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方法多種多樣,有精神養生法,睡眠養生法,飲食養生法,運動養生法,藥膳養生法,雅趣養生法,經穴養生法,四季養生法,體質養生法等等。今天我們來講講精神養生法。
黃帝內經上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看出精神對於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淮南子》中也說到,神清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可見養生貴乎養神。
對於年輕人來說我們應當勵志養生,志向,理想,信念是生命的主宰,戰勝疾病的動力,是有利於健康的。當人生有了目標,有了方向,就會發現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而如果對未來毫無方向感,人生充滿了消極,那身體也將毫無活力。所以《靈樞。本髒篇》中說到,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對於老年人來說,生活同樣要有目標,有方向,這樣身體才會健康有活力。
有德行的人心胸開闊,因此氣血和暢,能形神合一,所以講道德也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孔子曰,德潤身,仁者壽,《中庸》中也說到大德必得其壽。連一代藥王孫思邈都這樣認為,他說到德行不充,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說神太用者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可見養神之道貴在清靜。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心神清寧,血氣平和。《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雖說真正的心靜不在乎外界,但是一些法門的確能起到很好的靜心作用,比如打坐,聽音樂,看書,抄經,或者認真的去做任何一件事,哪怕是打掃衛生。
但是人非草木,畢竟是有感情的,會情緒化。現代研究情緒刺激會削弱白細胞戰鬥力,降低免疫力,而我們的中醫則認為內感七情是直中內臟的,會直接導致氣機紊亂。所以當情緒來時我們要學會疏導宣洩,防微杜漸,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緒。當情緒來時,可以通過呼喊,大笑,唱歌,痛哭,摔東西,撕報紙,打沙袋等方法來直接宣洩,也可以找好友傾訴來間接宣洩,或者用情緒轉移法,移情易性,比如琴棋書畫,當然也可以升華超脫,看淡看遠。
了解更多養生知識請來微信公眾號吃吃吃吃吃你就知道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