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秦始皇,有很多名詞形容他,「千古一帝、暴君、奇貨可居、長生不老」等,有褒義也有貶義,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開創性的君王、奠定了兩千多年來中華帝國的根基,中華民族盡享其餘澤。

很多歷史學家將秦朝的建立、郡縣制的實施稱為封建社會的開端,總拿西方那套學說來解釋中國歷史,但在我看來,郡縣制領先西方何止百年千年,西方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而這種情況中國在商周就存在,而秦朝的郡縣制更如同西方社會的州縣制,而我們現在的省市縣鎮制度仍是對郡縣制的承襲,因此秦始皇開創如此先進的制度是多麼的偉大,它徹底終結了中國諸侯林立的時代,給中華民族注入了大一統的種子,其後兩千多年來不管經歷多少戰亂及朝代,中華民族始終能形成一個統一的王朝,否則今天的中國就是現在的歐洲。
其次是「書同文,車同軌」,在現在看來仍是理念超前,將人們長期凝聚在一起的,不是制度,是相同的文化,統一的文字能逐漸將文化不同的七國人民聚合到一起,最終形成統一的中華文化,從而走向了文化的統一,中華民族在多次外族侵略下仍能屹立不倒,甚至同化外族,就是因為強大的中華文化。
而修建萬裡長城護佑中華,更彰顯了秦始皇超然的戰略眼光,在橫掃六國後,獨立山巔,已是天下無敵的秦軍,修建萬裡長城並不是當時所需,而是立足千秋,在其後兩千多年裡它無數次保護了中華民族免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使中原大地長治久安。
因此秦始皇文治武功皆為歷代中華君王之最,無愧於千古一帝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