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組產品的售價,頗為震驚。沒想到小時候玩的吹泡泡小玩具竟然售價兩千多。
再看看其他產品,一個長方形的相框竟然售價五千四;
一個純銀的花盆竟然售價四千多;
一個純銀的毛線球售價八萬多;
一個純銀的衣夾竟然售價四千多;
還有一個黃金的回形針,售價高達一千五百美元,折合人民幣也要一萬多。
就目前的市場價來看,這些產品的價格都是普遍虛高的,比起它的成本,價格不知道要翻了多少倍。
但當我看到這些產品的品牌,我竟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蒂芙尼,記得第一次接觸到蒂芙尼這個品牌,來自於奧黛麗.赫本的那部《蒂芙尼的早餐》。
猶記得,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女主角專門繞道去蒂凡尼一邊看著櫥窗裡的珠寶一邊吃著廉價早餐的情景,在這裡,蒂芙尼已經象徵著追求上層社會生活的美好願望。
而現在,為什麼一個吹泡泡的玩具售價高達兩千多,原因就在於它的品牌。在這裡,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它原先吹泡泡的功能上了,它現在代表的是身份,是地位,是產品所代表的附加價值。
我們商家在銷售自己的產品時,不妨也塑造一下自己產品的品牌意識。全球定位之父特勞特曾說過,品牌是商業競爭的基本單位,企業唯有讓自己的品牌進入消費者的心智並佔據一個獨特的差異化定 位,才能贏得顧客。
品牌,體現了你企業的價值觀;品牌,能讓你的顧客更容易記住你;品牌,是你產品的品質和信譽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