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我的青春不褪色丨德江縣潮砥鎮牌坊...

2020-12-19 天眼新聞

我是龍興楊,是銅仁市德江縣潮砥鎮牌坊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德江縣是隸屬於潮砥鎮最大的一個村,全村近三千人,共839戶,其中148戶是貧困戶。初來牌坊村攻堅隊的我就感受到了「脫貧攻堅戰」正在進行時的強烈氛圍。辦公室裡的同志們,有的在電腦前錄數據,有的埋頭整理資料,每個人連嘴也沒有閒的,句句話離不開「我的幫扶戶」「補短板」「補助資助上帳情況」……

望著眼前的這一切,作為一名將要投入「脫貧攻堅戰」的戰士,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對即將投身的這一場偉大而又光榮的脫貧攻堅戰,我一定得腳踏實地,踐行使命。  組織上安排我負責宋家灣組和大莊組,我很快進入了「作戰」狀態。為了儘快了解宋家灣組群眾的困難情況,我對標對表開始挨家挨戶地走訪,把群眾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親人,消除群眾與我的心理距離,認真記錄下每一戶的基本情況以及當下最要緊的問題,希望儘快針對這些問題拿出解決辦法。  一切如常的一天,完成走訪工作的我回到村辦公樓,遠遠地望見一個身材矮小的婦女在樓梯旁徘徊,看到我朝她走過去,她靦腆地朝我揮了揮手:「你吃飯了嗎?來我家……吃飯,我給你……送點吃的來。」本來很短的一句話,她說起來有些吃力,斷斷續續的。我招呼她進屋子裡,低頭看見她穿著一雙完整的鞋。  這是宋家灣組的王大芬,患有精神疾病,身體顯得很羸弱。第一次去到她家,住房和住房內的衛生情況都是一團糟,僅擺放一張老桌子的屋子裡,堆滿了從外面撿回來的「寶貝」。她的丈夫餘強也肢體殘疾而無法外出務工,地裡的一些活計幹起來很吃力,唯一的一個兒子在外上高中,一個月也就回家一次。久而久之,家裡就堆出了一個小型垃圾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穿在腳上一紅一白、一大一小的那「雙」鞋。她見我盯著她的鞋看,小心翼翼地往後退了兩步。一剎那間,我的心裡像打翻了調味瓶,酸甜苦辣鹹一齊湧上心頭:這麼好的時代,她卻連鞋都是破破爛爛的。  了解餘強一家的情況後,我回到村裡立刻開始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式。在眾多位駐村幹部和駐村隊長的共同協商下,先是在他家房前屋後展開環境整治,向同事借車去鎮上買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一雙鞋;按照政府「五改一化一維」政策落實改廚改衛;替王大芬辦理慢性病證,與其兒子聯繫確認教育資助申請進程;為進一步幫助餘強一家改善家庭情況,還向組織申請給餘強提供了公益性崗位,鼓勵他建立信心,改變自卑的心理,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強大起來,脫貧就有希望。

為餘強戶修建衛生間

一年多來,政策落實的顯著成效一一體現在王大芬的身上,家庭環境的變好和經濟條件的提高,讓原本不怎麼敢與人打交道的她,走出宋家灣組,主動走到村辦公樓來看望我。我內心的感動奔湧不止,深深地感到我們的工作沒白幹,村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作者 羅浩敏

見習編輯 梁珍情

編輯 孫遠銘

編審王璐瑤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幹部吳宇珊。2018年1月在德江縣潮砥鎮衛生院參加工作,成了一名護士。2019年3月7日,我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背著行囊「駐」進了村裡(石板社區),從一名衛生院護士轉變成石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詮釋對黨的忠誠 實現對人民的承諾丨德江縣煎茶鎮...
    我叫黎海兵,28歲,是一名黨員。2015年9月參加工作進入鄉鎮扶貧站,現任德江縣煎茶鎮扶貧工作站站長,歲月匆匆,一晃做扶貧工作整整5個年頭,驀然回首,脫貧攻堅碩果歷歷在目。不久後,我向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過組織的重重考核,2018年成為一名正式黨員,由此更加堅定了用青春和熱血為國家和人民做最大貢獻的入黨承諾。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展現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青春力量丨安順市西秀區...
    2017年12月,時年25歲的我拿出滾石上山的精神,加入脫貧攻堅一線戰鬥,作為脫貧攻堅黨員突擊隊的一員全線參與舊州鎮邢江村脫貧攻堅工作。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決心撲身基層、紮根村寨、拋灑熱血。拼搏奉獻、為民服務是我加入人民公僕隊伍那天起就牢固樹立的職業理念。
  • 「我的扶貧故事」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丨興仁市下山鎮民族...
    初見張祥勝,腰板硬朗,雙眸炯炯有神,臉上洋溢著笑容,根本看不出他已50歲出頭。在這個4口之家,有慈祥的母親、辛勤的男主人、賢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子,過著貧困但和睦的生活。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此時此刻,媽媽早已淚流滿面,說實在話,媽媽想你了,我的孩子,為不打擾你休息,媽媽只能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和你說說心裡話。本來媽媽想早點和你視頻的,可因為媽媽手頭有太多緊急的扶貧工作要做,所以才....別責怪媽媽呀!我的好寶貝,雖然你才3歲半,但我知道你比同齡的孩子都要懂事。孩子,對於你,媽媽總是帶著滿滿的愧疚。
  • 「我的扶貧故事」讓青春之花在扶貧路上綻放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折...
    大學畢業後於今年2月底,得到村委主任的賞識,我到村裡當起了一名村幹部並參與了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村委以來,我認真履職,任勞任怨,不僅用心、用情幫助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還高效完成各級領導交辦的任務。我時常感到工作很有壓力,經常深夜一兩點鐘都還在加班,但我從來沒有聲怨言,第二天一大早仍然滿懷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我是從江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鄧立峰,作為人民警察,人民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2019年8月26日,我接任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併兼任一網格區網格員。從與違法犯罪分子博弈,到為群眾共商發展致富,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面對脫貧攻堅戰只能贏不能輸,我立志「學」,帶領幫大村指揮所全體幹部,認真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其他優秀村指揮所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我的青春閃耀過丨清鎮市麥格鄉新廠村...
    新廠村原名店子上,位於麥格鄉政府西北面14公裡,全村有5個村民組,191戶100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1戶24人,現已全部實現脫貧。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全面脫貧奔小康,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夢想。脫貧,一個都不能少!減貧,一個都不落下!這是我們駐村扶貧幹部的擔當與使命,同時也是我們對新廠貧困戶的莊嚴承諾。
  • ...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祝開權:扶貧路上一「小兵」||張金文...
    扶貧路上一「小兵」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工作人員 祝開權我叫祝開權,是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的工作人員。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考察時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要精準識別貧困人口,因戶施策,精準發力,下「繡花功夫」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為此,我組織村級指揮所成員和幫扶幹部,白天走村串戶摸清致貧原因,晚上組織研究幫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戶施策。
  • 「我的扶貧故事」戰貧路上,需要我們做的還有很多|銅仁市德江縣桶...
    安亞(前排左)組織村民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我是德江縣桶井鄉綜治中心專職副主任安亞,2017年7月,有幸被組織選派到桶井鄉沿江村任攻堅隊長,成為一名脫貧攻堅戰士。村裡全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進不來、也出不去……」這個時候,我知道,要想群眾脫貧致富,得解決群眾吃穿住行的緊要問題,才聚得了民心。於是,我帶領攻堅隊圍繞基礎設施建設這個「牛鼻子」,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610萬元,完成5條、總裡程11.8公裡水泥道路硬化。
  • 「我的扶貧故事」安慶春:讓青春在脫貧攻堅一線閃耀
    我叫安慶春,是平塘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1月,根據工作安排,我被組織派到了平塘縣通州鎮金橋村凋邊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走家串戶,一切從零開始初到村裡,一切是那麼陌生而又熟悉,陌生的是從未到基層工作過,我無從下手感到很彷徨,熟悉的是我也是一名農村的孩子。助力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我一定要踏實工作,為脫貧攻堅貢獻我的一份力量,這一份幹勁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裡。
  • 「我的扶貧故事」換個戰場再攻堅 脫貧前線展風採丨黔西縣錦星鎮...
    2013年至2016年3年間先後鎮派駐錦星鎮青溝村、紅旗村、洪湖村一類貧困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擔任慶民村一類貧困村脫貧攻堅大隊副隊長。錦星鎮慶民村扶貧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榨油作業這些年,我一直戰鬥在脫貧攻堅最基層一線陣地上,深入到4個村495戶貧困戶家中走訪,實實在在為貧困戶解決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群眾搞好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有幸參與脫貧攻堅 吾輩當不負重託|長順縣交麻村...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我叫花江莉,2018年大學畢業後,便進入長順縣政府辦工作。2019年3月,我跟隨著脫貧攻堅的步伐來到了鼓揚鎮交麻村駐村,成為了一名年輕的90後扶貧幹部。針對貧困戶,我挨家挨戶進行了實地入戶調查,保證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做到困難逐一攻克。村民劉胡光戶家庭成員眾多,住房面積不夠,搬遷成為他家的唯一出路。但是劉胡光卻因為祖祖輩輩都居住在此,故土難離,不願意搬遷。後來經過,我和攻堅隊多次上門溝通協調,劉胡光終於順利搬遷至廣順鎮金竹花園安置點,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夫妻檔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
    該村雖然於2018年已脫貧出列,但在基礎設施建設、住房保障、隊伍建設、軟體資料、人居環境和群眾滿意度方面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問題,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作為指揮長,對於我來說,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宣傳好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為村裡的發展積極出謀劃策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內容。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叫我「楊老師」丨德江縣平原鎮南坪村第一...
    我叫楊治毅,是銅仁學院藝術學院的一名教師。2017年3月,受銅仁市委組織部選派,到德江縣平原鎮南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南坪是德江縣平原鎮的一個貧困小村,全村只有3.28平方千米,5個村民組208戶800多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從小看到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我也耳濡目染,對於基層工作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份執著,立志將來一定要回來服務人民,像他們一樣在我熱愛的這片土地上奉獻自己。所以,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畢業之際更是爭取考回家鄉。  2018年11月,我以選調生的身份回來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多了一位父親|德江縣長堡鎮大宅頭村駐...
    我叫餘萍,德江縣長堡鎮龍橋完小教師。2018年1月,我與該鎮大宅頭村下鹽井組三戶貧困人家結緣,成為他們的幫扶責任人。之後的每個寒(暑)假、周未或課餘時間主要任務就是幹幫扶工作。幫扶中,我與我的貧困戶都結下了深厚感情。現在,我來說說我和我的幫扶戶「亨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