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懷抱|著名山水畫家石峰作品鑑賞

2020-12-14 瀟湘晨報

中國山水畫「有體」與「本體」之我觀

文|石峰

中國山水畫是充滿詩意境象的語言體系,在詩意中講究法度,用理性約束感性,用有法規範無法,形成了一個複雜而辯證的有機體系。自魏晉到唐、五代,山水畫在理論和語言技巧等層面,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從宗炳的《畫山水序》、王薇的《敘畫》,再到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山水畫在理論上的體系建構隨著山水畫的成熟而愈加謹嚴;從荊浩、關仝的氣勢雄渾,到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無論是巍巍高山還是一片江南,山水畫至北宋已經形成了在精神、圖式以及在筆墨上的規範法度。

《潮平兩岸闊》137cm×68cm紙本設色2020年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寫道,「畫山水有體,鋪舒為宏圖而無餘,消縮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體,以林泉之心臨之則價高,以驕侈之目臨之則價低。」郭熙第一次在理論上,將山水畫的構圖規範與審美標準以「有體」的概念表述出來,這是他在前人畫理畫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會與實踐,對山水精神、技法以及審美的一次高度概括。「體」與「用」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對重要概念,一般認為,「體」是事物的本質與規律,而「用」是外在的表現與屬性。從山水畫創作的角度來看,所謂「體」就是規律,是中國山水畫的內在精神,是山水畫構成的原則和根本。「有體」是創作山水畫需要遵循的法度,「本體」就是山水畫本身的內在規律。

《祥雲籠山》137cm×68cm紙本設色2020年

在「有體」這種理論的指導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創造性地提出了「高遠、深遠、平遠」三遠構圖。「自山下而仰山巔」,「自山前而窺山後」,「自近山而望遠山」,三種空間結構、三種邏輯關係,將山水的內在邏輯梳理成可視可感的空間關係。不僅如此,郭熙還給出了將這三種空間關係落實到紙面的具體而可操作的技術路徑。比如,「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派則遠矣。」以「煙霞鎖其腰」,以「掩映斷其派」,這種「隔與不隔」的藝術,正是畫家的真正匠心,以留白來平衡了整個畫面,從而建立了一個無限廣闊的意象空間。在郭熙「三遠」的圖式框架中,群山溪流、樹木山石、雲水山嵐互相對立又互相依託,統一在一個有機而複雜的結構之中,各得其所,各歸其位,所以,才能「鋪舒為宏圖而無餘,消縮為小景而不少」。

《路入松聲遠更奇》137cm×68cm紙本設色2020年

三遠法的提出,實際上是郭熙對山水畫邏輯結構的高度概況,自此,中國山水畫構圖,要麼是三遠並俱,要麼是平遠曠遠,要麼是高遠深遠的融合,但萬變不離其宗,豐富而多變的圖式,都統一在一個有機的結構形式之中。如此,畫鴻篇巨製,則群山朝揖有序,樹石森然整齊,大中見小,有豐富的內容細節則不會顯得空泛直白;畫雅致小景,近處景物燦然有序,遠景群山杳渺,則小中見大,小畫已有大格局大氣勢,這正是對「畫山水有體」的實際運用。

《錦繡圖》紙本設色68cm×35cm 2019年

實際上,郭熙不僅在圖式上設定了山水畫的「有體」的應用,在山水精神與審美上,也融合了儒道兩家思想精髓,提出了以「有體」看山水的審美維度,提出了「林泉之心」的哲學思考。郭思在《林泉高致序》中,曾說:「先子少從道家之學,吐故納新,本遊方外」,郭熙認為,畫山水應該體悟山水精神,要先「飽遊飫看,歷歷羅列於胸中」,而後「目不見絹素,手不知筆墨」,最後達到人與物融「身即山川而取之」。很明顯,郭熙對山水體悟方式是道家的,是對老莊「虛靜」、宗炳「澄懷」的進一步發展。「看山水亦有體,以林泉之心臨之則價高,以驕侈之目臨之則價低」。「林泉之心」即心之林泉,郭熙要山水畫家要以「虛靜」的心態來觀照和發現自然之美,以「觀道」的方式與自然山水產生共鳴,建立一種審美關係。

《涇川人家》紙本設色68cm×67cm2016年

「有體」,是山水「本體」精神在構圖與審美等實踐領域的具體應用。山水精神就是中國繪畫藝術的「本體」精神,「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像」,「身融萬物」,在澄明透徹的自然中洗滌自我的靈魂,山水精神其實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與宇宙觀。「三遠」構圖就是山水精神在山水畫創作領域的「有體」實踐;「林泉之心」則是面對山水時的審美標準,「看山水有體」,以林泉之心欣賞山水,才能真正懂得山水的詩意與妙境。

《心境一如》紙本設色68cm×35cm 2018年

實際上,在《林泉高致》中,在「畫山水有體」主張的基礎上,他從立意、構圖、筆墨以及意境營造等方面,系統梳理了山水畫的基本理論和架構,提出了中國山水畫千百年來屢屢以繼之的基本法度。在所有的法度之中,筆墨是實現中國畫山水畫千百年不變的精神與法度的根本,山水精神與筆墨精神,構成了中國山水繪畫的宏觀與微觀的兩個核心層面。山水精神是中國山水畫的「本體」表達的核心,而筆墨是中國繪畫的「本體」語言,中國畫中的外在形態與內在精神都是通過筆墨來實現的,在這個意義上,筆墨精神就是山水精神,是連結中國山水畫「本體」與「有體」的核心載體。

《山光物態弄春暉》紙本設色137cm×68cm 2020年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明確的筆墨觀,他認為山水畫用筆需「近取諸書法」,他認為善書者多善畫,以「取諸書法」之用筆,則「轉腕用筆之不滯」。用墨則可「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等等不一而足,甚至「青黛雜墨水而用之」。郭熙在用筆、用墨上表現出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態度,但筆墨審美與筆墨所承載的精神,卻是千白年來繼之不變的底線。筆墨是呈現物象的載體,也是山水精神的本體表達,在筆與墨交融中,水墨的氤氳滋養出滿紙菸雲,在筆筆生發中,呈現出萬千丘壑的磅礴意象。筆墨亦可超越物象而存在,好的筆墨是表現的,是畫家心性的抒發,也是畫家修養與審美的表達;筆墨還是時代的,石濤認為「筆墨當隨時代」,筆墨本身除了獨立的審美意象,還承載了時代精神,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筆墨表達,也有不同的筆墨意境。因此,我們討論筆墨在山水畫中本體因素,一方面要堅持筆墨的獨立審美,另一方面也要堅持筆墨的時代精神。中國畫是由有意味、有獨立審美的筆墨構成的,缺失了筆墨的生動的表現,藝術家是無法創作出有生命力的有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

《松石圖》紙本設色扇面 2016年

中國山水畫之「有體」與「本體」,本體是永恆的山水精神,有體是表達山水精神的有機法度,而筆墨是承載山水精神,表現山水精神的本體語言。因而,我們今天討論中國山水畫的「有體」與筆墨「本體」,就是要以「溫故知新」的踐行,努力回溯傳統,激活傳統中可服務於當下的有機資源,讓中國畫回歸到按其山水精神、內在法則與審美觀念去發展的正途大道。

於京西披雲山房

2019年6月

更多作品欣賞

《雨後復斜陽》紙本設色68cm×35cm2018年

《山光積翠遙疑逼》紙本設色137cm×68Cm 2019年

《青山重疊樹蒼蒼》紙本設色137cm×68cm2020年

《聲喧亂石中》紙本設色 扇面2018年

《無邊落木瀟瀟下》紙本設色137cm×68cm2020年

《景色沉沉綠暗山》 137cm×34cm紙本設色 2020年

《陽朔紀勝》137cm×68cm紙本設色 2020年

《泉聲入耳送清寒》137c m×68cm紙本設色2019年

《山高水長》137cm×68cm紙本設色2018年

(圖文來自收藏雜誌公眾號)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天津著名山水畫家紀振民師生作品展在畫訊俱樂部舉行
    這次展覽是慶祝《畫訊》創刊暨畫訊俱樂部成立16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共展出著名山水畫家紀振民先生及九位弟子的作品30餘幅。    紀振民,1938年生於河北省安國市,1964年天津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
  • 著名焦墨山水畫家林曉麗——水墨淡彩風景山水畫欣賞
    林曉麗,焦墨山水畫家,藝名文川,筆名墨林,沐林,齋號沐林軒。1970年出生於山東省,臨邑縣。畢業於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拜著名畫家趙小海先生為師。職業畫家,美術研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研究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華夏萬裡行書畫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 專訪著名畫家姚鳴京:「夢幻山水」是如何形成的?
    對山水畫家姚鳴京來說
  • 纖雲巧染――嶺南派畫家顧媚山水作品欣賞
    顧媚是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歌手、演員,曾加盟邵氏兄弟(香港),有「小雲雀」之稱,亦為作曲家顧嘉輝的親姐姐。「不了情」即為其成名歌曲之一。但1970年代起,顧媚專注於畫壇,成為中國畫畫家。1963年起,顧媚隨趙少昂(嶺南畫派代表畫家)習畫;1969年起,在臺灣隨胡念祖(黃君壁弟子,北宗山水畫家)習畫;1974年起,隨呂壽琨(香港山水畫代表畫家)學習現代水墨畫,從此開始建立自己獨特的畫風。顧媚的畫作多以寫雲霧為主,尤愛繪意念中之山水,用似古碑般重疊的線紋及層層渲染,開放而矇矓氤氳的縹緲空間,使觀者融入柔美的畫境。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被譽為滿家山水。因為他不僅在青綠山水領域進行了獨具匠心的探索與創造,還在景致、空間、筆墨與複色等方面構建起了新的視覺表達形式。滿維起的滿家山水以其鮮明的筆墨語言獨步當代畫壇,成為當代新青綠山水畫家的傑出代表。
  • 「藝展中國」逸氣山水·清風徐來——霍群洪國畫山水作品欣賞
    >逸氣山水·清風徐來——記著名畫家霍群洪文/史峰著名書畫評論家傳統山水文人畫的發展,在元代曾達到了一段黃金時期,期間湧現出了以元四家為代表的眾多山水畫家今得幸觀賞當代畫家霍群洪的山水丹青,他的山水畫亦是屬於典型的文人畫範疇,作品承襲了元代山水畫的創作風韻,古樸渾厚,淡泊篤定,眾幅山水作品,經由傳統中來,而又不為傳統所拘泥,實乃深入傳統而出筆新奇,簡潔生動,澄練不俗。
  • 劉春華——我國著名山水畫家:中國山水畫要賦予時代特色!
    在2021年新年伊始,我們非常榮幸的採訪到我國著名國畫家——劉春華老師,劉老師在幾十年的書畫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書畫創作理念,我們今天非常榮幸的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劉老師在山水畫創作中形成寶貴理念中的一部分,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寶貴的創作理念:一、山水畫創作中要畫中有寫,
  • 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簡單又實用
    中國國畫發展至今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分支,水墨山水畫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水墨山水畫自唐朝開始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現在也有許多優秀的水墨山水畫畫家,下面一起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諸明的江南水墨畫,並學習一些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吧。
  • 「大鬍子」畫家徐坤連山水畫作欣賞,不拘小節,自然灑脫
    「大鬍子」畫家徐坤連山水畫作欣賞,不拘小節,自然灑脫 2020年04月01日 13: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徐坤連,男,廣西南寧,現為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南方書畫院理事,中國桂林徐氏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桂林黨風行風監督員,易從網籤約畫家。
  • 著名山水畫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陳國勇今日辭世
    2020年12月10日4時31分,中國著名山水畫畫家、美術教育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國勇先生突發心梗,在重慶新橋醫院搶救無效與世長辭,享年73歲。畫家陳國勇號清瘦客,1948年生,重慶豐都人。
  • 山水畫家鞏德春筆下的花鳥畫
    山水畫家鞏德春筆下的花鳥畫 著名畫家簡介:鞏德春,1959年出生於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山東高唐。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鞏德春美術館名譽館長等。
  • 宋代傑出畫家趙伯駒青綠山水欣賞
    趙伯駒的青綠山水正是這樣一幅構思、構圖、勾勒、設色「周密不苟」的佳作。宋 趙伯駒《山水》手卷 尺寸:長:245cm 寬:32.9cm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典型代表。通常用線條勾出輪廓,然後用赭石色來表意山體裸巖。石綠和石青用色於樹木青苔。顏色厚重華麗。
  • 元代畫家倪瓚山水樹林繪畫作品賞析
    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 ,加以發展 , 畫法疏簡 ,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墨竹蕭爽清麗。論畫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說「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 漸老秋鵑猶自勉 漫天歌雨墨花飛——走進著名山水畫家王德民……
    漸老秋鵑猶自勉 漫天歌雨墨花飛——走進著名山水畫家王德民的藝術世界曹大根初秋的淮北,仍酷熱難耐,我與朱坤相約拜訪著名山水畫家王德民先生,進入口子酒鄉皖北小城的一個小區,有種小院深深幾許的感覺,幽靜、典雅。
  • 齊白石傳人著名書畫家李亮原版親筆再現巨作《山水十二條屏》
    近日,在北京保利秋拍上,齊白石創作的《山水十二條屏》以4.5億元起拍,在經過近70餘次的競拍後,最終以8.1億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最貴的中國藝術品。作為中國近代最著名的畫家,齊白石的作品既為國人所推崇,也在國外獲得了廣泛讚譽。
  • 意境之美令人嘆服丨鑑賞畫家蔣偉山水畫作品欣賞
    意境之美令人嘆服丨鑑賞畫家蔣偉山水畫作品欣賞 2020年08月21日 14:3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蔣偉《長城萬裡圖》 95*236cm 作品來源:易從網 創作的道路沒有盡頭,對於痴情於山水畫的藝術家,山水就是自己一生的「伴侶」。去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它,才能以更好的方式相處一生。
  • 「山水之盟」蔡萌萌山水畫作品展陝西省圖書館開幕
    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宋玉麟表示,蔡萌萌作品色彩濃鬱幽深,已漸入佳境,其筆法、墨氣、丘壑三者已得,則氣韻也生矣。山水有清音,萌萌的山水畫之境界,正體現於此。意象相守 山水之盟前言值此絕勝煙柳的長安之春,江蘇畫家蔡萌萌先生的青綠山水畫展《山水之盟》給我們帶來了剛健,清新的視覺盛筵。
  • 與古為徒樂不疲 筆墨山水寓真情 《鄭雁廷山水畫集》出版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丁健)近日,濟寧市青年畫家鄭雁廷新著《鄭雁廷山水畫集》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他繼《雁廷山水選集》、《雁廷作品集》、《雁廷系列作品集臨摹篇》以來的又一部山水畫作品集。
  • 畫家唐輝由人物改畫山水,進步迅猛,他提供的經驗是什麼 ?
    畫家唐輝由人物改畫山水,進步迅猛,他提供的經驗是什麼 ?當代的人物畫家大抵以寫實方法為基礎,以寫生為主要手段,他們轉畫山水可能遇到的問題,一是能否較快地從寫實觀念進入寫意觀念,從對景寫生轉為寫胸中丘壑,二是能否彌補筆墨根底不足。
  • 在求新求變中打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北派山水新銳畫家張維
    2014年,我開辦了第二屆清華美院北派山水高研班,這個年輕人成了班上的學員。在學習期間,我發現他刻苦用功,顯示出了繪畫的靈性和獨特的思維。在結業畫展上,我給予他作品的評價是「畫中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獨特味道」。後來,他被聘為我的北派山水工作室的首批畫家、北派山水藝術中心研究員、北派山水烏蘭察布藝術中心主任,成為了新北派山水隊伍的主力畫家。他就是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