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十首詩,十幅畫,吹響牧童的短笛,找尋童年的記憶。
《秋日山行》:半塢夕陽紅樹葉,一村雞犬野人家。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風盡屬他。夕陽西下,紅葉滿山遍野。山腳下有一個美麗小山村,雞犬相聞,民風淳樸。遠遠的傳來嘹亮歡快的歌聲,原來傍晚放牛的小牧童歸來了。
《村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青草豐茂,池塘水滿;青山銜著落日,緩緩落下。夕陽照耀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放牛的小牧童,一邊隨意的吹著自己也不知道的曲子,一邊橫躺在牛背上,悠哉遊哉,天真爛漫。
《牧童》: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世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又有誰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隨意自在的趴在牛背上睡著。每天還時不時的吹上一首曲子,從不擔心有沒有知音來欣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暮村》:陰村煙樹暝黃昏,一簇人家半掩門。看盡棲鴉啼噪後,牧童歸去雨聲繁。寧靜的小山村,陰雨連綿的黃昏,家家戶戶半掩著柴門。傍晚時分,棲息的鳥兒都在不停歇的叫著。伴隨著小牧童家去,雨也越來越大了。
《牧童詞》: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綠。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勤勞的小牧童每天早出晚歸,高高興興得去放牧。細雨濛濛的田野裡,芳草青青,小牧童穿著蓑衣,吹著短笛,自由自在。更為可愛的是,他們把蓬蒿插在腰間當作箭簇,這樣就能保護牛犢不被老虎欺凌了,童真無邪。
《牧童》: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村前的路口,一位小牧童騎著黃牛,緩緩地經過。小牧童悠然自得的吹著短笛,笛聲清脆悠揚,在這鄉村的上空迴蕩。與其爭名奪利,用盡心機,還不如像小牧童一樣簡單自然,輕鬆快樂的生活。
《桑茶坑道中》: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一場春雨過後,風和日麗,溪水清清,鮮花朵朵開。到處充滿著春天的氣息,生機盎然。一頭牛兒正在吃著青草,不知不覺已經走遠了。而放牛的小牧童,卻正在濃密的樹蔭下呼呼大睡呢。無憂無慮,天真爛漫。
《牧童》:東風放牧出長坡,誰識阿童樂趣多。歸路轉鞭牛背上,笛聲吹老太平歌。春風吹拂,活潑可愛的小牧童趕著牛兒,爬上長長的山坡。抓螞蚱,捕蜻蜓,春天的田野裡,樂趣多多。回來的路上,牛兒吃的飽飽。多才多藝的小牧童就在牛背上吹奏著動聽的太平歌,笛聲悠揚。
《題牛背牧童》:春暖平原菸草肥,柳陰牧罷夕陽微。兒童慣識林塘路,縱著鞭繩月下歸。春暖花開,一望無際的草地上,芳草連天,正適合放牧。黃昏時候,伴隨著夕陽餘暉,放牧的小牧童緩緩歸來。回家的小路,牛兒早已熟知。走著走著,月亮升起來了,自然快樂,無拘無束。
《牧童》: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夕陽下,晚風裡,笛聲悅耳動聽,草地廣闊青青。放牧回來的小牧童,辛勞一天,吃的飽飽的。連蓑衣都來不及脫,就急急忙忙躺在草地上看月兒彎彎,皎潔明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