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C拍了部杜甫的紀錄片,「甘道夫」念的英文詩,翻譯的是杜甫的哪一...
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7.6,作為中國觀眾,大家都對杜甫的生平有一定了解,不過紀錄片提供了另一種解讀視角,是陌生又新奇的。事實上,這部紀錄片的標題就出自史學家洪業於1952年在哈佛大學撰寫並出版的英文專著《Tufu:china’s greatest poet》,本片的主持人、腳本撰寫人是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教授、中英了解協會主席麥可·伍德,從文案上看,他可絕對是個杜甫的「迷弟」了。
-
BBC推出杜甫紀錄片 伊恩·麥克萊恩讀杜甫英譯詩
記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麥可·伍德在成都杜甫草堂伊恩·麥克萊恩原標題:BBC推出紀錄片 中國「詩聖」走向世界在東方4月6日,BBC(英國廣播公司)推出了時長將近一小時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下簡稱《杜甫》)。杜甫其人其詩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介紹給西方世界。
-
是什麼讓杜甫「破圈」?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
儘管有觀眾詬病這部紀錄片更多聚焦杜甫的人生而不是詩歌,但事實上,就杜甫而言,他的人生和他的創作密不可分。這部紀錄片的團隊重走了杜甫坎坷一生的幾個重要城市,從鞏義、西安、天水,三峽、成都到長沙……當現代中國與杜甫曾有過生活軌跡重合,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的詩歌是如何塑造了我們時代的精神,一種根植於文化裡的潛意識被這部紀錄片用「他者」的眼光輕易地點出來。
-
是什麼讓杜甫「破圈」?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麥可·伍德
《杜甫:最偉大的中國詩人》是一場重走杜甫人生路的旅程,也是一個逐步重新發現杜甫的過程。該片的主持人以及撰稿人麥可·伍德在這場探索中不斷試圖追問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杜甫至今依然被人們所愛。儘管有觀眾詬病這部紀錄片更多聚焦杜甫的人生而不是詩歌,但事實上,就杜甫而言,他的人生和他的創作密不可分。這部紀錄片的團隊重走了杜甫坎坷一生的幾個重要城市,從鞏義、西安、天水,三峽、成都到長沙……當現代中國與杜甫曾有過生活軌跡重合,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的詩歌是如何塑造了我們時代的精神,一種根植於文化裡的潛意識被這部紀錄片用「他者」的眼光輕易地點出來。
-
從這部BBC紀錄片,看杜甫的人與詩
該紀錄片便是以洪業的著作作為藍本。這是杜甫的生平與詩歌,第一次被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給西方世界。本片的主持人、也是腳本的撰寫者,是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教授、中英了解協會主席麥可·伍德(Michael Wood),曾製作超過120部歷史紀錄片。除了優秀的履歷之外,他與中國早有淵源。
-
道德的守護者:BBC為什麼會拍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
這部在豆瓣獲得7.9分的紀錄片,被網友稱為「最親華」的中國歷史概述,在英國掀起一陣熱潮的同時,也向西方世界重塑了真實的中國形象。《杜甫》的取景和情節走向,貫穿在麥可·伍德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的歷程中——從杜甫的出生地河南鞏義,行經他青年時期壯遊天下時經過的龍門、曲阜,然後又回到西安,杜甫求仕之地,再到成都、奉節、白帝城、長沙、湘江。
-
BBC紀錄片讓杜甫「忙」到國外
近日,英國BBC推出單集58分鐘的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這是杜甫第一次以紀錄片的形式,詳細地被介紹到全球。該片轟動了居家抗疫的世界人民,也引發網民重溫杜甫的詩歌。專家告訴記者,杜甫值得國際化,他本就是國際文化人。真好聽!
-
BBC推出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片中出現不少洛陽鏡頭
近日,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報導了英國BBC(英國廣播公司)推出的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該紀錄片毫不吝嗇地用「最偉大」來稱許杜甫,相關媒體報導顯示,這也是「詩聖」杜甫第一次被以紀錄片方式展示給國外。
-
BBC最新紀錄片,轟動全球網友,主角是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
微成都日前,BBC推出了一部關於詩歌的紀錄片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而是我們熟知的「詩聖」杜甫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從文案上看,他可絕對是個杜甫的「迷弟」了他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從出生到入仕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回溯了詩人顛沛流離的一生片中邀請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
-
BBC紀錄片推出《杜甫》刷屏,《指環王》甘道夫的扮演者傾情演繹
BBC近期推出了一部關於詩歌的紀錄片《China's greatest poet》,大約60分鐘的視頻,帶領我們以《壯遊》為引,去回顧杜甫的的人生軌跡。朗誦者是《指環王》甘道夫的扮演者:Ian Mckellen 爵士。
-
BBC拍杜甫紀錄片火了,但古詩翻譯令人尷尬
來源:澎湃新聞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海報近日,BBC推出58分鐘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歷史學家麥可·伍德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足跡,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用幾首著名的杜詩,串聯起了杜甫波瀾壯闊而又顛沛流離的一生
-
杜甫為何能在疫情期間通過 BBC 俘獲西方粉絲心?
很多人說到這件事,都在說「文化自信」,同時,也說杜甫的憂國憂民之心打動了西方人的心。其實不然,西方人其實很難懂杜甫「憂國憂民」這個情懷的,雖然他們也會為此感動。但他們更看重的,是杜甫那種在困境中不斷為他人而想的勇氣,以及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持。
-
杜甫被BBC點名吸粉無數:「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
他便是被後世無限讚揚的「詩聖」杜甫。他的一生亦是窮困潦倒,生平所寫詩作更是無人問津。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跨越上千年的時光,杜甫的生平事跡竟然透過西方「文教首席」BBC的鏡頭娓娓向世人道來。跳過了詩仙李白,卻獨獨挑選了大多人讀不懂的「詩聖」杜甫。「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
-
BBC最新紀錄片《杜甫》熱播,莎翁化的老杜你還敢認嗎?
活字文化4月7日,BBC推出了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該片由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執導,在片中,他走訪探尋了唐代詩人杜甫一生的足跡,向人們介紹杜甫波瀾壯闊的一生
-
...的致敬——訪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導演麥可·伍德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張代蕾、桂濤)5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一位西方人對杜甫的致敬——訪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導演麥可·伍德》的報導。四年前,因為一部追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大型英文紀錄片《中華的故事》,英國歷史學家、紀錄片導演兼撰稿人麥可·伍德為許多中國人所知曉。
-
BBC記錄片《杜甫》熱播:探尋古詩中的杜甫足跡 與南京有這樣的淵源...
杜甫足跡,來自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近日,BBC推出單集58分鐘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引起國人關注。 杜甫30歲以前的詩歌大多散佚,我們只能從他壯年乃至晚年所作詩歌中,找尋他的少年足跡。這並不是難事。對於文學家來說,追憶過去正是詩歌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杜甫在40歲之後有過不下於兩首詩記錄他的少年遊。一是五言長詩《壯遊》,詩中提到了蘇州虎丘、吳太伯廟、長洲苑、浙江鑑湖、剡溪、天姥山等地方。一篇與南京有關,即《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
-
...他拍的紀錄片帶英國人了解中國|杜甫|紀錄片|伍德|中國|中華的...
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說,他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啟蒙來自杜甫。採訪中,他能隨口背出好幾段杜甫的詩作譯文,包括長詩《壯遊》:「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近期,伍德執導的單集英文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下簡稱《杜甫》)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引起廣泛關注。
-
杜甫!杜甫!杜甫!
畢竟……在唐朝,詩人們無論有錢沒錢,基本都風流瀟灑,處處留情,一生當中或多或少總會經歷一些風流韻事。而杜甫卻唐代極罕見的,真正一生只專情一人的詩人,而他一生專情的那個人,就是他的妻子楊氏。網上還曾流傳過一句戲言「李白從未年老,杜甫從未年輕」,似乎在大家印象裡,杜甫給人印象只有6個字:愁苦,憂國憂民。
-
英國人拍了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 「甘道夫」出來念詩啦
近日,BBC新推出的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這部單部單集58分鐘的紀錄片名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為了讓西方觀眾直觀地了解杜甫的地位,他們直接把他的作品與《荷馬史詩》相提並論。外國人講杜甫,靠譜嗎?
-
央視花3年拍出杜甫紀錄片,9月即將刷屏
唐代詩人曾走過的風景,如今的文人依舊在走其實早在2017年,央視紀錄片頻道的導演李文舉和團隊,就開始籌備《跟著唐詩去旅行》的項目,依照杜甫、孟浩然、王維、岑參四位唐代詩人的生活軌跡BBC出品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儘管話題相似,但是BBC拍攝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央視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有著眾多差異:主持人重走杜甫旅程的長短不同:BBC——邀請著名主持人麥可·伍德重走杜甫一生所經過的所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