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飾,旗袍文化,款式多變

2020-12-22 悟道老生

旗袍在中國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現在走在大街上的人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旗袍,但他們已經經過了時代的發展變化,改良了很多,從旗袍的初始設計來說其實已經不是嚴格意義的旗袍,只是還具有旗袍的元素而已。衣扣的變化,領子的變化,裙子長度的變化等等。這個是必然的結果,我們只是把它當作時裝,留下了剪裁修身的優勢,剩下了重要的元素。

清兵入關時,清朝男子身穿長袍馬褂。婦女也是滿族服飾、漢族服飾都在穿,整體服飾風格以長袍為主。到清後期很多滿族人也效仿漢族的穿著,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記載。而在貴族中的漢人也效仿滿族的衣著風格,各種各樣的服飾,如裙子、圍巾、大衣、雲肩、腰帶等。

在服裝概論這門課程裡,有對旗袍的描述。元寶領,領高蓋住下臉龐,袍上繡有各色花紋,領子、衣袖、衣襟都有寬闊的滾邊,繁瑣的製造工藝。旗袍泛指旗人所穿的長袍,包含男女服飾。清朝貴族強調滿語騎射,為保持其舊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文化和習俗來同化漢人,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滿漢服飾風格的相互交融,服飾也隨著改良發展,兩者的差別日益減小,逐漸變成民國時期流行服飾。

辛亥革命發生後,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隨著西方的文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復甦、各類新潮和思想的解放,人們思想和文化的快速變化,由繁到簡,將旗袍改良成了流行文化,收腰的剪裁、兩邊升高的開叉、袖口縮小、衣長變化、領口變化,刺繡從繁到簡,從有到無,更多的貼合人的身體,體現了靜止的曲線美,行走的流線律動。

1929年的國名政府頒布了服制條列,規定旗袍為「齊領,前襟右掩,長至膝與踝中點,與褲下端齊修長至肘與手脈中點,色藍,紐扣六「,這是典型的旗袍式樣。到了30、40年代,領子高了,硬領,摩登,袖子長過手腕或短袖,各式發展,長短不一,連裡面的馬甲和腰帶也有變化。前片開刀,後片打折的剪裁技巧增加了流線感。不同質地面料的考究,傳遞出不一樣的風情。

旗袍流行最大的區域實際上是在民國後期的上海,那時魔都人們的穿著引領著全國的時尚潮流。商埠開放、百業通行、五方雜居、交通便利,上海成為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燈紅酒綠和繁榮興盛之地。婦女的解放思潮發起,中西結合的裁剪方法,修身合體的衣型,成為了十裡洋場中舞廳女郎和明星的常服。

青布旗袍或半身學生服成為當時女學生的日常穿著習慣。三十年代的周璇,到《花樣年華》的張曼玉,都勾勒了一幅幅畫面,「夜色霓虹,霧朦朦的細雨中,一個身材妙曼,皮膚細緻,身穿簡單帶有些碎花旗袍的女子,舉著傘悠然自得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另一幅是「晨曦中,伴著柔和的陽光,走在綠蔭花草的街道上,穿著純色的旗袍,發散了那個時代特點,走在去往學校的路上。淡淡的微笑,在課堂上給學生一種美好未來的期望」。殊不知,外面猛烈炮火打斷了這個安靜的畫面,青色的旗袍變成紅色,悲壯的歷史,美麗的憂傷,和我並肩在精神的思海中,走過了一段身臨其境的回憶。沉浸在殘缺的完美。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的時尚定義。有黑紗做底,水晶鑲嵌的時尚;也有繁複刺繡,工藝複雜的高貴;還有純色素布,簡約平淡的知性。旗袍的設計發展思路逐漸發散,大紅、橙黃、天藍、乳白、灰黑更加時尚的注入,亮黃、珠白、桃紅的韻味體現都已融入。最新的彈性纖維,吸汗面料等高科技技術也應用在其中,但最終的旗袍文化元素不曾改變。

旗袍設計演變到今天,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遠超過他的外形,被繡上各式的中國文化元素、花鳥、手工刺繡圖案,體現最直觀的衣著風格就是高貴、典雅、溫柔婉約的傳統中國女性特質。現在也成為了中國服飾在世界時裝界的一個重要元素。成為中國女性在世界舞臺文化特質的代言,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旗袍還會被設計師們改良為各種版本,但希望中國的文化元素能長遠流傳下去。

相關焦點

  • 清朝到現代的女子服飾,各有各的特點,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文章《清朝到現代的女子服飾,各有各的特點,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系百家號趣史文化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小喬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升,人們對於服裝的款式更加的講究,做法更加的精良,雖然現在服裝的款式這麼多相信也有不少人想了解關於中國服裝發展史,下面小編就將為你詳細的講解從清朝到現代服裝的更替變化吧。清朝時期,由圖可以看出當時的女性的服裝的顏色風格十分深重,女性都把頭髮盤起來盤成一個髻,這樣顯得更加的溫婉賢惠。
  • 旗袍的起源於何時?為什麼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的最佳代表
    旗袍有女性國服之稱,是展現東方美的極佳選擇,它以立體式修身剪裁為主,強調展現女性的曲線,因此旗袍最易打造S型的體態,同時又不失東方女性特有的內斂與優雅。一、旗袍的起源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
  • 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亮相石家莊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鎣 張曉娟傳承服飾文化,品味百年神韻。" 百年芳華 旗跡盛典——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 " 將於 11 月 7 日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華彩綻放。展至 11 月 15 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 中國定製旗袍藝術大賞來了!帶您領略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瀋陽--旗袍故都」,這個獨具特色的城市符號,她彰顯了一個城市的文化淵源和藝術追求,表露了一個城市的服飾文化和時尚魅力。5月25日,這座城市被一場旗袍的視覺盛宴點燃了。2019中國定製旗袍藝術大賞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
  • 旗袍由滿族旗人服裝演變而來?不,旗袍是根正苗紅的漢服
    一些自媒體文章和短視頻一本正經地偽科普,說什麼旗袍原來是清朝滿族旗人的專用服裝,以彰顯他們的貴族地位和特權,其他人是不能穿的,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他們說,清朝滅亡後,包括服飾規制在內的舊體系被打破,旗人服裝流傳到民間,這才有了旗袍和後來旗袍的大流行。他們的理由是,末代皇后婉容經常穿的衣服就是旗袍。
  • 從《旗袍美探》種追尋民國的旗袍風情
    特別是馬伊琍在劇中的旗袍造型更是美輪美奐,幾乎把當時舊上海關於旗袍的時髦元素都演繹了一遍,那蕾絲的性感嫵媚;那高開叉旗袍的搖曳生姿;那鏤空款式的神秘時髦。馬伊琍每換一件服飾,仿佛就是一場時裝發布會,主角馬伊琍自不必說,就連配角的服飾都在這部劇中大放光彩。
  • 你還認為旗袍是清代旗女而來嗎?淺析中國旗袍服裝樣式起源文化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關於旗袍的樣式起源,在學術界爭論很多,主要觀點有四種: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
  • 服飾見歷史:從先秦到清朝的女子服飾看女子地位的轉變
    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也不難看出,女性服飾的演變可以從某些程度上代表女性地位的演變。本篇文章將根據先秦到清朝的女子服飾看女子地位的轉變。 明朝時期,婦女的服飾裝扮都有了具體的規定。宮廷內從皇后到嬪妃到命婦都有冠服。而我們今日常常提起的鳳冠霞帔則正是明代的禮服,用於參與重大儀式時所穿戴的服飾。明代的普通女子的服裝在之前的基礎上多了比甲。 清朝的旗裝在今天可算得上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古代服飾了,而旗裝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改變最大的服飾。清朝滿漢文化交融,服飾也保留最多。
  • 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將於11月7日亮相河北石家莊市博物館
    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現場。河北新聞網訊(戎利彬)傳承服飾文化,品味百年神韻。由石家莊市電視臺都市頻道、河北省企業社會責任促進會文教委旗袍中心主辦,石家莊市博物館、石家莊綺蘿服飾設計有限公司承辦,傳家寶珠寶、河北海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將於11月7日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華彩綻放。本次展覽分為「百年霓裳」「匠心芳華」「綺蘿風姿」三部分,以時間脈絡為主線,以圖文+實物+體驗的方式,展現旗袍的源起、發展和今生。
  • 你知道旗袍的起源嗎,它是由哪兩個民族服飾文化融合的呢?
    原問題:現代旗袍是由哪兩個民族的服飾交互交融而成?眾所周知,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最流行的著裝之一,有著其非常特殊的歷史地位。不過旗袍這一華人女性著裝文化,卻在世界上引起了廣大愛好者的研究和推崇。其實旗袍的起源在中國現代是有很大的爭論的,有的人講是漢人和滿人服飾的一種融合後的改良版,有的學者卻認為旗袍是從先秦時代就留下來的一種穿著遺風。不過旗袍流行的時代也非常的特殊,是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盛行的,大街小巷裡到處都可以看到穿旗袍的女士,旗袍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成了中國社會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張愛玲認為「性感」的衣服,經典款式現在千金難求一件,這是旗袍
    旗袍旗袍的誕生和發展可以說是輝煌和坎坷並存,旗袍產生於民國時期那時候它被許多愛美人士稱為「性感」的衣服,與現在大家可以在網上看的改良旗袍是有一些不同,儘管一開始並沒有受到大家的普遍接受,但是在現在旗袍可以說是在90後和00後的搭配中非常常見了,在現在的一些聚會中也有以旗袍為主題而展開,挫折則是在中間受到了一些封建思想的打壓,但這並沒有給旗袍帶來壓力,反而讓旗袍有了沉澱自己的文化
  • 古代服飾文化「知多少」
    這一古代服飾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服飾之美,不僅滿足生活的需要,帶來視覺的享受,其發展還呈現了一段時期民俗和文化的特點。古代服飾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製衣的? 「華夏」名稱與服飾相關 漢服,越來越走入我們的生活。
  • 如何還原30年代的畫中旗袍?
    近日,「衣裳:繪畫裡的20世紀中國服飾」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勾起了人們對特定年代的回憶。展出的40餘件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與各時期具代表性服飾、藝術文化風潮有關。在展覽中,策展人龍美術館館長王薇特別邀請到上海服裝品牌「莊容」復刻呈現了常書鴻畫作中的兩件20世紀30年代的旗袍。
  • 聊一聊從遠古時期到現代的服飾變化
    我國的形成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在演變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而服飾中文化便是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一種。歷史考古學家們在北京周店口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存中發現了骨針,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會用針縫製衣物了。
  • 上世紀的中國服飾有多美?
    近日,「衣裳:繪畫裡的20世紀中國服飾」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勾起了人們對特定年代的回憶。展出的40餘件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與各時期具代表性服飾、藝術文化風潮有關。在展覽中,策展人龍美術館館長王薇特別邀請到上海服裝品牌「莊容」復刻呈現了常書鴻畫作中的兩件20世紀30年代的旗袍。
  • 「和服|款式、花紋、色彩,日本服飾到底吸取了哪些」唐文化「?」
    其中奈良時代是日本與唐朝文化交流最頻繁、最高效的時代。在此時期下,日本直接將唐朝現有的佛教、儒教、律令政治等在日本施行,同時中國的服飾文化也直接衝擊或是影響了日本的服飾文化的發展與改良。故此,我們本篇專門論述唐朝盛世下,唐朝服飾文化對日本服飾的影響。
  • 旗韻中國:穿旗袍=旗開得勝,旗袍非國服卻是中國服飾革命的贏家
    高考臨近,據說為了討一個「旗開得勝」的意頭,家長們穿起了旗袍,一時間,旗袍成了很多時尚品牌熱推的服裝。旗袍風尚源於旗裝,興於民國。據說很多人對於漢服和旗袍究竟誰算國服而爭論不休。其實穿漢服更多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與懷念。
  • 旗袍的由來及演變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
    「旗袍」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代表,已成為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從1636的盛京瀋陽,走到2019的中國和世界,它所延續的生命力仍煥發著勃勃生機,如今更成為瀋陽的文化IP,瀋陽的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瀋陽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公元1636年清朝定都盛京,旗袍成為后妃等旗人的法定服飾。因此,1636年被專家學者認為是中國旗袍的元年。
  • 「爭奇鬥妍」的民國服飾
    那麼具體到服飾方面,自上而下有什麼變化呢?民國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了以廢除傳統服飾為中心內容的服飾改革。男子服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逐步過渡的趨向,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的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