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不餓
卻總想吃點東西?
為什麼一旦吃了一顆瓜子
就會完全停不下來?
不知道你們周圍有沒有這樣一群人,他(她)們:
如果看見桌面上有吃的,就會立刻消滅它們;
一旦吃上一顆瓜子,就會一口氣吃光一袋。
其實他(她)們並不餓,就是沒事兒總想吃點東西。所以這究竟是什麼「毛病」?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飢餓」
飢餓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穩態飢餓,一種叫做享樂飢餓。
「穩態飢餓」很好理解,就是實際意義上的「餓」。胃裡沒東西時會收縮,如果此時還不吃東西,就會引發輕微的頭暈、發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狀。這種飢餓代表著人體對能量和食物的渴望。
而身體還存在著另外一種飢餓,即「享樂飢餓」,是在不需要吃飯的時候,因為本能對於美食和味覺刺激的渴望,而帶來的「偽飢餓」。
為什麼會出現「享樂型飢餓」?
目前最廣為接受的理論是,人類對美味食物的傾向性。可以說,這種進食完全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愉悅精神。如果說得更通俗易懂一點,就是:饞!
「饞」在生理上,就是身體真的很需要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能夠影響人的情緒和感覺,多巴胺的分泌和吃飯睡覺等都有關係。
如果人體內的多巴胺濃度過低,就可能會引起抑鬱症,肥胖以及疲勞症候群等,甚至還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等等。而如果多巴胺濃度提高,就會讓人有愉悅的感受。
由於長期睡眠不足、壓力山大、缺乏運動等原因,人的身體就會自發地想辦法來提高多巴胺的分泌,於是吃東西就是最方便快捷的辦法。
如何適當控制「享樂型飢餓」?
01
定時定量吃飯
有人在減肥時一定要等到非常飢餓才會吃飯,這樣不僅會導致腸胃負擔加大,還會加重人的飢餓感,等到吃飯時就會狼吞虎咽,吃下更多食物。
正確做法應該是用幾周時間形成定時定量的吃飯習慣,根據自己減肥實際需要制定食譜,每天定時進食,養成自己的減肥生物鐘。
02
想吃東西先喝杯水
很多時候脫水口渴的感覺和想吃東西很像,主觀上可能會混淆不清。所以下一次抑制不住食慾的時候可以先喝一杯水,既有助於消除飢餓感又能緩解嘴巴寂寞。
03
接受飢餓,享受飢餓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的飢餓是指人體的胃和小腸排空。飯後2小時後,都處於飢餓狀態。所以說,不僅胖友吃完飯就會餓,普通人也會餓的。所以想控制住自己的食慾,就要學會接受飢餓,正視飢餓,接受飢餓,時刻告訴自己,你不是餓,你就是饞,忍忍就好了。
04
沒事不琢磨吃,不去想
如果你沒事時總在琢磨吃或者喜歡看美食圖片、影片,通過食物的色彩就能聯想到食物味道,這時候味蕾就會有反應,給大腦饞的信號,促使你說服自己去大吃一頓。與其發呆空想那些讓人發胖的食品,不如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乾脆通過運動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05
不熬夜,不熬夜,不熬夜
很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加劇飢餓感,而且睡著後是不會感覺到飢餓的,所以當你晚上有點餓,請不要玩手機玩遊戲,馬上上床睡覺。根據研究顯示,如果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有32%的概率會持續肥胖多年。
資料:綜合自網絡
編輯: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