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白鹿原》VS《田小娥傳》,哪個更成功?
2012年,電影《白鹿原》一經上映就飽受爭議。
「跟原著小說相比,該電影不該稱之為《白鹿原》,而應該是《田小娥傳》。」
忠於藝術的讀者認為,片中的田小娥,被導演刻畫成圍繞在三個男人之間的客體,無限淡化了陳忠實筆下「田小娥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的悲劇形象。
可忠於視覺的影迷卻說,以田小娥為突破口,更能凸顯封建社會的殘酷,不僅無損原著的藝術價值,反而留下更多餘白。
這兩種觀點孰對孰錯?
影版《白鹿原》投資1億元,最後票房收入1.43億。而陳忠實先生的小說《白鹿原》從發行到現在,至少賣出去200萬冊正版。
現實澆了《田小娥傳》的追捧者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
02 難寫的《白鹿原》,刪減的《小娥傳》
陳忠實在動筆之前就說過,他要「寫一部死後可以當做枕頭的書」。
對於抱著「一本書主義」理想的純粹作家來說,這意味著他很可能要經歷「十年磨一劍」的漫長折磨。
果然,為了創作《白鹿原》,陳忠實效仿路遙先生,把自己關在一個農家小院裡,構思2年、寫作4年,1992年才完成這部50萬字的巨著。
1997年,陳忠實再次按照茅盾文學獎評審專家的意見,刪改了其中一些比較尖銳的觀點及大膽的描述。
歷時10年,這部書終於得以面向廣大讀者。
電影版《白鹿原》2011年開拍,總時長220分鐘。
這部作品首先在柏林上映,獲得許多國內外的名家讚賞。
「張雨綺表現得非常非常好,讓我大吃一驚。」
「田小娥的戲演的很好,和每個人物關係處理的分寸,這個是她最好的地方。」
「張雨綺演出了很多層次,很好。」
一致好評給劇組和創作者帶來了強大的信心,他們鼓足餘勇轉戰國內。可是,緣於和小說版《白鹿原》同樣的理由,這部電影被刪減後才上映,票房和預計相差甚遠。
陳忠實自己對這部電影是怎麼評價的呢?仔細琢磨,很耐人尋味!
他先是給予了「震撼而感人」的高度評價,接著表揚黑娃表演者的複雜性。對扮演田小娥的張雨綺,則讚許她完整體現了受封建道德迫害的、反抗性的女性。最後,他重點評價了小說中的人物「白嘉軒」。
03 影版《白鹿原》改動到底有多大?
小說版《白鹿原》劈頭蓋臉第一句就是:
「白嘉軒這一輩子最值得驕傲的是,他一輩子娶了七個老婆。」--節選原文
這句話是這部書的總綱,也是封建思想濃烈的象徵,恰恰對應著田小娥被公公結束生命時肚子裡懷著白家的骨肉。
血脈傳承和封建倫理在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衝突,思考深渺的讀者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意圖:以驕傲開始,以無後收場,強烈反差凸顯了封建思想對人性的巨大迫害力。
不過,在影版裡,沒有把田小娥懷孕的原作內容表現出來。
在影版中,當黑娃與田小娥坐著馬車回到原上時,狗蛋看到田小娥說:「妖豔,妖豔的很!」
在這裡,田小娥的形象特徵是「妖豔」的。
而在原著中,差點被郭舉人的侄子害死的黑娃,在田小娥家裡找到被休了的她。黑娃對田秀才說要娶他的女兒,田秀才反而給他兩摞銀元,讓他趕緊帶走。
兩人出了村子,看著瘦了一大圈的田小娥,兩人抱頭痛哭。
影版以衝擊的視覺凸顯了田小娥的妖豔,原作則傾力表現了田小娥的被動、嫻靜和自我意識的覺醒。
即便是兩人初次見面,也是黑娃無意勾到田小娥的手,這才撩撥起她剛剛覺醒的天性。
作為受害者的田小娥,在影版裡不僅被淡化了悲慘的命運,其結局似乎也變得「罪有應得」。
影片最後少了很多內容,黑娃、鹿兆鵬和白孝文三兄弟在原著中戲份較重。
陳忠實先生想以此表達出更重於天性的人性,以此提醒世人在自由、欲望的雙面「人性」中尋找出正確的道路,為這混沌無光的世界打開一扇明亮的天窗。
特別是田小娥借著公公對白鹿原人發出的靈魂拷問:
「黑娃不嫌棄我,我跟黑娃過日子。村子裡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爛窯裡住。族長不準俺進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怎麼著還不容讓俺呢?
可惜,在根深蒂固的偏見先入為主後,即便是血淚涕泗,也喚不醒麻木的人。
上述這些,都是《白鹿原》原著的精髓,卻沒能體現在影片中,讓人不禁懷疑:電影版能否傾聽到女性對自由和平等的吶喊?
04 陳忠實《白鹿原》的藝術精髓
《白鹿原》剛剛問世的時候,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初版15000本幾乎是一夜之間,在市面上被一掃而光。無論是認識到這部作品真正價值的人,還是被描述」吸引的人,都抵抗不了它的誘惑。
從表面來說,田小娥、白靈、冷秋月等,她們的「那點兒事」在人們面前被揭開時,不可否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而從本能來說,人類族群一直都有一個終極潛意識,即繁衍生息。
這一「本能」隱藏的力量超越了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的追求,包括金錢、財富、地位。即便是重視精神境界的中國人,也要把「不孝有三」寫入傳世的經書。
由此,我們不難明白,為何賈平凹、陳忠實、莫言等著名作家不約而同從這一領域著手創作。
唯有此,才具有震撼人心、人性的偉力!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失去看管的男女一直被封建理學嚴厲打壓。可是,這種打壓與人類的終極潛意識是背道而馳的。
當人類的「天性」被白嘉軒這樣的道德者,冠以倫理的帽子狠狠打壓時,要么女人失去地位,要麼男權封建體系崩塌。
既然無法勸服黑娃和兒子白孝文回頭,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白嘉軒,只能動用所謂的「家法鄉規」。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封建體制的「維護者、執法者」,鹿三和白嘉軒都被裹入其中,甚至主動泯滅掉人性之善。而被壓迫者,就是田小娥、黑娃、白孝文、冷秋月,無論男女老少,無論性格剛烈還是溫順無害,都被封建的磨石碾壓得幾無聲息。
當白孝文要「處死」黑娃時,醒悟的白嘉軒、沉迷的白孝文,又似乎在暗示封建思想的幽靈還在白鹿原上空徘徊。
陳忠實先生在評價影版演員的表現時,唯獨讚賞黑娃的扮演者,是因為段宏奕把黑娃演活了。那種面對封建壓迫的無助、反抗、痛苦和最後的清醒,像一道光照亮了混沌的白鹿原。
可張雨綺演繹的田小娥,雖然在覺醒、放縱程度上足以拿滿分,但那種極端痛苦下的反抗精神卻被她的「妖豔」掩蓋了,失去了作者的本意。
至於白嘉軒,作為貫穿整部的靈魂人物,不僅沒有體現出冥頑不化的「衛道者」形象,反而顯得呆板、可有可無!
正是由於導演和編劇沒有把這部著作背後的內涵體現出來,而落腳在流於表面的欲望,這才導致拍出的電影不被忠實的讀者接受。
因此,很多人吐槽說,影版的《白鹿原》甚至不如李沁主演的電視版有張力。
在原著小說中,冷秋月、白靈、小翠的故事佔據了近一半。
她們的存在不是為了襯託田小娥的悽慘遭遇,而是作者通過描述不同女性在封建泥沼中逐漸覺醒、自救、最終凋零,以喚醒人們對女性弱勢地位的關注和同情。
可惜的是,影版中她們的命運幾乎被忽略了。
唯有忠實於原著,唯有真正理解了《白鹿原》的藝術精髓,才能理解這部書為什麼被稱為「渭河平原的百年史書」!
通篇讀完《白鹿原》,你會豁然明白,為什麼有的人寧願沉淪也遲遲不願歸來?為什麼有的人一輩子都喚不醒?
當前,這部未刪減版《白鹿原》僅需【39.9元】,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打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