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羸弱,以至於有八國聯軍入侵之事。直到新中國成立,也是一直在追趕之中。雖然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多年來的西化影響,很多人對於國學這一塊還是缺乏研究,從而導致很多人練習傳統武術之時,也日漸西化,以鍛鍊肌肉為能。雖然打著傳統之名,實非傳統之功夫矣。
再加上當年國家挖掘國術之後,並沒有讓真正的傳統武術家來主管,而是以西化的專家、教授為主導,如此一來,傳統武術淪為體操、淪為套路,不復為功夫矣。比如有些流派的太極拳,以自己為正宗。可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幾位人物(現代),多是國家的高級教練和高級裁判,還多次獲得過國家和省級武術運動會太極拳、劍、推手比賽冠軍。然後把他們學習的武術比賽套路傳授到世界各地,這樣的太極拳還是真正的傳統功夫嗎?不是!
真正的傳統內家功夫是非常注重基礎鍛鍊的,抻筋拔骨等扔胳膊甩腿的練習一練就要好長時間。通過這種反覆的運動,暢通體內經絡,打通人體關竅,以使身心健康,元氣充沛,才進一步的學習招式,如此則一練就有,一學就精。另外一種練法則是以站樁(靜樁功)入門,一站一兩年,兩三年,以培養壯大元氣。這是因為傳承的原因,直接以靜樁入手。這種功夫入手比較艱難,練習的人要根骨、心性都比較好才行。
以前曾經說過,真正的傳統功夫並不是老師手把手的一點一點的講解,而是演示一兩遍,然後就讓你自己練,不用多說。有人表示懷疑,並以我的老師李兆生先生當年也曾經手拿竹板盯著學生、徒弟練功為由,來予以反駁。卻不知這是老師看學子練習到一定時間,積累已經足夠,讓學子衝關之作為。
當然這並不是說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不付責任。而是因為傳統的內家武學是以內功為要,當你認真按照老師的教學努力練功,體內真力出現之後,則自然能夠矯正身姿、動作。比如說武當功夫中的元明八式,很多初學者會問,元明執印時,手具體放在哪裡,大拇指怎麼放,是靠著小腹還是不能挨著……等很多問題。可是當你真正練好小鍊形之後,就會發現這些問題都不存在。按照老師的教導,把手印一結,放在小腹前,具體怎麼放,自然會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同理,元明八式中的金剛塑質,太乙分身要用內力下抻和外抻,很多沒有練好小鍊形的人,也會有疑問:「這個用意抻,意念用在哪?」可是當你內力發生之後,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手放到位置之後,意念一想著抻,就有力量自然出現了,不用你多想。
元明八式是武當太乙鐵松的專修功夫 ,懂的人不多,但是道理是一樣的。任何好一點的功夫都是以氣運身,氣推形動。不管形意還是太極,武當還是少林,都是要整體用力。那麼這個整體用力,是你用意念觀想一塊塊肌肉怎麼協調嗎?不是的,你沒那本事可以用意念指揮具體的肌肉動作。內家功夫是通過內功的運化,培養壯大元氣,然後氣化為力,以推動形體動作。這跟現代體育運動的原理不同,他們是通過反覆的運動來形成肌肉記憶。
當然並不是說傳統的功夫不練肌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並不是說說而已,是真實的操修。其實初始的功夫練習,都是通過反覆的運動來形成肌肉記憶,從而使動作流利,然後才開始引動真氣運行,氣推形動。凡是只說練氣而不練筋骨的,都是假武術。但是只練筋骨,不言內力,不說循經的,對不起,請你不要說自己練的是內家拳。因為內家功夫必然練氣,那麼你的練出來的氣走哪裡?如果走經絡那就是循經,如果不走經絡,那經絡作何用?
經絡論和氣化論是一體的,經絡裡運行的是氣,沒有氣,經絡就沒有意義。真氣則是要在經絡裡運行,才能壯大成長,不至於輕易散失。經絡論和氣化論不僅僅是傳統醫學的根基,也是修真和武學的核心。
武功的學習,如果只是想速成,則練肌肉為主即可。但是這種練法就沒必要練習傳統的很多招式,因為很多傳統武術的式子,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鍛鍊內力,並不是側重於鍛鍊肌肉。單純的肌肉力量,練習這種招式也用不出來。如果真心練武,以求真功夫,當於內功上下功夫,否則只是體操矣!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讚,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