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的養生秘訣:活到141歲,眼不花、耳不聾,如何做的?

2020-12-22 中醫院徐醫生

說起長壽的人,就不得不提到藥王孫思邈,現在最長壽的人才120多歲,據記載,他是活到了141歲。而且,不像人們知道印象中的年紀大就老眼昏花,141歲的時候,還是眼不花,耳不聾的。養生秘訣總結下來就4點,要想自己活得久一點,不給人生留下遺憾,看到更多的美麗景色,不妨跟著藥王學習如何養護身體。雖然不一定也能活到一百多歲,但做到了這些,肯定是有利於延長壽命的。

第一點是經常做眼睛運動,要想人老了,視力也很好,平時就要多給眼睛做運動。活動眼睛可以緩解乾澀,也能避免視力下降,就算年紀大了,眼睛看著也不渾濁,比較有神採。動作很簡單,就算上下左右的轉動眼珠,促進液體分泌,操持眼睛溼度。晚上睡覺的時候,適當熱敷眼部,毛巾,搓熱的手心,或者是熱敷眼罩都可以用,消除疲勞感,也能增強眼部功能。近視的人這麼做,眼睛會更舒服,視力下降速度減慢,看東西也清楚了。

第二點是早晚常搓腳底,都知道人年紀大的時候,血液循環就不好了,腳部缺少新鮮的血液滋養,就會摸著比較涼。而早上起來後搓揉腳底,可以加快流動速度,也能促進循環,腳底皮膚得到血液滋養,摸著是暖暖的。晚上的時候搓腳底,腳底經絡也會被打通,減少寒氣入侵,養生效果很好。何況,腳底的穴位一直是養生不能錯過的地方,經常搓揉刺激穴位,晚上睡眠都會變好了。人休息好了,身上的毛病就比較少,長壽就不難。

第三點是堅持每天按摩頭部,在中醫理論中,頭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一身的陽氣都匯聚到這裡。要知道陽氣不足,百病就會找上門來,給身體添堵,也影響壽命長短。而陽氣徹底消失的時候,人也就沒了。堅持按摩頭皮,可以疏通穴位,消除一部分壓力,讓神經平復下來。而且,按摩可以讓頭皮發熱,也能間接減少寒氣,幫助皮膚活血,頭髮得到營養支持,掉落的根數都少了,耳朵眼睛也會覺得很舒服。

第四點是堅持早睡不熬夜,睡覺對養壽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早睡能讓身體休息好,精神穩定和諧,給心臟減輕負擔,血液能夠正常回流到心臟,免疫能力就會很強。人一半的時間都是用於睡覺的,機能在這個階段換掉舊的物質,獲取新的東西,才能一直保持活力去工作。晚上睡得晚,體內的能量被消耗很多,機能也在過度運動,器官就會受損,身體受到的壓力增加,對外界的抵禦能力下降,不利於預防疾病發生。

很多人養生更重視飲食,認為吃得好,營養補充足夠,才有益長壽。其實,飲食只是其中的一小點,多吃新鮮食物,不貪吃某一種食物,均衡攝取營養,再做到上述的4點,等到老了,也能擁有眼不花,耳不聾的狀態。

相關焦點

  •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你能做到嗎
    孫思邈一直以來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即是醫生也是道士,更是中國第一養生大師!這些身份足以撐起他「藥王」的美譽。「藥王」孫思邈活了142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不管制藥還是煉丹都不在話下的孫思邈尤其注重養生,更有一套他的獨家理論。
  • 孫思邈憑藉什麼活到141歲?方法不難,若你堅持,也能長命百歲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長壽的人,比如八百歲的彭祖,四百歲的陳俊。只不過,這些人多是活在傳說中,沒有充足的史料可以證明。相比之下,藥王孫思邈活到141歲,更值得相信,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孫思邈活到141歲,方法是什麼呢?
  • 「常欲小勞」,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的養生秘訣
    運動,是養生保健的法寶之一。但運動必須要掌握好尺度,並非時間越長越好,強度越大越好。這個尺度應如何把握?藥王孫思邈有句名言:「道家養生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但要記住,不管做什麼運動,「大疲」及「強所不能堪」均不可取。鍛鍊到大汗淋漓、精疲力盡,已經是「大勞」了。咬著牙挑戰自己身體承受力的極限,只會傷身。「常欲小勞」的養生原理,孫思邈沒有明言,只用了一個比喻。說它的原理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樣,都是因為運動的緣故。
  • 從盧照鄰《病梨樹賦序》尋找藥王真實年齡,藥王孫思邈德壽141歲
    藥王孫思邈歲壽幾何?歷代史家多有爭論。孫氏之辭世,歷代史家皆言永淳元年,是為公元682年,然則孫氏生之何年,眾說紛紜。或言西魏大統七年、或言北周成武二年、或言北周孝閔帝元年、或言北魏神黽元年。盧照鄰《病梨樹賦序》記載:癸酉之嵗,餘臥病於長安光德坊之官舍。
  • 活了100多歲的藥王孫思邈,關於長壽之道,他總結出了16字秘訣
    稍微對養生或歷史有點了解的,對孫思邈的大名都不陌生。孫思邈是一位濟世懸壺,擁有高尚品德的醫者和養生專家,被譽為「藥王」。孫思邈在養生方面很有造詣,提出了很多的理論,比如「治未病」、「消未患」等,他自己也在身體力行的踐行自己的養生理論,據記載,孫思邈在50多歲的時候,看起來還像個青年人。
  • 活140歲的「藥王」孫思邈,臨終囑咐弟子:這個藥方不能留在世上
    公元541年是隋文帝楊堅出生的年份,也是「藥王」孫思邈出生的年份(有爭議)。孫思邈歷經了南北朝、隋朝、唐朝,活到李治在位時期去世,享年約140歲,雖然後世對具體年齡有爭議,但大家公認一點:孫思邈長壽。在古代,一般人能活70歲已經算長壽了,孫思邈的壽命能過百,與他的身份以及養生觀念有很大關係。民間常說「久病成良醫」,小時候的孫思邈身體狀況不佳,可能是風寒侵體之類的原因,他三天兩頭就發病,被抱著去看大夫。嘗過了藥的苦,又因為看大夫吃藥給家裡增添了負擔,孫思邈暗暗發誓,自己要做一個好大夫,將來為其他人治病看診。
  •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原來他的長壽之道竟與房中術有關!
    孫思邈(541年—682年,有爭議),唐朝著名的醫藥學家,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孫思邈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活過百歲的醫學家。他之所以會去學醫,是因為他年輕的時候身體很不好,還經常生病,所謂久病成醫嘛。他後來又經過苦學鑽研,終於成為一代醫學家,也以羸弱的身體活到了百歲之上。
  • 活過百歲的藥王孫思邈:若堅持做4件小事,你會是長壽的「人選」
    藥王孫思邈推薦的4件小事,若能堅持做,那你會是長壽的「人選」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藥王孫思邈這個人物吧?可是,歷史書沒有告訴你們,藥王孫思邈還是個長壽之人,而且活過了百歲,大約活到了140多歲,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長壽的醫生了。藥王孫思邈能活得一百多歲,肯定有許多養生秘籍值得大家學習了。孫思邈認為,人要長壽,除了先天稟賦,其次就是後天調養。但前者不可控制,而後者則是可以養生的關鍵所在。
  • 中醫藥王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
    這位102歲的長壽「藥王」有哪些養生秘訣?發常梳、目常運、齒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頭常搖、腰常擺、腹常揉、攝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腳常搓。
  • 百歲藥王孫思邈養生秘訣:一個字配合一個動作可內補肺氣,外練筋骨!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藥學家,著有傳世醫學巨著《千金方》。與他的學術成就齊名的是他非常長壽,享年101歲,被後世稱為「百歲藥王」。後世的醫學家們認為孫思邈之所以能活100多歲,得宜於他自己平時各種養生保健的方法。而在他眾多的養生方法中,有一套呼吸六字訣,這是一套呼吸吐納的方法可以調理五臟和三焦經。
  • 活了142歲的藥王孫思邈,臨死前卻反覆叮囑:一定要毀掉這個藥方
    孫思邈是一位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神醫,他的一生不在意功名利祿,對皇帝的多次封官都加以拒絕,一心一意鑽研醫學,為廣大患者治病,所以很多關於孫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由於他一生精通醫術,而且善於養生所以他的壽命很長,以至於他到底是活了141歲還是125歲還是160歲,存在很多爭議。
  • 古代第一位提出不生瘤「秘方」的神醫,活了141歲,名字有些耳熟
    古代第一位提出不生瘤「秘方」的神醫,活了141歲,名字有些耳熟 ;明朝時期的李時珍活了75歲,而最長壽的是孫思邈,據記載,他活了141歲,就算是在醫療發達的今天,也鮮少有人能活到這個歲數。
  • 古代最牛神醫,活了141歲,是世界上首提不生瘤「秘方」的第一人
    古代最牛神醫,活了141歲,是世界上首提不生瘤「秘方」的第一人 「瘤」是發生在體表或某組織中的一類腫塊狀病變,首見於我國最早的醫學書籍《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中記載了筋溜、腸溜、昔瘤3種古病症;而我國史上出現了許多名醫,對「瘤」的見解頗深,古代最牛的一位神醫,活了141歲,他首次提出了不生瘤的
  • 古代「養生秘方」到底是啥?為何孫思邈臨終前叮囑弟子一定要毀掉
    在我國歷史上更是名醫輩出,除了給蔡恆公醫病的扁鵲、為關羽刮骨療傷的華佗,嘗百草寫《本草綱目》的李時珍,還有一個被稱為「藥王」的孫思邈。孫思邈作為一名醫者,一生都在濟世救人,他不僅僅是生活了兩個朝代將近142年的長壽之人,更是一個懸壺濟世、有著妙手丹心的老藥師。他一生救人,臨終前也是為了後人讓弟子毀掉了一個「養生秘方」。
  • 一起學習「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吖
    一起學習「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吖 2020-08-08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古代人大多短命,六七十歲便可稱其長壽,不過也鮮少出現過幾個長命的人,其中就包括了藥王孫思邈。他生於大統七年(541),一直到開耀二年(682)才去世,足足活了有141年,這種壽命即使放到現在,也是令人稱奇的長壽。同時他一共經歷過四個朝代,分別是西魏、北周、隋和唐,可謂見證了許多世事沉浮。
  • 藥王孫思邈活了143歲,離世前告誡弟子:務必銷毀此藥方,否則後患無窮!
    在中醫方面,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就是孫思邈,主要就是他都有2部醫學書籍,學中醫的人醫學書籍很是清楚的。不僅醫術高明,而且他還活了很大歲數。據記錄,他活到了142歲,這在人類長壽史上來說都是個奇人。但他做醫生只是一份兼職,他的主要是個道士,他的長壽應該與他的道士身份是分不開的。道士一般都生活到遠離人群的地方,加上他醫術又高明,自己總結了一套養生理論,所以才能活到了142歲。給大家主要說的不是他的長壽緣由,而是一個藥方。
  • 中國古代公認的5位神醫,第一名活到120歲!他們長壽的秘訣是?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杜甫《杜工部詩·曲江二首》中的詩句,大意為自古以來,能活到70的人寥寥無幾。古往今來,健康長壽一直是人類美好的願望和嚮往的目標。而中國古代名醫們也總結出了豐富的養生經驗,他們不僅醫技精湛,還躬身示範,保健有方,活到了在當時堪稱傳奇的年齡。「神醫」華佗(97歲)華佗在中國歷史上享有盛名,被稱為「外科鼻祖」。據《後漢書》記載:「他曉養生之術,年且百歲,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
  • 唐朝竟然有人活了近150年?歷史上真有修道就能長壽這一說嗎?
    長壽是很多人都嚮往的事情,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更是如此,不管是在位的皇帝渴求長命百歲,請人製藥煉丹,還是百姓們紛紛研究長壽秘籍。在這裡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這個人就是唐朝的「藥王」---孫思邈,歷史記載,歷史記載他活到141歲,也就是541到684年,這一點也是頗有爭議。
  • 孫思邈的《千金方》說出養生有十二大要素
    孫思邈又被稱為藥王,他是唐代的醫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道士孫思邈對中國的中醫藥發展有很大貢獻,著有《千金方》流傳於世,《千金方》被譽為中國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它對唐代、後世乃至現代中醫都有很大影響,《千金方》不僅教人怎麼治病,還教人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