豐富了她的生活和興趣。
網絡名人們了解到,這間苗繡扶貧工坊建成以來,採取「公司+基地+鄉村繡娘」的模式,挖掘和培訓民族手工藝品傳承人,重點培訓貧困婦女、聾啞學生、殘疾人等困難人群,共培訓貧困留守婦女等516名。帶動324名貧困、留守婦女脫貧致富,讓她們在扶貧工坊或居家實現就業。
這裡的苗繡產品目前已成功申報自營出口資格,「酉州苗繡」入選第一批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投稿郵箱:syxw@vip.163.com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李琅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