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史上的裡程碑-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2020-12-15 騰訊網

古建築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載體,通過古建築可以理解一個國家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一定意義上,它們是某個國家/城市「歷史記憶的符號」和「城市文化發展的鏈條」,因為,它們見證了這個國家/城市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滄桑變化。今天,道誠文化之旅就帶大家走進投資新標的土耳其。來了解下,人類建築史上有著裡程碑意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說到教堂肯定跟宗教有關,那麼先和道誠君來了解下,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實質關係上是無關的,但是由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與猶太教有淵源,因此三個宗教形成了同一的起源,三個宗教都原生於中東地區。

首先是最早形成文化體系的猶太人,他們將中東的歷史傳說加入民族思想提純後產生了民族性宗教-猶太教,因為猶太教是排外的宗教,沒有向族外傳教,再後來基督教在猶太教內部分化出來,將新興的思想加入了原始的猶太教思想裡面,進行了修正,那麼舊約成為猶太教與基督教共同的思想記錄,而新約作為基督教的獨立改良與猶太教形成區別。

再後來,與猶太人有相同祖先的阿拉伯人文化興起,就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礎上,經再次改良形成了伊斯蘭教,三個教派在族源是一致的,都相信同樣的上帝,不過對上帝的認知都按照自己的思想進行了改良,由此,他們被統稱為天啟宗教:三者都給予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崇高地位。三教都發源於西亞沙漠地區,來源於閃族人的原始宗教。

公元 324 年,君士坦丁一世選定拜佔庭為羅馬帝國新首都,將之更名為新羅馬,俗稱君士坦丁堡。公元 395 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後,羅馬帝國一分為二,這一城市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這一帝國為史學家稱作拜佔庭帝國,並於此後長期統治今土耳其地區,直至中世紀後期,但這一地區在 7 世紀上半葉之前都持續受到拜佔庭-薩珊戰爭戰火的蹂躪。

公元 532 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一個宏偉程度「空前絕後」的教堂,然後上萬名工匠艱苦勞動,使得主體工程在 15 年之後就完工落成。在之後的一千年裡,這座拜佔庭風格建築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

傳說,查士丁尼一世為了修建這座教堂,不惜花費重金,投資了將近 150 噸黃金。不過,教堂的結構在之後的年月裡還在不斷完善。先是圓形的穹頂設計得弧度太過平緩,在地震中斷裂。在調整修繕之後,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希臘語是神聖智慧的意思)就開始正式擔當宮廷教堂的角色。從 7 世紀中葉開始,拜佔庭帝國(亦稱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都是在這裡接受加冕。

公元 1453 年拜佔庭帝國在君士坦丁堡的統治終結,當時,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佔了這座帝都,並且宣布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清真寺(伊斯蘭教)。這裡的十字架被撤下,給伊斯蘭新月讓位,鍾鈴和祭壇被摧毀或拆除,內牆上的基督教壁畫被用灰泥覆蓋。原本教堂建築的外部還加建了宣禮塔,更增添了伊斯蘭宗教的氣氛。

奧斯曼帝國覆滅之後,土耳其共和國的締造者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於 1934 年決定,將已經充當清真寺長達數世紀的聖索菲亞改成博物館。原先被灰泥覆蓋的拜佔庭風格鑲嵌壁畫得以重見天日,歷史建築的原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復原。不過在進行這些修復工作的同時,在清真寺時期加造的建築元素也得以保留。

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最為氣勢恢宏的鑲嵌畫就是這副出自 14 世紀的基督教聖像。儘管它已經有部分損毀,但畫像的主體仍然清晰可見:正中是耶穌基督,左側為聖母瑪利亞,右側則是聖徒約翰。

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時,都能夠從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體會到它所見證的歷史更迭,以及兩種世界宗教在這裡的交會。比如在聖母瑪麗亞懷抱聖嬰耶穌的壁畫,就和左右兩側分別寫著「穆罕默德」和「真神阿拉」的兩塊牌匾交相輝映。

作為東正教會的宗教領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Bartholomaios I.)長期以來一直呼籲維護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地位,反對將其變成清真寺。他認為,從 1934 年以來作為博物館存在的這座歷史建築,可以成為「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間交流、對話與和平共處的場所以及標誌」。

1985 年,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座歷史上拜佔庭帝國的加冕聖地,如今仍保存著高大雄偉的建築外觀,主穹頂高 55 米,四座清真宣禮塔將其環繞,成為土耳其繁華都市伊斯坦堡的地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此前也一直警告土耳其,不要將這座博物館變成清真寺。

但在今年 7 月 10 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做出的裁決,為聖索菲亞大教堂重新成為清真寺鋪平了道路。當年凱末爾賦予它的博物館地位被宣布無效,這樣從法律角度來看,在這裡舉行宗教儀式重新成為可能。這也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意願。

道誠國際為什麼把土耳其定位為投資的新標的?

從道誠君查閱到的資料來看,自 1923 年以來,經過近 90 年的發展,土耳其成功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現代化之路。

在經濟領域,土耳其自上世紀 80 年代經濟改革以來實現了較快發展,已經成為繼「金磚四國」之後的新興經濟體中的後起新秀。「展望五國(VISTA)」、「靈貓六國」和「金鑽 11 國」中都有土耳其的身影。

作為 G20 成員國,2019 年土耳其各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2019年第一季度,土耳其GDP同比實際下降2.3%,二季度下降1.6%,三季度實現了1的正增長。到2019年第四季度,土耳其經濟實際增速居然大幅提升至6.0%——與四季度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相同,超過了印度、印尼等其他發展中國家。

在全球經濟備受疫情衝擊之時,土耳其經濟依然表現出色。2020 年 6 月,土耳其全國房產銷售量達到 19 萬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209.7%!至此,2020 年 1-6 月,土耳其共計售出房產 62.4 萬套,較去年同期增長 23.5%!

引人關注的是,2020 年 6 月,國際投資者購房需求繼續回升,共計購買土耳其房產 1664 套,較今年 5 月同比增長 93.5%!同時,與 2019 年同期相比,2020 年土耳其購房移民的中國投資者數量明顯增長!2020 年 6 月,中國投資者進入土耳其海外購房者名單前 3 位,排名再創新高!

伊斯坦堡,土耳其最被世人熟知的名字,一座一半城區劃在歐洲,另一半又地處亞洲的城市,也正因為如此,它坐擁著歐亞文化碰撞所造就的獨特魅力,這裡有古老的宮殿,有華美的清真寺,有厚重的歷史底蘊,也有著即便旅遊業已經相當發達,卻依然虔誠與包容的人們。

伊斯坦堡的工業布局是多元化的,主要生產橄欖油,菸草,運輸車輛和電子產品,GDP 佔全國的 21.2%。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大的海港和工業中心,佔土耳其貿易額的 55%,貢獻土耳其 40%的稅收。

目前,土耳其投資入籍(護照)項目閃光點無數,具有審批速度快、護照免籤多國、房產 3 年後可出售,25 萬美元起購房,可跳板英美等眾多優勢,備受投資者熱捧!

如你正為移民或海外資產配置等方面的事情所困擾,歡迎來向我們諮詢!你可在下方留言或私信我們,道誠君將在第一時間回覆你哦~

相關焦點

  • 聖索菲亞大教堂: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式樣的建築先後佔據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顯出其神聖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樣性。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
  • 大國興衰與中世紀歷史的見證: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最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籤署法令,改變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用途,由博物館變為清真寺。一千五百多年來,這座位於伊斯坦堡的偉大建築,由建成之初的大教堂,變為清真寺,而後改成博物館,今天又重新成為清真寺。其中經歷的坎坷命運,也是文明變遷的寫照。
  • 土耳其博覽 | 聖索菲亞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和不確定的未來
    聖索菲亞博物館聖索菲亞(Hagia Sophia)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座豐碑,其既宏偉壯麗又具實用功能,堪稱為奧斯曼時期眾多的清真寺建築的傑出代表。由於其獨特的歷史,聖索菲亞成為東西方建築的複合體。它是迄今為止保存完好的世界奇蹟之一。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哈爾濱地標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哈爾濱地標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中央大街東側的透籠大街,是典型的拜佔庭式正教會, 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會堂,現在是中國保存最完全的拜佔庭式建築, 這個教會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 1997年6
  •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中俄文化碰撞中,產生的藝術結晶
    文/壯爺2020年的一場冬雪,將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映襯得格外美麗。聖索菲亞大教堂具有百年歷史,是早期俄國軍人在哈爾濱的東正教教堂,建築風格獨特,是中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而產生的一朵耀眼結晶,也是哈爾濱建築多元性的體。
  • 土耳其終於下手,聖索菲亞大教堂「永遠消失」!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佔庭式建築流傳至今的最佳範例,其鑲嵌畫、大理石柱子及裝飾等內景布置極具藝術價值。聖索菲亞曾經獲得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的讚美,它在西方建築界、文化界、歷史界以及宗教界的地位甚至已經超過了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它就是印刻在歐亞大陸之間的一顆璀璨明珠。
  • 聖索菲亞大教堂,見證拜佔庭的歷史,它是保存完好的世界奇蹟之一
    為建起舉世最恢弘完美的教堂,查士丁尼大帝選用希臘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為建築師傾心打造。大量的圓柱、柱頭、大理石及彩石從安那託利亞地區的古城被運到伊斯坦堡,用於聖索菲亞的建築工程。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跨度33米,高55米,以穹頂為中心的複雜拱券結構,被稱為拜佔庭式的代表作。
  • 聖索菲亞大教堂身份之爭背後
    最初,聖索菲亞大教堂被視為東正教重要地標。但在其後數百年間,大教堂又在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反覆「易手」。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拜佔庭帝國滅亡,象徵基督教文明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建為清真寺,一直延續至1935年。
  • 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部分馬賽克圖案,或將被遮蓋
    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於公元532年由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537年建成。教堂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和工程奇蹟。 而現在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到訪土耳其必去的景點。 每天上午9點後一直到晚上10點這裡都是人山人海。
  • 土耳其稱非禮拜時間,聖索菲亞大教堂將免費對所有訪客開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對土耳其當局未經事先對話即決定更改聖索菲亞大教堂現狀的決定深表遺憾。7月10日當晚,她向土耳其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表達了對此事的關切。阿祖萊女士說:「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一份建築傑作,是歐亞兩洲數百年交流的獨特見證。大教堂目前的博物館身份反映了其遺產的普遍價值,使其成為對話的有力象徵。」
  • 奧斯曼帝國攻下君士坦丁堡後,為什麼沒有推倒聖索菲亞大教堂?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又做出「驚人之舉」,宣布將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造為清真寺,土耳其最高法院很快廢除了1934年將大教堂改為博物館的內閣法令,埃爾多安籤署總統令,表示穆斯林信眾7月24日即可在此處進行禮拜,聖索菲亞大教堂也會用新的地位歡迎所有人。
  • 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清真寺後首次禮拜,埃爾多安現身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兩周前土耳其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引發了歐美俄的眾怒。但埃爾多安無視了國際社會的壓力,將他的決定付諸實現,再次引起國際社會震動。據路透社當地時間7月24日報導,當天,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參加了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的穆斯林禮拜,這也是這座教堂時隔近90年後首次舉行宗教活動。埃爾多安還聲稱,大教堂未來將作為清真寺繼續為信徒服務。
  • 土耳其宣布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方案 無價壁畫只遮不拆
    【財新網】(記者 王自勵)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老城區的著名古蹟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歷史上曾經歷過多次身份轉變。這座誕生於公元6世紀的拜佔庭式建築,原本是一座彰顯基督教─東正教文化和拜佔庭文明的教堂,而後一度被徵服了伊斯坦堡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改建成清真寺。
  • 英諾曼式建築杜倫教堂: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取景地
    戲裡戲外都是故事的教堂  《哈利·波特》前六部的故事主要發生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裡,這座散發魔幻氣息的學校讓無數人為之著迷。當《哈利·波特》搬上大銀幕後,這座學院裡的無數經典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其中,英國恢弘無比的諾曼式建築杜倫大教堂便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取景地之一。
  • 伊斯坦堡聖索非亞大教堂又上熱搜
    7月2日,土耳其行政法院開始審裁決一項關於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否改建為清真寺的提案,決定是否將世俗化了85年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裁決將於兩周內宣布。一時間,國際輿論喧囂,聖索菲亞大教堂也上了「熱搜」。
  • 神殿爭奪戰:千年爭議再起 聖索菲亞的當代難題
    追源溯流,聖索菲亞為何既是「大教堂」又是「清真寺」,又何來「博物館」一說?如此複雜混淆的稱呼,正反映其錯綜複雜的歷史,非一時三刻可理順。公元六世紀,*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要求在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興建聖索菲亞大教堂。
  •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清真寺,為何會引發歐美的強烈反對?
    從一開始,大教堂的設計便以世界之最為目標,兩人以那個時代最高的數理水平,用數學、幾何和物理的方法設計了整個教堂,創造了帆拱這一新的支撐結構以支撐起教堂那宏偉的穹頂;同時以這個穹頂為核心,他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集中式的平面布局模式, 這一布局方式也在日後成為了拜佔庭式建築的一大標誌,對日後的東歐、伊斯蘭建築形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們在數理方面的極高造詣則使得聖索菲亞大教堂可以一舉超越時代的限制
  • 一所華麗到讓人心生惶恐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今生一定要去一次
    而教堂作為歐洲傳播基督教義的場所,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下,教堂都會成為當地最輝煌、最耀眼、最具藝術氣質的建築,從而成為當地的地標建築,每年吸引不少外來遊客前來觀賞。今天我們要說的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大教堂,它的內部裝飾美到令人窒息,讓人惶恐不安,可見是花了多少資金和精力在上面。這所大教堂就是聖彼得大教堂,歷時176年修建完成,在教堂的修建過程中,請來了多位藝術家。
  • 老建築的前世今生,長春人的難忘歲月!
    老建築的前世今生,長春人的難忘歲月!
  • 把聖索菲亞博物館改成清真寺,土耳其在宗教化的不歸路上又邁了一大步
    後來奧斯曼帝國滅了東羅馬帝國搶了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把它改名為「伊斯坦堡」,伊斯坦堡最耀眼的建築便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君士坦丁是羅馬帝國第一個追基督教的皇帝,他還把基督教奉為國教,所以修新城的時候教堂是個必需品,他人到哪兒教堂就得修到哪兒,一天不到教堂裡自言自語一番,四肢無力連馬背都爬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