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中原王朝一個悲哀的年代,盛唐因此戰而永由盛轉衰,自此難以中心。相比較安祿山經營多年的軍隊來說,唐軍顯然準備不足,而且多年軍備不整。在於叛軍的交手中可謂是丟盡顏面,但是儘管如此,其中諸如郭子儀,張巡等名將,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巡,河東人,唐玄宗時期中了進士。但是張巡厭惡當時京城中楊國忠的飛揚跋扈,索性離開京城,跑到了真源縣,成為了一個縣令。在真源縣,張巡為證勤儉,愛民如子,並且大力打擊當地豪強,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從範陽起兵,一路佔領兩京。並在長安登基稱帝,自稱大燕皇帝。當時許多官員聽聞叛軍聲勢浩大,望風而降,張巡則恥於這些人為伍。隻身進入雍丘抗擊叛軍。安祿山派大將令狐潮率領數萬大軍進攻雍丘。張巡率領僅僅數千餘人,將令狐潮的大軍地擋在了雍丘之外。張巡計謀百出,儘管人數差距懸殊,但是卻讓人數數倍於自己的令狐潮一無所獲。最終令狐潮也只能無奈退兵。
而在令狐潮退兵之後,張巡也主動撤出了雍丘,轉戰睢陽。睢陽位置險要,是南方的屏障,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張巡以數千人馬進駐城中。
此時安祿山已死,其子安慶緒繼承了皇位,安慶緒派出大將尹子琦率領數十萬進攻睢陽。面對敵人進攻,張巡鼓勵將士英勇抗敵,一天激戰二十餘次,士氣依舊不衰。
面對敵人的圍攻,張巡不僅僅是被動守城,張巡將希望寄托在進攻上,他一次又一次的主動進攻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叛軍名將尹子琦手握數十萬兵馬居然抵不過張巡的數千兵馬。最終尹子琦只得利用人數優勢圍城。而面對如此情況,竟然沒有一人選擇支援張巡。
張巡城中的糧食越來越少,蛇鼠樹皮都吃光了之後,張巡只能令軍隊易子而食。睢陽城原本有數萬居民,待城破之後,城內只有數百餘人。這也是張巡一生最大的爭議。
最終張巡寡不敵眾,城破被俘。城破前,張巡面西而拜,曰「孤城防衛之計已窮盡,不能保全了,臣活著不能報告陛下,死也一定變成鬼來殺賊。」最終遇害。、
很多人在評論張巡的時候經常會說道他令部隊吃人的事情,但是事實上,在當時的思維邏輯下,皇帝的命就是要高於普通百姓的命,而張巡為了保護皇帝保護大唐江山而選擇令部隊吃人是有特殊時效性的。張巡為了大義而犧牲了小理,仍不失一代英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