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在後人眼裡,諸葛亮無疑是智慧的化身。在漢末三國時代,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極具戰略眼光和政治才幹的卓越人物,更是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義之士。
而細究諸葛亮在漢末三國時代大放異彩的原因,與他所遇到的名師有著密切的關聯。正所謂名師出高徒,諸葛亮正是在他所遇到的名師的指導下,才能逐漸成才,最終練就了一身過人的本領。
那麼,諸葛亮遇見的名師究竟都有誰呢?他們又對諸葛亮有著哪些深遠的影響呢?且聽本文細細道來:
根據《後漢書》和《三國志》的記載,本人認為:諸葛亮一生真正遇見的名師,只有這二人,其餘都是浮云:
第一位:龐德公
縱觀諸葛亮一生,龐德公是諸葛亮求教最多、且最尊敬的一位老師,也是對諸葛亮要求最嚴的一位老師。
龐德公出自襄陽土著大族,在漢末時代是一位極具才識而又喜愛隱逸的志士。關於諸葛亮求學龐德公之事,《襄陽記》有著如此記載:「諸葛孔明每至德公家,獨拜床下。「
由此可見,諸葛亮每次前往龐德公家中求教時,經常要行跪拜之禮。就憑此點,足以看出諸葛亮對龐德公這位頂級名師的尊敬和崇拜。而事實上,諸葛亮此人的知識結構,也正是在龐德公的教導之下所逐漸形成的。
有趣的是,龐德公不僅是諸葛亮的老師,也是諸葛亮的親戚。根據《襄陽記》的記載:「德公子字山人,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姊,為魏黃門吏部郎。」由此可見,龐德公的兒子便是諸葛亮的姐夫,而龐德公則是諸葛亮的伯父。
第二位:司馬徽
提起司馬徽,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但一提起他的外號,可謂是家喻戶曉。沒錯,司馬徽的外號便是響徹漢末三國時代的「水鏡先生」。
司馬徽此人,是諸葛亮繼龐德公之後所遇見的第二位名師,也是諸葛亮一生中的伯樂。正是司馬徽的推薦,才發生了後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關於司馬徽的特點,《三國志·龐統傳》稱 「 穎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也就是說,司馬徽是一位善於鑑別人才的清雅之士。
而關於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一事,在《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中有著詳細的記載,即 :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日:『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備問為誰,日:「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
通過上述記載可知,水鏡先生司馬徽不僅是諸葛亮的政治推薦者,也是龐統的推薦者。也正因如此,後人往往把司馬徽看成一代高人。
在1994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之後,司馬徽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語:「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此句話語,至今令人無法忘卻。
綜上所述,諸葛亮一生真正遇見的名師,只有龐德公和司馬徽二人。也正是在他們的教導下,諸葛亮的才識得以大幅長進,從而奠定了日後叱吒三國的智力資本。
本文是原創內容,各位如果有相關內容需要補充,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