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政治正確」,就要禁止大學教授莎士比亞嗎?

2020-12-15 騰訊網

莎士比亞的《奧塞羅》中,他筆下的黑人形象是個嫉妒鬼,還是殺人兇手;而《威尼斯商人》也可能莎士比亞帶有一點大眾化的排猶主義思想

(儘管夏洛克是個出色的人物形象)

。如果用「政治正確」考量,這都可能成為被禁止教授的作品。但這種理由,真的能站得住腳嗎?在《密涅瓦火柴盒》中,義大利著名作家翁貝託·埃科談及了他對「政治正確」與「政治狹隘」的看法。當「政治正確」被奉為唯一真理而稍有異見就斥為邪說時,「正確」就可能會變成「狹隘」。

下文經授權摘編自《密涅瓦火柴盒》,[意]翁貝託·埃科,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7月版,原標題《政治正確與政治狹隘》。

作者 | 安伯託·埃科

摘編|李夏恩

「政治正確」——這一產生於美國,旨在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以保護被壓迫的少數派權利的名詞正在演變成一種新的基要主義

(Fundamentalism)

。基要主義認為對於真理只能有唯一一種解釋,而把其他觀點都看成是邪說。因此,儘管該主義並不一定是狹隘的

(它能夠容忍其他非基要主義者的存在)

,但卻很容易變得狹隘,從而游離在那些所謂沒有「正確」理解真理的大眾群體之外。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他給我講了這麼一件事。他是一個吸菸者,由於學校禁止師生在大學室內吸菸,所以他常常利用課間去室外吸菸。那些吸菸的學生也會到室外去,於是老師便會和這些學生交談十來分鐘。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的。我的授課時間是兩小時,因此我會在兩堂課之間安排一次十分鐘的休息,然後到花園裡或路邊去吸菸,並會與那些同樣擁有這種惡習

(顯然,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惡習,但大家都認為如此)

的學生閒聊一會兒。

如今,那些不吸菸的學生卻向校長投訴了我的這位美國朋友。理由如下:由於他經常與吸菸的學生聊天,因此會與他們建立一種更加親近的關係,從而損害了不吸菸學生的利益。這種特殊的親近關係破壞了「公平原則」。因此,這位教授的行為是應該受到審查的。正如大家所見,在該事件當中,並不是要尊重那些少數的受到排擠的弱勢群體,卻是要保護大眾的利益,也就是說,這體現了大眾對於一小部分優勢勢力的擔心。

我們可以察覺到,這樣一種過分強調「尊重每一個人」的擔憂將會導致一種危險的局面,會使人們對於任何人都無法容忍。打個比方,法律中可以加上一條,說我不能娶我所愛的女人,而必須與指派給我的女人結婚,以此來保護所有少數民族的權利

(也就是說,如果有十個中國人都已經結婚了,那麼我就必須娶印度女人或芬蘭女人,但就是不能跟中國女人結婚,從而保證所有少數種族的機會均等)

羅納德·德沃金是激進自由主義

(保護每個人的權利,包括那些選擇放棄生命的人的權利)

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獲得了波洛尼亞大學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的演說中所討論的,恰恰就是關於學術自由的問題。

大學的產生

(中世紀時的大學也正是在波洛尼亞誕生的)

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因為它確立了獨立教育機構存在的必要性,這樣的教育機構不僅要獨立於政治和宗教權力,而且其中的教師也應具備獨立於大學本身的各種思想和理念。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想法,也正是這種想法推動了西方科學的進步。

但如果要遵循所謂的「政治正確」的原則,這種自由就會受到質疑。例如,一個英國文學教授將會被禁止講授莎士比亞的《奧塞羅》,因為書中的那個黑人是個嫉妒鬼,而且還是殺人兇手,這一點將會激怒那些不是來自西方的學生;他也不能講授《威尼斯商人》,原因很明顯,因為在那部戲劇中,莎士比亞不可避免地帶有一點大眾化的排猶主義思想

(儘管夏洛克是個出色的人物形象)

。他甚至沒有勇氣講授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因為這意味著他忽視了某些非洲民族的哲學和神話

(而這些非洲民族的後裔卻在大學裡就讀)

毫無疑問,在大學裡既教授亞里斯多德哲學又教授多貢族

(西非少數民族)

神話,這是完全正確的。只可惜所謂的「政治正確」卻要懲罰教授亞里斯多德哲學的人,而獎勵教授多貢族神話的人。這就體現了一種盲目主義和基要主義,這種觀點與那些認為亞里斯多德哲學體現了人類理性,而多貢族神話只是一種野蠻思維的極端觀點是沒有什麼兩樣的。

的確,大學和中學都應為所有理論的教學提供空間

(因此,我很久以來就認為一所好的學校應該讓學生了解《聖經》、福音書、《古蘭經》和佛教典籍的基本內容)

。但若是僅僅因為《聖經》與《古蘭經》互不相容,就禁止某人談論

(他非常了解的)

《聖經》的話,就表現了一種危險的狹隘性,只不過表面多了一層「尊重不同觀點」的偽裝而已。

作者 | 安伯託·埃科

摘編|李夏恩

編輯|張婷

導語校對|李銘

相關焦點

  • 歐美出版界奉行政治正確,莎士比亞的作品放現在就沒機會出版了
    一時輿論紛紛,一名議員表示「這是荒謬的政治正確」,他甚至要求政府干預此事。後來,牛津大學出版社迫於輿論壓力,否認有意禁止豬肉等詞彙。然而現狀是,歐美出版社的編輯們會自動遵循這種潛規則。牛津大學除了政治正確,在商業層面,歐美出版社普遍奉行犬儒主義,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固執。
  • 「川普與口罩的故事」:為了政治正確
    「川普與口罩的故事」:為了政治正確 2020-05-27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政治正確」,在哲學上應該叫做「政治真理」
    比如「政治正確」就是西方哲學製造的一個不倫不類的一個名詞。什麼是政治?百度百科: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如此理解,政治正確就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是)正確的。
  • 政治正確正在「毀掉」好萊塢?
    這種局面下,人們不免心生擔憂:長此以往,「政治正確」是否會成為好萊塢發展的桎梏? 若從產業和商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擔憂顯然是多餘的。在此前的文章中毒眸(ID:youhaoxifilm)就曾提過(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雖然這些年好萊塢(尤其是迪士尼)在顛覆性選角問題上屢受爭議,但是票房成績上卻是一路高歌。
  • 如何正確解讀政治意識
    筆者認為,政治意識是指基於政治認知和偏好(價值判斷)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場、政治態度以及受政治信念、立場和態度支配的政治行為定式等。政治意識既可以沉澱於政治心理,成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一種外在的政治思想、政治觀點和意識形態而存在。領導幹部要增強政治意識,首先就是要增強對政治本身的正確認識。政治是什麼?
  • 西方「政治正確」已走火入魔
    張教授就回答稱,這樣的言論自由肯定比中國人的言論自由要少很多很多。因為西方今天的社會是「政治正確」的社會,英文是「politically correct」,講什麼話都要考慮它是不是「政治正確」。在一個「政治正確」的社會怎麼可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呢?一定是有很多禁忌的。
  • 關於「政治正確」和「政治不正確」
    「政治正確」這個詞近些年已經帶上了負面的色彩,可是這個詞本身到底是什麼意思? 看到一個研究,在研究當中,研究者綜合了各種不同的定義,發現「政治正確」其實就是「語言或者行動上展現出對他人感受的敏感,尤其是那些在社會當中處於不利地位的人」。
  • 政治正確?我看不太正確
    在現在輿論趨勢下,種族平等,是一個鮮明,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這高壓線,誰碰誰死。▼大家應該知道,蘋果(Apple)算是一個政治最正確的公司了。蘋果公司出品的emoji(表情)的每個表情都要做五種膚色,簡直是政治正確到不能再正確了。但即使如此,蘋果公司還是被指責歧視黑人。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莎士比亞戲劇本源系統整理與傳承比較研究...
    希望李偉昉教授和課題組堅持正確方向、樹立精品意識,加強團結協作,弘揚優良學風,努力推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為推動河南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大學聶珍釗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河南大學有研究莎士比亞的傳統,這裡的根基深厚,從劉炳善教授編寫的《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開始,到後來李偉昉教授的幾本著作,梁工教授的《莎士比亞與聖經》,莎士比亞研究在河南大學取得了重大進展,這裡是中國莎士比亞研究的一個重鎮。
  • 真正的莎士比亞到底是誰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文學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豪,莎士比亞是誰還是一個問題嗎?重要的是,以當時發表的印刷文稿為準,這六個籤名沒有一個是把名字寫全而且寫對的,都有拼寫錯誤,有的還很嚴重:按時間順序,分別為Willm Shakp、William Shaksper、Wm Shakspe、William Shakspere、Willm Shaskpere和William Shakspeare,而一般認為的正確拼法是William Shakespeare。
  • 政治正確的新高度
    今年疫情和BLM運動期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教授Gordon Klein收到黑人學生來信,要求讓他本次考試通過,理由據說是「黑人被歧視」。教授回信說了五條,摘錄兩條:「馬丁·路德·金說人不應該因為膚色被評判,但是同學的建議就是根據膚色來評判,是不是違反了金博士的教導?」「外面發生的事情,包括每個人的苦難,並不能減輕學生的責任」。 回答得很到位。
  • 成績不公開,是政治正確嗎?
    這一約定的出現其實我們從以往的國家發文中可以管窺蠡測,自2020年伊始給中小學減負的呼聲越來越大,今年11月20日教育部也發出了給中小學減負,給大學增負的文件,長期以政治指令形式的減負其實可以看做本次公約的政治原因,用近乎於畸形的不公開方式進行減負,看似減負了,其實成了「大隱隱於家長學校」的狀態。
  • 沒有政治正確,遊戲世界會更好嗎?
    要說到不迎合男人的口味,這位模特算做到了極致,只不過……綜上,政治正確本身其實沒什麼問題,出發點和目標都很正確,如今能引起那麼多的不滿,主要問題還是「對政治正確的濫用」,政治正確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正在摸索中前進,還沒能形成一個達成廣泛共識的尺度,因而在追求、遵守政治正確的過程中,經常會引發多方爭議。
  • 「政治正確」成就了《三體》雨果獎?
    這個意見十分中肯,與著名《三體》粉絲、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先生的評價高度一致——「他又土又前衛,又中國又世界,和大劉作品其實有精神契合……我越來越覺得,如果讓張藝謀來拍三體,各方都會成為贏家。」其實,即便在《三體》的思想性和價值觀被外界質疑得最猛烈的時刻,依然有專業主義的聲音認為「攻擊科幻小說中的技術漏洞最厲害的,恰好是那些不能很好的理解技術想像的人群,因為技術構想與想像並不能吸引他們,吸引他們的只是其中的社會學謬誤與政治不正確。」我倒是蠻同意這句話的。
  • 「政治正確」是個啥,何以誕生「因言獲罪」的美國
    一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格登克萊恩收到了學生的來信,要求為黑人學生修改考試評分標準,因為黑人被歧視了,他拒絕了這種特權優待。於是被舉報種族歧視,被學校強制停課,甚至遭遇生命威脅。寫信的是一名白人學生,自稱是黑人同學的白人同盟,因為弗洛伊德慘死飽受恐懼折磨,希望教授對黑人學生展現出同情心和仁慈。教授回信說,我上網課怎麼分辨學生的膚色呢?
  • 原泉:白俄羅斯在「政治正確」和「正確政治」的十字路口徘徊
    消息傳到明斯克,時任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表的盧卡申科憤然在白俄羅斯報紙《人民報》投書,譴責拆散蘇聯的行為,同時,他為了挽救蘇聯投下了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中唯一的反對票。雖然這些行為對挽救蘇聯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但也成功地把盧卡申科推到了公眾視野中,為他日後在白俄羅斯政治舞臺上大展拳腳埋下了伏筆。
  • 奧斯卡再遭群嘲:到底是誰在濫用「政治正確」?
    在本文中,我們試圖從奧斯卡的種族議題出發,討論三個問題:種族歧視真的和電影質量無關嗎?強調多元性就意味著奧斯卡在迷失方向嗎?當我們指責奧斯卡的「政治正確」時,我們究竟在指責什麼?種族歧視真的和電影質量無關嗎?2015年,黑人活動家April Reign在看到奧斯卡提名名單都是白人後,首次在社交網絡上發起了#OscarsSoWhite標籤。
  • 「政治正確」到底是個什麼鬼?!
    編者按: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好萊塢是始終走在最前沿的。舉例來說:「二戰」期間,他們堅定地輸出著反法西斯主義——為了這個目的,哪怕把戰鬥進行到底也在所不惜。這個時期的好萊塢,為了贏取更多的觀眾和利益,他們必須更加小心翼翼,把更多元的價值取向囊括進來,比如關於種族的、關於性別的、關於階級的……這就是我們現在看的好萊塢,尤其是奧斯卡。從這個脈絡來看「政治正確」會發現,它像極了《教父》裡老柯裡昂的那句話:「這不過是筆生意」,哪裡有什麼絕對的政治正確?!
  • 原創|美國的政治正確是什麼樣子
    政治正確運動受害者:老老實實工作的普通人,平平淡淡生活的人都是這場搞笑運動的受害者,連「美白護膚用品」都被貼上正確不正確標籤的時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會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包括運動的參與者,最終也會成為受害者。
  • 川普「政治正確」捲土重來
    不過,他做出的一些行動,比如不再追究希拉蕊在郵件門問題上的責任、與羅姆尼會談和解等,顯示這位新當選總統正在試圖卸下選舉政治的包袱,塑造「全民總統」形象。特別是他最近明確對「另類右翼」(Alt-right)運動說「不」的舉動,讓不少人感覺美國的「政治正確」正披著民粹主義的外衣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