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長得很像,為啥一個叫年糕,一個卻叫餈粑?才知道區別這麼大咱們國家是美食大國,悠悠歷史歲月中,沉澱下不少傳統美食。在這些傳統美食裡,好多都和節慶文化密切相關,當中充分傳承了老祖宗的智慧,讓美食文化得以源遠流長。在各種節慶美食中,年糕和餈粑要算是最常見的其中2種。
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春節吃年糕的飲食習俗。餈粑,則是流行於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小吃,也是很多地區在節日或家庭喜慶時必備的食物。雖說都屬於節慶美食的一種,外觀長得也差不多,但它們之間的區別卻不少。今天,懶喵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一起來看看年糕和餈粑都有啥區別。流行地域不同
年糕年糕,據傳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從江蘇的蘇州地區流行開的,在江南一帶民間還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間諺語。如今,全國很多地區都有過節吃年糕的習俗,人們會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吃年糕,來寄予「年年高」的祝福。年糕在我國南北地區都有,像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等等,口味各不相同。
餈粑餈粑,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地區,像廣東、廣西、貴州、川渝等地,都有節慶做餈粑來招待客人的習俗,寓意大吉大利,喜慶團圓。而在這些地方的街頭巷尾,也常常能看到叫賣餈粑的商販。從流行地域上看,年糕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還有南北口味之分;餈粑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地區。用料不同
製作年糕年糕是以糯米或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添加紅棗等輔料做成的。市面上有些年糕的原料裡會摻雜一部分其它的米粉,但真正純正的年糕,一定要完全選用糯米或糯米粉為原料,不然年糕吃起來會不夠軟糯。餈粑,選用的原料為糯米或土豆,根據地區的不同,還會添加炒米、花生、芝麻、黃糖、黃豆粉等輔料。從原料上看,年糕多以糯米或糯米粉為主要原料,餈粑多以糯米或土豆為主要原料。製法不同
製作餈粑年糕,是將糯米和水一起磨成漿,或直接將糯米粉加水後,再加入糖等輔料,上鍋蒸熟後再脫模即可。成形脫模後的年糕,可以用油炸著吃,也可以清蒸著吃。餈粑,是將糯米蒸熟後,再把熟糯米飯放入石臼之類的工具中,搗成泥狀後製成,這個過程也叫打餈粑。從製法上看,年糕是先將糯米漿蒸熟,再脫模製成的糕點;餈粑則是先將糯米蒸熟成糯米飯,再進一步搗成泥狀製成。口感不同
炸年糕用料不同和製法不同,也造就了年糕和餈粑在口感上的差異。年糕是先將糯米磨成粉,做成糯米粉漿後再製成的,吃起來口感更細膩,韌勁也更足;餈粑是先將糯米或土豆蒸熟後再製成,吃起來口感軟糯,沒年糕吃著細膩,會有點顆粒感。從口感上看,年糕吃起來口感細膩,韌勁十足;餈粑吃起來口感軟糯,還有點顆粒感。結語
紅糖餈粑年糕和餈粑,雖說看上去十分相像,常常讓人混淆不清,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面點。它們的區別主要有4點,分別是流行地域不同、用料不同、製法不同、口感不同,下次再見到這兩種面點時,就不會再傻傻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