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聖索菲亞博物館改成清真寺,土耳其在宗教化的不歸路上又邁了一大步

2020-12-15 騰訊網

公元324年,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是他本人力不從心,而是他那位於義大利的羅馬城有點力不從心,那座古老的都城已經很難控制羅馬的廣袤江山,所以君士坦丁打算建一個新城,經過多次考察和更多次燒腦的御前會議,最後相中了被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馬爾馬拉海環抱的城市拜佔庭。

新城總能得到成熟的規劃設計和巨額的資金投入,所以建設進度又快又好,商業隨著房地產一起繁榮。後來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拜佔庭也就變成了東羅馬的首都,為了紀念新城的發起人君士坦丁大帝,拜佔庭就被改叫「君士坦丁堡」了。後來奧斯曼帝國滅了東羅馬帝國搶了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把它改名為「伊斯坦堡」,伊斯坦堡最耀眼的建築便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君士坦丁是羅馬帝國第一個追基督教的皇帝,他還把基督教奉為國教,所以修新城的時候教堂是個必需品,他人到哪兒教堂就得修到哪兒,一天不到教堂裡自言自語一番,四肢無力連馬背都爬不上去。君士坦丁在拜佔庭修了第一版的索菲亞大教堂,雖然也美輪美奐但是體量並不大,屬於皇家私人精品教堂,第一版索菲亞教堂用了172年後被反抗者給燒了。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雕像)

後來東羅馬帝國到了皇帝查士丁尼的手上,經過前輩們的積累和自己的努力,彼時的東羅馬帝國很是壕橫,於是查士丁尼產生了在原址上重建聖索菲亞教堂的想法,得知消息後身邊的謀臣小心翼翼地諫言說:有想法,幹就完了!公元532年,查士丁尼給包工頭下達了指示:寡人要修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具體尺寸你們看著辦,反正人一進去就得因為自慚形穢而不敢高聲說話,還有大廳裡不能有一根柱子。

大教堂動工以後,處處透露著預算不設限才有的壕橫。當時參與施工的農民工超過了1萬人,只要聽說哪兒有漂亮的石材,工匠就立刻趕過去開採和收購,然後運回來砌進牆壁、鋪進地板;在教堂的內部裝修上面,重要的壁畫直接拿金子貼,內部裝修交工後算了一下,多達16噸的黃金給貼牆上了。經歷了6年揮金如土的施工,大教堂終於蓋好了,總支出高達3億金幣,大概是東羅馬帝國60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查士丁尼挑良辰吉日參加開業慶典,當他踏進新教堂的時候,心態立刻崩了:這也太大了吧,不過我喜歡!聖索菲亞大教堂佔地8000平米,中央大廳就有5000平米,大廳的圓頂離地面55米、直徑33米,圓頂上方畫著聖母和耶穌等人的圖案,要看這幅畫就是抬頭看過20層樓的高度。由於太過於龐大,每個人進去都有一種自慚形穢的乖巧,性格再開朗的遊客,進了大教堂也會神奇地沉默下來。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

聖索菲亞大教堂落成後的將近1000年裡,它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教堂,直到980年後的1519年,規模更龐大製作更變態的塞維亞大教堂才超過了它,當然塞維亞大教堂現在也不是世界第一,世界第一是誰大家自己去查。因為霸佔了世界第一將近1000年,聖索菲亞大教堂就變成了很多基督徒的精神總部。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年僅21歲的皇帝穆罕默德二世攻下了固若金湯的君士坦丁堡,雖然他對聖索菲亞大教堂早有耳聞,但是狂妄的他踏進教堂的時候,也是忍不住當場崩潰:這也太大了吧,不過我喜歡。為了體現對這座城市的佔領,穆罕默德二世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同時派人對索菲亞大教堂重新裝修,遮蓋了大量基督教的壁畫,加入很多伊斯蘭教的元素,並在教堂外面修了4座高高的尖塔,把它改成了清真寺。

奧斯曼帝國的疆域面積原本很大,地中海南岸和東岸以及小半個北岸地區都是它的地盤,這麼大的家業在第1次世界大戰後就丟的差不多了,要不是土耳其名將凱末爾的頑強抵抗,繁華的伊斯坦堡現在應該是俄羅斯的飛地,甚至安卡拉都會是別人的,所以土耳其人尊稱凱末爾為國父那是有原因的。

(清晨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憑藉巨大的成就和威望,凱末爾做了現代土耳其的開國總統,他趁熱打鐵地對國家進行改革,大方向就是「世俗化」,宗教和政治一碼歸一碼,同時努力學習西方的制度和技術。從那以後,土耳其人從服裝到髮型、從生活到生產,不斷地西化。即使今天,依然有人誤以為土耳其是個歐洲國家,因為土耳其人長得像歐洲人,穿衣打扮也像歐洲人。

在凱末爾的世俗化的運動中,做了將近500年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也改變了命運,於1934年光榮退休變成了聖索菲亞博物館,隨著身份的轉變,曾經被遮蓋的壁畫和雕塑也部分重見天日。從那以後到現在的86年時間裡,聖索菲爾博物館成了土耳其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每年吸引400萬遊客過去鍛鍊頸椎。

如此有分量的建築物被變更用途,註定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時刻,很榮幸我們再一次經歷了這個重要時刻。7月10號那天,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支持和推動下,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落錘宣布:廢除1934年把聖索菲亞清真寺改成博物館的決定,兩周以後改回清真寺重新開放營業,歡迎新老客戶前來磕頭祈禱。

消息公布以後,不出所料地引起了巨大的批評,近處的希臘、遠處的法國,更遠處的俄羅斯和美國都站出來批評土耳其。希臘說這個傷害宗教權利的行為影響兩國關係乃至和歐盟的關係;法國說這麼重要的建築必須妥善保護,不能草率地亂用;俄羅斯說這個教堂對俄羅斯人有神聖的價值,數百萬東正教教徒的擔憂被無視了;美國人說這個決定讓人失望,這是對一座著名博物館的野蠻政治化。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漫步在大教堂內部)

面對層出不窮的批評聲,土耳其外交部長來了個舌戰群儒,他說希臘還好意思提宗教權利,你家首都連個清真寺都沒有;美國人先管好自己的種族主義問題再談我們的清真寺吧。在總結陳詞的時候他說:聖索菲亞大教堂要怎麼用,完全是土耳其的內政,跟你們這些人沒半毛錢關係,當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教堂列為世界遺產的時候,也沒有說不讓改成清真寺啊?說完他無奈地攤開了雙手。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567年前就變成了土耳其的資產,土耳其人怎麼處理外人還真是沒辦法,反對國的擔憂其實有別的原因,這個原因我們按下不表,先解釋埃爾多安為什麼要把它改成清真寺?

埃爾多安和美國總統川普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在大選中取得連任。只不過川普的問題就剩兩個多月,他現在慌得手都哆嗦;而埃爾多安還有一年多,他需要提前打算。今年的疫情讓土耳其的經濟雪上加霜,埃爾多安要保住支持率只能另闢蹊徑,所以他盯上了聖索菲亞博物館。

99%的土耳其人都信伊斯蘭教,這是一個接近黃金純度的穆斯林國家,這也就難怪努力了60年歐盟一直不要它了。對於這樣一個國家,把聖索菲亞博物館改成清真寺讓大家進去磕頭,那是給因為疫情而壓抑了半年的土耳其人一個從天而降的驚喜,在土耳其人的心裡,總統埃爾多安的老臉突然就變得慈祥了,他狡黠的眼光也溫柔了。

(白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可是這個博物館曾被基督教徒們用了900多年,又被穆斯林們用了500年,它變成了兩大宗教的聖殿,只有作為一個客觀、獨立、第三方的博物館時,才會風平浪靜沒有爭議,信徒們可以打著旅遊的幌子進去幹點私活兒;現在大大方方變成清真寺,基督徒們就生氣了。

希臘、法國、俄羅斯、美國都是基督教國家,國民心中的精神總部之一聖索菲亞大教堂被人改成清真寺,他們不接受。這件事兒帶來的最嚴重後果,是引發基督教對伊斯蘭教的敵視,這種敵視現在只是一點波浪,是大壩上的一個螞蟻洞,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引發大的衝突;這個事兒就打破了多年來形成的宗教平衡,後果可輕可重難以估計。

再說中東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處,而土耳其佔著交界處的最中心。自古以來東西方陸地貿易都在土耳其中轉;土耳其既能影響地中海,還控制著黑海的唯一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所有往來於亞歐非的客機,在土耳其中轉時成本最低,所以伊斯坦堡機場就是全球著名的航空中轉站。這樣重要的土耳其建國以來一直是世俗化的,以後要是伊斯蘭化了,昔日的海陸空便利還在不在呢?西方的民眾心疼大教堂,而西方的政客們更擔心失去生意的便利。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俄羅斯總統普京)

土耳其花了60年加入歐盟,換來了60年的拒絕,看透這一切的埃爾多安決定不裝了、攤牌了,以後不跟歐盟玩了,專心做中東的「一哥」。要達到這個目標,那就得走回頭路,讓國家伊斯蘭化才能號令別的伊斯蘭國家,這幾年埃爾多安在這方面可沒少努力,把聖索菲亞博物館改成清真寺算是最有影響力的一次。

這麼一改還是挺遺憾的,大家以後再也不能自由自在地到聖索菲亞大教堂參觀了,雖然埃爾多安說了外人可以繼續進去,但那畢竟是個清真寺,總是有一些宗教禁忌和規矩。從這件事兒可以看出來,一個掌握了權力的政治人物,可以為了看得見的政治利益和看不見的國家戰略,推動那些影響整個人類的決策。

埃爾多安和川普一樣,本質上都是極端的民族主義政客,川普的口號是「美國優先」,埃爾多安嘴上不說但每一個動作都散發著「土耳其優先」的氣味,為此他也像川普一樣可以違反現有的規矩,比如不顧自己的北約成員國身份找俄羅斯購買防空飛彈。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當中,就有川普和埃爾多安這種人,他們掌握了關鍵國家的核心權力,同時還是個執行力很強的野心家。

【不用詢問,請隨便轉載轉發分享此文!】

點擊「在看」

下期更精彩

相關焦點

  • 被操縱的歷史記憶:世界遺產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
    圖源:視覺中國3清真寺改為博物館:去奧斯曼化,還是去宗教化?在最近的輿論中,人們經常會提到1934年11月24日的一份土耳其內閣會議的決議(Bakanlar Kurulu Karar),它決定把聖索菲亞清真寺變成一座博物館,還會提到這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意思。1934年,已經是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十餘年以後了。
  • 博物館還是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身份之爭背後
    博物館還是清真寺?關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身份之爭,正成為一場國際輿論的焦點。土耳其為何想改變這座千年古蹟的用途?在宗教、文化界乃至一些西方國家的反對聲中能否如願?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將在兩周內裁決,但在外界看來,聖索菲亞的命運其實掌握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手中。
  • 土耳其博覽 | 聖索菲亞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和不確定的未來
    作為博物館 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總統及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變為博物館。地毯被移走,覆蓋在鑲嵌畫上的石膏由專家煞費苦心地擦去,地面飾品得以展示。成為博物館之後的聖索菲亞教堂被改名為阿亞索菲拉博物館,實際上該博物館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築物自身以及其中的鑲嵌畫藝術品。
  • 土耳其宣布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方案 無價壁畫只遮不拆
    【財新網】(記者 王自勵)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老城區的著名古蹟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歷史上曾經歷過多次身份轉變。這座誕生於公元6世紀的拜佔庭式建築,原本是一座彰顯基督教─東正教文化和拜佔庭文明的教堂,而後一度被徵服了伊斯坦堡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改建成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清真寺後首次禮拜,埃爾多安現身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兩周前土耳其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引發了歐美俄的眾怒。但埃爾多安無視了國際社會的壓力,將他的決定付諸實現,再次引起國際社會震動。據路透社當地時間7月24日報導,當天,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參加了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的穆斯林禮拜,這也是這座教堂時隔近90年後首次舉行宗教活動。埃爾多安還聲稱,大教堂未來將作為清真寺繼續為信徒服務。
  • 土耳其終於下手,聖索菲亞大教堂「永遠消失」!
    (精美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裝飾)但如今的基督教世界事實上已經再無聖索菲亞,根據土耳其最高行政院於7月10日頒布的內閣法令,聖索菲亞大教堂從1934年至今的博物館身份徹底終結,即日起將成為一座清真寺。根據如今土耳其政府的最新規劃,聖索菲亞清真寺將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為參觀區和禮拜區,前者專門向各國遊客開放,促進旅遊業;而後者僅供穆斯林參拜使用。
  • 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部分馬賽克圖案,或將被遮蓋
    教堂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和工程奇蹟。 而現在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到訪土耳其必去的景點。 每天上午9點後一直到晚上10點這裡都是人山人海。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突出的特點是其直徑32.6米的中央大穹隆,雖然比羅馬的萬神殿穹頂(直徑43米)小很多,但技術更為先進,大穹隆通過帆拱支承在四個大立柱和大拱門之上。
  • 埃爾多安紀念挫敗政變四周年,土耳其欲將千年教堂改成清真寺
    在紐約的土耳其留學生Eren表示,本國「有上千個清真寺可以做禮拜」,不明白政府為何偏偏要把索菲亞博物館變成清真寺,他認為,「保留索菲亞的博物館性質不僅可以在旅遊方面有增益,而且可以更好地保護歷史遺蹟」;另一位朋友Emirhan則說得更直接:「現在真正應該關心的時事難道不是百姓切身體會到的經濟危機,失業和疫情嗎?」
  • 土耳其或遭歐盟制裁 聖索菲亞宗教壁畫將這樣處理
    歐聯網7月15日電,據希臘歐聯通訊社報導,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為清真寺令土耳其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希臘、賽普勒斯等的關係非常緊張。連日來,希臘繼續尋求國際社會對土耳其實施制裁。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稱,歐盟可能要對土耳其採取實際行動。
  •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清真寺,為何會引發歐美的強烈反對?
    2020年7月10日,在沒有與國際社會協商,也沒有經過國內充分商討的前提下,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突然通過了一項決議,並由總統埃爾多安向外宣布—目前作為博物館的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將在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開放,並將其管理權移交給土耳其宗教事務國家委員會。
  • 土耳其稱非禮拜時間,聖索菲亞大教堂將免費對所有訪客開放
    另外,正發黨」發言人奧默·塞利克(Omer Celik)表示,在非禮拜的時間,教堂中的基督教聖像可以不被遮蓋,並對所有訪客開放,免費入場。聖索菲亞大教堂。資料圖7月10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了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的地位,總統埃爾多安隨後在電視新聞中公開宣布,聖索非亞大教堂在世俗化了85年後再次改為清真寺。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批評。希臘、美國和俄羅斯紛紛表示反對,認為這一行為是土耳其世俗化倒退的表現。
  • 大國興衰與中世紀歷史的見證: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最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籤署法令,改變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用途,由博物館變為清真寺。一千五百多年來,這座位於伊斯坦堡的偉大建築,由建成之初的大教堂,變為清真寺,而後改成博物館,今天又重新成為清真寺。其中經歷的坎坷命運,也是文明變遷的寫照。
  • 神殿爭奪戰:千年爭議再起 聖索菲亞的當代難題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an)在7月10日籤署命令,決定將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的聖索菲亞博物館,由現今的文化觀光用途,還原成八十多年前的清真寺,並將於7月24日開放予信徒禮拜祈禱。這對於文化遺產保育,其歷史及政治含義,多添一份撲朔迷離。
  • 建築史上的裡程碑-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在一定意義上,它們是某個國家/城市「歷史記憶的符號」和「城市文化發展的鏈條」,因為,它們見證了這個國家/城市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滄桑變化。今天,道誠文化之旅就帶大家走進投資新標的土耳其。來了解下,人類建築史上有著裡程碑意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說到教堂肯定跟宗教有關,那麼先和道誠君來了解下,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 奧斯曼帝國攻下君士坦丁堡後,為什麼沒有推倒聖索菲亞大教堂?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又做出「驚人之舉」,宣布將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造為清真寺,土耳其最高法院很快廢除了1934年將大教堂改為博物館的內閣法令,埃爾多安籤署總統令,表示穆斯林信眾7月24日即可在此處進行禮拜,聖索菲亞大教堂也會用新的地位歡迎所有人。
  • 聖索菲亞大教堂: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座建築才逐漸改建成博物館,並成為土耳其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此行註定尷尬,蓬佩奧到訪土耳其後,總統埃爾多安抽不出時間見他
    因為拜登被美國媒體宣布勝選後,土耳其一直沒有祝賀,但蓬佩奧稱要訪問土耳其後,第二天土耳其就向拜登發出祝賀了。現在又對蓬佩奧這種態度,果然是樹倒猢猻散了。不過,對於此次埃爾多安不與蓬佩奧會面,美國方面顯然是有心理準備的,畢竟出訪前兩國就因為蓬佩奧的出訪內容「促進宗教自由」滋生過火藥味。
  • 聖索菲亞大教堂,見證拜佔庭的歷史,它是保存完好的世界奇蹟之一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我們遊覽伊斯坦堡的第一站,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都會駐足在這個擁有眾多的博物館、教堂、宮殿、清真寺、市場以及美妙的自然風光的城市,所以我們在這裡買的是185裡拉有效期5天的伊斯坦堡博物館通卡。本來想租個語音導覽,看了一下竟然沒有中文的,看來中國人大量湧入土耳其旅遊就在近兩三年,時間還不夠長。
  • 噩耗傳來,土耳其上空一架軍用偵察機突然墜毀,機上7人當場死亡
    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7月15日,土耳其一架偵察機在土耳其東部墜毀,機上包括兩名飛行員在內的7人已確認死亡,土耳其內政部長索伊盧則指出,偵察機最後一次與地面聯絡是當地時間15日22時32分,13分鐘後偵察機從雷達上消失。土耳其安全總局發布的聲明稱,墜毀的偵察機註冊號為EM-809,隸屬於土耳其安全總局。
  • 伊斯坦堡聖索非亞大教堂又上熱搜
    7月2日,土耳其行政法院開始審裁決一項關於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否改建為清真寺的提案,決定是否將世俗化了85年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裁決將於兩周內宣布。一時間,國際輿論喧囂,聖索菲亞大教堂也上了「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