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原子彈,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有鄧稼先、郭永懷等人,不知大家找到沒有,這些我們熟悉的名字,大多是男的,女的很少,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個新中國的奇女,也是我國原子彈事業的創始人,一代英雄,她叫王承書。
王承書1912年生於上海,自幼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很強的天賦,18歲時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在該校13個新生中,只有她一個女生,四年後,王承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然後繼續深造,兩年後再獲碩士學位,與此同時,她還收穫了自己的愛情,一位燕京大學的教授,張文裕,
二人很快就結婚了,對當時的女子來說,結婚生子,相夫教子,這是許多人的選擇,但王承書卻說:「女子能否成事,決不會看婚不婚!」一九四一年,她在美國密西根大學讀博士,此後,王承書的事業大獲成功,她與導師以自己的姓創建了「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式」,該方程式一發表便轟動世界,至今仍為科學界所採用。
一九五六年,面對貧窮落後的祖國,王承書毅然踏上歸途,回到祖國後,她在日記中寫道:「一九五六年十月六日,是我難忘的一天,在祖國離別十五年之久,第一次看到空中飄揚的五星紅旗,心中說不出的激動。」從那時起,王承書就從事著鈾同位素分離工作,在她的領導下,中國首次獲得了純度90%以上的濃縮鈾235,不僅如此,他還是中國首臺大型濃縮鈾擴散設備的總工程師。
一九六一年,錢三強請來年近五十的女科學家王承書到自己的辦公室,鄭重地說:祖國需要自己的科學家研製原子彈。這項工作的機密性很強,你不能再參加任何公開會議,更不要參加國際會議。要不要終身隱姓埋名?」從他說「我願意」開始,王承書隱姓埋名已有30年之久,她的名字在世界物理學界中逐漸消失。
高濃鈾是決定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與否的關鍵,王承書,就是這方面的負責人,1964年1月14日,王承書所在的504廠,成功生產了第一批高濃鈾合格產品,中南海傳來了毛主席非常高興的消息,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王承書看起來非常高興。
從那時起,王承書就為國家的科學技術做出了貢獻,他曾經是大型氣體擴散機的總設計師、科技部總工程師等,1994年,王承書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在王承書死後,她的名字仍然鮮為人知,時至今日也是如此,不過,有人記得,歷史會記得,在那熱血沸騰的年代,有一群年輕人,像流星一樣,照耀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