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若是評選西安的符號,兵馬俑和肉夾饃誰會勝出亦未可知——外國人可以看不懂兵馬俑,但幾乎都能吃懂肉夾饃——「肉」和「饃」更像是一個公式,碳水夾脂肪,構成了宇宙中所有解饞的食物:漢堡,披薩餃,taco,烙餅卷大肘子,或是肉夾饃本身。
肉夾饃不存在是否掰得標準之類的原則性問題
和泡饃不一樣,肉夾饃不太需要拼桌的老西安們教導督促食用方法,擼起袖子張大嘴就好,我等外地人的評價標準也挺簡單挺膚淺——除了大口吃來滿足飽口,饃是不是現烤夠不夠香、有沒有好看的鐵圈虎背菊花心,肉是不是軟爛不塞牙、不需要淋進滷湯也豐潤多汁,還有最後一個大原則——必須帶肥帶皮夾進去。雖說功力未深,不像部分當地人敢要全肥+皮的王炸組合,但所有純瘦肉夾饃,按大長安律法,都是要被拿去墊桌腿塞北海眼的。
樊記臘汁肉
早上七點半,溜達到酒店附近的樊記肉夾饃總店,剛進門就被店內阿姨告知:「吃肉夾饃哈,要等一下,八點之後才有。」等就等,這裡可是城中最有資歷和份量的肉夾饃店,而老店定有故事,咱先講故事好了。
故事的開頭有點假。1904年,陝西藍田(廚師之鄉)人樊炳任搬家到西安,沿街叫賣肉夾饃,機緣巧合和慈禧避難帶來的御廚混熟了,得到了御膳房的配方,反覆嘗試後就有了「樊家臘汁肉」的雛型——感謝慈禧和乾隆,給中原一帶無數小吃做無償形象大使——不過樊記的傳承畢竟有名有姓,或許還是可靠的。1926年,從京城做廚師回來的第二代傳人樊鳳祥繼承祖業,更改精進了配方並租下店鋪,是為城中第一間臘汁肉店——樊鳳祥別字茂春,字號也就成了義茂春。
樊記字號的多次變動很有意思很有時代感。特殊的年代裡,因為公私合營和破私立公先後用名「公私合營樊記臘汁肉鋪」和「國營樊記臘汁肉店」,直到1982年第三代嫡孫被家母召集起來,有了「私營樊記臘汁肉店」;到了90年,第三代傳人樊少華接手,因為顧客的習慣重啟「義茂春樊家臘汁肉鋪」。
樊建國,截屏自大師的菜
1994年,「樊家」、「義茂春」和「竹笆市」註冊商標,是為國家首批服務商標註冊單位,又在三年後成立西安義茂春樊家臘汁肉餐飲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增資擴股布下宏圖,成為西安樊家臘汁肉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大規模連鎖。如今的當家樊建國是中國烹飪大師和省級非遺(西安肉夾饃)傳承人,用蘇木片代替糖色,香料中加進甘草,是為傳到怹這一代的主要改動。
西安市商務局「西安老字號」和「西安名吃」
沒什麼可說的,樊記做的是最正統的肉夾饃——肉要是肥瘦分明但纖維細嫩的前夾心肉,燉到酥爛後再下鹽糖,浸泡入味後剁碎(正經肉夾饃是無需往裡擓湯也不幹的)夾進剛打好的熱饃——至於如何判斷饃是否已經打好、是否馬上可以吃到,就看店內瀰漫充斥的肉香滷香中何時開始混進淡淡面香。
普通肉夾饃一兩肉,不能選部位,優質肉夾饃二兩肉,可選肥瘦——當然要肥點皮多點。沒等太久,到手的饃燙手熱辣,饃標準好看面香充足,肉大塊,滷香和肉香平衡,鹹鮮穩重,並不如坊間傳說的那樣大勢已去昔盛今衰,絕對在水準之上——只是並不和城中後來的名店那樣,饃那麼酥脆肉那麼多油,但自有老店的溫和正氣踏實安穩,一口一口輕鬆磕完。
秦豫肉夾饃
上午十點,剛磕完很好吃的春發生葫蘆頭,意猶未盡決定去搞個肉夾饃吃(可以理解對吧)。從酒店走十來分鐘,到了前些日子傍晚路過並錯過了的秦豫肉夾饃總店——和樊記不同,開業二十來年的秦豫年輕許多,但這裡才是當今城中風頭正盛的肉夾饃店,並非飯點也滿座排隊。
大伙兒知道秦豫多是因為《舌尖》,其實CCTV對秦豫愛得深沉至極,除《舌尖》外好幾套都來這裡拍過,亦是官方認證的西安旅遊餐飲名小吃,又被某點評收入必吃榜、被攜程收入美食林風味,全方位出名——又因為太多人吃肉夾饃是邊走邊吃,店內不會太擁擠太嚇人,再加上合理的價格和出品,本地人也願意來。
剁肉塞饃=絕佳ASMR
店大客多,打饃都來不及,當然能保證每位客人都吃到剛出鍋、熱辣燙手的香脆好饃,是優點亦是足夠流量名氣才能擁有的條件。
正是在秦豫,點出了在西安吃到印象最深的食物之一——
雙份肉夾饃
!普通的太普通,瘦肉的是異端,連優質的都還不夠優質,只有雙份——小半斤肉剁碎,勉強用刀塞進饃中,酥脆焦黃的饃快要被撐到變形開口簡直夾也夾不住;
肉燉得噴香多汁切得格外大塊,饃也比別家更為彈牙酥脆厚實,用手壓一壓儘量張大嘴,滷香板正平衡醇厚,雙倍肉雙倍鹹濃雙倍油香雙倍快樂,肉汁混著豬油順胳膊流到桌上,是為極度過癮解饞的舉動,除了真的很撐。
對面的大叔說,吃了雙份就想來陝西了,別的都是假的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
下午一點,離約好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入場時間還有一會兒,當然要先吃飽再看展啊——怕看到盤碗鍋盆甚至龍啊虎啊都覺得餓,墊個肉夾饃好了。鼎鼎大名的子午路張記在陝歷博隔壁就有分店,地段實在太好,人氣和出品甚至好過了子午路總店,午後的隊伍能排到門外來。
從小攤叫賣到城中無數分店,創始人趙衛成功至極,靠著傳說中三十多年的老湯擁有了一大批老西安擁躉——和秦豫一樣,某點評必吃榜和攜程美食林風味雙料入榜,甚至坊間流傳這裡有樊記肉夾饃巔峰時的神韻。此外,子午路張記肉夾饃被西安消費者協會評為西安名貴小吃(消費者協會真有閒啊),貌似亦和各級消協關係不錯,拿獎甚至擔任理事單位——這是題外話。
嘖嘖嘖,肉林
因為趕著去吃別家吃油潑麵,也因為實在坐不下了,決定外帶——這回感受到了,真油,強烈建議肉夾饃店家多配個袋子。子午路張記的優質肉夾饃偏薄,饃打得暄軟酥香好看,還可以更脆但也足夠好;肉燉得豐厚軟爛多汁,肥肉給得夠(開心),否則也不能沁透整個吸油紙袋;滷料不重不壓肉香,吃來噴香滴油又不過負擔,夠融合夠平衡,好吃規矩水準之上。
和秦豫有明顯風格差異但味道並無高下,只是沒有雙份的衝擊力罷了
金家蛋菜夾饃
下午兩點,已經在灑金橋吃了好幾天、剛塞進滷汁涼粉、八寶粥、山楂湯、雞蛋牛奶醪糟、小酥肉、孜然肉包、灌湯包和灌湯蒸餃的我,發現前方就是最為出名的蛋菜夾饃——雖然撐到嗓子眼,雖然並非肉夾饃(提這仨字兒都有冒犯,罪過),還是來一個好了。
是,相對冷門太多,但蛋菜夾饃才更在地更玄幻更難以想像——饃中夾進雞蛋、鹹菜和乾果,想來幹身的白吉饃+同樣幹身的配料該會噎到眼珠子起飛,其實是回坊中擁躉多過臘牛肉夾饃的低調名物,而老金家是個中最出名最人氣最有聲望的一間,沒有之一。
同樣是剛打好的熱饃稍微有點軟,切開後抹上辣椒醬,夾進煎蛋、玫瑰鹹菜、花生米和一個碾碎的鹹蛋黃,我要的肉蛋雙拼還加進不少臘牛肉,豪華豐富至極,也並不幹噎,辣椒和鹹菜生津,大口吃來香口鮮辣濃鬱飽口,雞蛋、鹹蛋、花生和臘牛肉的香氣合拍,看著毫不相干但配合極好——好到在撐到當機之後還能磕掉半個面不改色。
吃肉夾饃就像打怪升級,只要堅持只要熱愛,從純瘦開始幾個下肚,就會高速晉階成肥肉和肉皮的絕對擁躉——當然,再好再多汁的肉夾饃也是扎紮實實,若並非眼寬肚窄惦記下家的遊客如我,還是得要碗粉絲湯或至少來瓶冰峰順一順才完整舒服——或者你也會收到服務員大媽同情而戲謔的眼神:「他白嘴吃這麼多肉夾饃會噎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