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欲小勞」,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的養生秘訣

2020-12-22 廣州日報

生命在於運動。

運動,是養生保健的法寶之一。

但運動必須要掌握好尺度,並非時間越長越好,強度越大越好。

這個尺度應如何把握?藥王孫思邈有句名言:

「道家養生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

「小勞」就是強度較小的運動,

「常欲小勞」就是經常運動,

喜歡運動,

養成喜歡運動的習慣。

但要記住,不管做什麼運動,「大疲」及「強所不能堪」均不可取。鍛鍊到大汗淋漓、精疲力盡,已經是「大勞」了。咬著牙挑戰自己身體承受力的極限,只會傷身。

「常欲小勞」的養生原理,孫思邈沒有明言,只用了一個比喻。說它的原理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樣,都是因為運動的緣故。

實際上,這種養生方法是源於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科學認識。

《呂氏春秋·達鬱》說:

「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藏(髒)、六府(腑),肌膚欲其比也,血脈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氣欲其行也。若此,則病無所居而惡無由生矣。病之留、惡之生,精氣鬱也。」

這段話說明,健康的人體,是肌膚細密,筋骨堅固,心志安和,血脈、精氣暢流周身,運行不止。一旦氣血不暢痛,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因此保持氣血暢通是養生防病的主要目標。

那麼,如何才能保持氣血暢通?

《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說:

「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

上文言「精氣鬱」為萬病之源,此處則明確指出唯有「形動」才能使氣血流暢。

但「形動」並不是無節制的運動,因為過度的運動將使人的氣血消耗太多,造成所謂「五勞」「六極」。

故《黃帝內經》提出「形勞而不倦」的運動尺度。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進一步將這個尺度細化,他說: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首先強調運動不可過量。他又對弟子吳普說: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

華佗認為,當運動到了「沾濡汗出」(衣服微溼)時,就應停止,接著塗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在這裡,華佗提出控制運動量的標準是「沾濡汗溼,身體輕便,腹中欲食」。

而孫思邈的「小勞養生法」,

正是建立在前人的認識和經驗上,

此外,他也明確提出鍛鍊應以「汗出為度」。

孫思邈認為,運動過量會造成「五勞」之一的「疲勞」和「六極」。所謂「六極」就是「氣極」「血極」「筋極」「骨極」「髓極」「精極」。

他在《千金要方》中說: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蓋以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也。」指出步行也要適度,以免「久行傷筋」。

孫思邈還在書中詳細記載了許多「小勞養生法」。如按摩法中的摩面、摩腹、摩耳、叩齒、鳴鼓、松腰等。導引法中的老子導引法、華佗五禽戲等。吐納行氣法中的調氣法、胎息法、禪觀法等。形成了「小勞養生法」比較完整的體系,對後世運動養生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思邈不僅提倡「小勞」養生,還身體力行。每天不是給人看病,就是上山採藥、行氣導引,「小勞」使他充滿了活力。據《唐書》記載,孫思邈年近百歲時仍「視聽不衰,神彩甚豐。白首之年,未嘗釋卷」。

得益於「小勞養生法」,孫思邈成為古代最長壽的名醫之一,有人說他活到101歲,還有人說他活了141歲。

長壽詩人陸遊,是孫思邈「小勞養生法」的踐行者,他在《書意》詩中寫道:

「整書拂幾當閒嬉,時取曾孫竹馬騎。

故故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

陸遊閒時整理一下書籍,打掃一下几案,有時還童心大發拿曾孫的竹馬來騎。不要以為他是沒事找事做,其實他是在鍛鍊身體。

孫思邈的「小勞養生法」,運動方式靈活,體能消耗少,技術要求低,經濟負擔小,隨便做做也可收到一定的健身效果,只要持之以恆,對健康大有裨益。

而且這種方法與近年流行的

「輕體育」「愉快運動」

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很多人喜歡步行鍛鍊,

而步行也應遵循「小勞」的原則,

要「量力而行」,

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鍾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鍾葵(翻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藥王孫思邈的養生秘訣:活到141歲,眼不花、耳不聾,如何做的?
    說起長壽的人,就不得不提到藥王孫思邈,現在最長壽的人才120多歲,據記載,他是活到了141歲。而且,不像人們知道印象中的年紀大就老眼昏花,141歲的時候,還是眼不花,耳不聾的。養生秘訣總結下來就4點,要想自己活得久一點,不給人生留下遺憾,看到更多的美麗景色,不妨跟著藥王學習如何養護身體。雖然不一定也能活到一百多歲,但做到了這些,肯定是有利於延長壽命的。
  •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你能做到嗎
    孫思邈一直以來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即是醫生也是道士,更是中國第一養生大師!這些身份足以撐起他「藥王」的美譽。「藥王」孫思邈活了142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不管制藥還是煉丹都不在話下的孫思邈尤其注重養生,更有一套他的獨家理論。
  • 活了100多歲的藥王孫思邈,關於長壽之道,他總結出了16字秘訣
    稍微對養生或歷史有點了解的,對孫思邈的大名都不陌生。孫思邈是一位濟世懸壺,擁有高尚品德的醫者和養生專家,被譽為「藥王」。孫思邈在養生方面很有造詣,提出了很多的理論,比如「治未病」、「消未患」等,他自己也在身體力行的踐行自己的養生理論,據記載,孫思邈在50多歲的時候,看起來還像個青年人。
  •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原來他的長壽之道竟與房中術有關!
    孫思邈(541年—682年,有爭議),唐朝著名的醫藥學家,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孫思邈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活過百歲的醫學家。他之所以會去學醫,是因為他年輕的時候身體很不好,還經常生病,所謂久病成醫嘛。他後來又經過苦學鑽研,終於成為一代醫學家,也以羸弱的身體活到了百歲之上。
  • 孫思邈憑藉什麼活到141歲?方法不難,若你堅持,也能長命百歲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長壽的人,比如八百歲的彭祖,四百歲的陳俊。只不過,這些人多是活在傳說中,沒有充足的史料可以證明。相比之下,藥王孫思邈活到141歲,更值得相信,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孫思邈活到141歲,方法是什麼呢?
  • 活140歲的「藥王」孫思邈,臨終囑咐弟子:這個藥方不能留在世上
    公元541年是隋文帝楊堅出生的年份,也是「藥王」孫思邈出生的年份(有爭議)。孫思邈歷經了南北朝、隋朝、唐朝,活到李治在位時期去世,享年約140歲,雖然後世對具體年齡有爭議,但大家公認一點:孫思邈長壽。在古代,一般人能活70歲已經算長壽了,孫思邈的壽命能過百,與他的身份以及養生觀念有很大關係。民間常說「久病成良醫」,小時候的孫思邈身體狀況不佳,可能是風寒侵體之類的原因,他三天兩頭就發病,被抱著去看大夫。嘗過了藥的苦,又因為看大夫吃藥給家裡增添了負擔,孫思邈暗暗發誓,自己要做一個好大夫,將來為其他人治病看診。
  • 孫思邈的《千金方》說出養生有十二大要素
    在《道林養性》篇中,說出了諸多養生要素,孫思邈認為能做到這些要素的人「可居瘟疫之中無憂疑矣!」小勞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古人認為流動的水不會發臭,房屋上的窗戶不會生蟲,是因為它們經常運動;所以人要想身體健康也要經常運動,但運動要適度,
  • 古代「養生秘方」到底是啥?為何孫思邈臨終前叮囑弟子一定要毀掉
    中醫要從小學起,而七八歲的時候是接觸中醫的最好年紀。這讓孫思邈很小的時候就找到了終生的目標,並為之開始努力。他七歲的時候每天就能背誦一千多字,當時人稱他為「神童」。到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已經對醫學小有造詣。當時年紀輕輕的孫思邈已經在京城中外有了一些名氣,有很多人都來找他治療。
  • 中國古代公認的5位神醫,第一名活到120歲!他們長壽的秘訣是?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杜甫《杜工部詩·曲江二首》中的詩句,大意為自古以來,能活到70的人寥寥無幾。古往今來,健康長壽一直是人類美好的願望和嚮往的目標。而中國古代名醫們也總結出了豐富的養生經驗,他們不僅醫技精湛,還躬身示範,保健有方,活到了在當時堪稱傳奇的年齡。「神醫」華佗(97歲)華佗在中國歷史上享有盛名,被稱為「外科鼻祖」。據《後漢書》記載:「他曉養生之術,年且百歲,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
  • 百歲藥王孫思邈養生秘訣:一個字配合一個動作可內補肺氣,外練筋骨!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藥學家,著有傳世醫學巨著《千金方》。與他的學術成就齊名的是他非常長壽,享年101歲,被後世稱為「百歲藥王」。後世的醫學家們認為孫思邈之所以能活100多歲,得宜於他自己平時各種養生保健的方法。而在他眾多的養生方法中,有一套呼吸六字訣,這是一套呼吸吐納的方法可以調理五臟和三焦經。
  • 一起學習「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吖
    一起學習「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吖 2020-08-08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藥王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
    這位102歲的長壽「藥王」有哪些養生秘訣?發常梳、目常運、齒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頭常搖、腰常擺、腹常揉、攝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腳常搓。
  • 藥王孫思邈活了143歲,離世前告誡弟子:務必銷毀此藥方,否則後患無窮!
    在中醫方面,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就是孫思邈,主要就是他都有2部醫學書籍,學中醫的人醫學書籍很是清楚的。不僅醫術高明,而且他還活了很大歲數。據記錄,他活到了142歲,這在人類長壽史上來說都是個奇人。但他做醫生只是一份兼職,他的主要是個道士,他的長壽應該與他的道士身份是分不開的。道士一般都生活到遠離人群的地方,加上他醫術又高明,自己總結了一套養生理論,所以才能活到了142歲。給大家主要說的不是他的長壽緣由,而是一個藥方。
  • 活了142歲的藥王孫思邈,臨死前卻反覆叮囑:一定要毀掉這個藥方
    孫思邈是一位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神醫,他的一生不在意功名利祿,對皇帝的多次封官都加以拒絕,一心一意鑽研醫學,為廣大患者治病,所以很多關於孫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由於他一生精通醫術,而且善於養生所以他的壽命很長,以至於他到底是活了141歲還是125歲還是160歲,存在很多爭議。
  • 活過百歲的藥王孫思邈:若堅持做4件小事,你會是長壽的「人選」
    可是,歷史書沒有告訴你們,藥王孫思邈還是個長壽之人,而且活過了百歲,大約活到了140多歲,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長壽的醫生了。藥王孫思邈能活得一百多歲,肯定有許多養生秘籍值得大家學習了。孫思邈認為,人要長壽,除了先天稟賦,其次就是後天調養。但前者不可控制,而後者則是可以養生的關鍵所在。
  • 宋美齡一生晝夜顛倒,為何能活到106歲?只有僕人知曉長壽秘訣
    宋美齡一生晝夜顛倒,為何能活到106歲?只有僕人知曉長壽秘訣 宋美齡是整個宋氏家族中活得最久的人,但是她從小的體質並不好,中年的時候還曾得過癌症,動過兩次大手術,而且她從年輕的時候就不喜歡養生,生活中煙不離手,晝夜顛倒,但是最終她卻活到了106歲,在那個年代是難得的長壽之人,那麼宋美齡究竟有什麼長壽秘訣呢?這件事只有她的貼身僕人知曉。
  • 被死神遺忘的老人,活到147歲,相繼送走兒女,如今說出長壽秘訣
    被死神遺忘的老人,活到147歲,相繼送走兒女,如今說出長壽秘訣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從古至今人類都沒有放棄尋求長壽的秘訣,今天說的是一位被死神遺忘的老人,147歲的他送走7代子孫,直言自己活夠了,大方公布長壽秘訣!
  • 淺析孫思邈的醫學理論思想及現代應用
    他繼承和發展了《黃帝內經》養生之要旨,並依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親身體會,總結了養生「十要」,使中醫養生方法更加全面完善,養生「十要」即:抑情嗇神、少思護氣、小勞養形、導引調氣、勿要多言、食宜清淡、起居有常、房事有節、食藥保健、常善勿惡等[5]。他還總結有養生「十二少」和養生「十二多」[6]。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 從盧照鄰《病梨樹賦序》尋找藥王真實年齡,藥王孫思邈德壽141歲
    藥王孫思邈歲壽幾何?歷代史家多有爭論。孫氏之辭世,歷代史家皆言永淳元年,是為公元682年,然則孫氏生之何年,眾說紛紜。或言西魏大統七年、或言北周成武二年、或言北周孝閔帝元年、或言北魏神黽元年。盧照鄰《病梨樹賦序》記載:癸酉之嵗,餘臥病於長安光德坊之官舍。
  • 鍾南山和華佗、孫思邈:都是熱愛運動的學霸,都是仁心聖手的壽星
    華佗活了一百多歲,看起來卻不顯老。一百多歲的華佗,還在治病救人。這不是小說段子,這是兩部正史《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的史料,可靠性沒有問題。由此可見,華佗真的是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超級壽星。圖為孫思邈雕像,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