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芳的腳蹬槍,一代神槍莫辛納甘,抗美援朝戰場上再次綻放光芒

2020-11-26 騰訊網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陳列著一支特別的槍,按照咱們中國人的習慣,應該稱作步騎槍,但蘇聯人把他們叫做卡賓槍。它槍身修長,刺刀鋥亮,護木紋路清晰可見,它的大名叫做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而它的主人就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赫赫有名的張桃芳。

話不多說,咱們直接來看這支莫辛納甘,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是在1938型卡賓槍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蘇聯人最初搞這款武器的初衷是,當士兵進入城鎮作戰時,由於莫辛納甘M1981/30型步槍槍管太長,此時就顯得有些掣肘,當務之急,就是研發出一款短管步槍出來,依此應對。於是1938型卡賓槍誕生,雖然出來了,但這款步槍槍管又特別短,不能將刺刀摺疊在槍管下方。

蘇聯設計師又只好把四稜摺疊刺刀安裝在槍口座的側面,摺疊在護木右側,同時又為了容納摺疊後的刺刀,前護木右側也做出了相應改變,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

1944型和1938型的不同之處在於,當刺刀摺疊時,兩者一樣長,但當刺刀伸開後,則前者比後者長,除此之外,兩款槍基本相同。

有讀者就會問了,一個刺刀而已,蘇聯人有必要這麼做嗎?有必要,莫辛納甘步槍的最初使用者是俄國民兵,缺乏訓練的他們使用刺刀攻擊,可比用步槍瞄準攻擊精準的多,還有位蘇聯元帥,名叫亞歷山大.蘇沃諾夫,他曾經說過「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由此可見,不論是從戰場出發還是精神傳統上來看,蘇聯人對於刺刀非常鍾愛。

莫辛納甘1944型採用旋轉式後拉式槍機加前端閉鎖,首先來聊這個旋轉式後拉式槍機,最初的莫辛納甘步槍採用直拉式槍機,好處是可以快速卸下槍栓,但是隨著M1981/30式狙擊槍的誕生,蘇聯人發現直拉式操作會使瞄準鏡發生偏移,進而使精度產生偏差。於是後續的莫辛納甘步槍採用旋轉式後拉槍機,不僅解決了瞄準鏡偏移的問題,還順帶提高了莫辛納甘步槍的射速。再來聊聊前端閉鎖,採用這種設計最直觀的好處就是,提供優異的閉鎖強度,火藥燃氣在槍管內基本不會流失,從而提高射擊精度。

最後咱們講一下莫辛納甘的拉機柄和槍栓,因為最初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戰士們把手中的莫辛納甘稱之為「腳蹬槍」。首先,蘇聯人工藝不佳,製造出的莫辛納甘拉機柄行程太長,力臂較短,同時槍栓又很澀,一碰到下雪天或者氣溫驟降,就會造成拉栓困難,扣動扳機十分吃力等問題,志願軍戰士們才給它起了個「腳蹬槍」的外號。好在後續提供的1944型卡賓槍沒有以上情況的出現,故而深受志願軍戰士們的歡迎。

再來聊聊莫辛納甘M1944型卡賓槍的彈藥,7.62x54mmR步槍彈,又稱為莫辛-納甘步槍彈,這種槍彈早在1891年就開始裝備,至今仍然活躍在戰場上,廣泛應用於俄式狙擊步槍和通用機槍,以及各種車載並列機槍上,是步槍彈裡的活化石。屬於口徑7.62毫米的突出底緣槍彈,什麼叫做突出底緣槍彈呢?

就是指彈殼底板比彈殼本體直徑大。突出底緣槍彈主要是為了解決槍彈上膛精確定位問題,只要底緣尺寸準確,就能在槍膛裡正確定位,對彈殼的長度、直徑、錐度都可以適當地放寬公差,對生產工藝的要求比較低,有著工藝性好,密封性能好等特點。但缺點也不少,比如很容易在上彈時底緣相抵造成供彈故障,上膛時不時會卡住。但為何俄國人依舊堅持呢?原因也非常現實,眾所周知,俄國的工業水平不如西方,尤其是精細化生產技術比較低。突出底緣槍彈雖然在同時期看來已經過時,但非常適合後來蘇聯的工業基礎,更重要的是,製造這種彈藥可以節省許多經費。既節省了工時又節約了錢,同時又在殺傷威力上有著顯著效果,蘇聯人何樂而不為呢?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張桃芳,其實最初使用這支槍時,也遇到過困難。正所謂成為蕭何,敗也蕭何,1944型卡賓槍的短槍身特別容易在狙擊戰中快速轉移陣地,但同時彈著點散布面積比較大,如果想要在狙擊戰中取得驕人的戰績,就必須下一番功夫進行嚴格訓練,方可駕馭這支槍。為此張桃芳沒日沒夜的刻苦訓練,耐心鑽研,在實戰中他又加入了著名的「遊擊戰術」以及「三點交兵」。又在狙擊陣地上構築了多個狙擊點位,相互以戰壕連接,為了防止被美軍炮火擊中,還特意在狙擊陣地後面修建了防空洞,可謂是萬事俱備。

在上甘嶺的32天中,張桃芳用著一支無瞄準鏡的只有弧形標尺的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用436發子彈,共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冷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很多網友對他2次距離800米狙殺美國兵印象最為深刻,在擊斃的敵人中不僅有炮兵觀察手,還有機槍手,這對於張桃芳而言都是一次次巨大的考驗。但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張桃芳用手中的莫辛納甘捍衛了志願軍的榮耀,同時又成就了莫辛納甘一代名槍的絕代傳奇。張桃芳以潑天戰功榮獲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在戰後,他還改行當了殲擊機飛行員,後來任空軍某部參謀長直至退休,大神級的戰士。

我國還自行生產了莫辛納甘,稱為「53式步騎槍」,在中國軍隊裝備的時間比較短,從1953年定型以來大量生產至60年代,隨後被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所取代,庫存的上百萬支53式援助給了越南等幾個國家。

1981年8月,剛剛組建的解放軍軍事體育代表隊首次出徵在日內瓦舉辦的第30屆軍事五項世錦賽。中國運動員龐紅雲持槍走上射擊場時,場內外觀眾一片恥笑聲和鄙夷,因為他手持的是一支改裝後的30年代式樣的老式步槍——53式步騎槍,在各國運動員使用的現代高精密競賽步槍中分外顯眼。但槍聲落定,記分牌上的滿分成績卻讓外國同行和觀眾們目瞪口呆。

相關焦點

  • 莫辛納甘步槍為何稱為傳奇槍械?用了快130年,至今還活躍在戰場上
    在前兩年,網絡上就曝出了中東地區出現了不少莫辛納甘狙擊步槍,注意,這些批次的莫辛納甘是原版的1891/30式狙擊步槍,還保留了原版4倍的狙擊瞄準鏡,據說是俄羅斯從倉庫裡找到並送給敘利亞的。不過在中東戰場上出現的莫辛納甘步槍不再使用原版的4倍鏡,而是倍率更大的狙擊瞄準鏡。
  • 神奇的水連珠狙擊槍,莫辛納甘狙擊槍,為克98K而生的狙擊步槍
    水連珠步槍,又叫莫辛納甘狙擊槍,是和平精英在最近新增加的一款栓動狙擊步槍。可以說莫辛納甘狙擊槍的出現,就是為了打破98K一家獨大的場面。同樣的單發栓動,同樣的單發射傷害高,同樣的高倍鏡輔助,同樣拿的藐視一切護甲。
  • 莫辛納甘步槍為何稱為傳奇槍械?用了快130年,至今還活躍在戰場
    在前兩年,網絡上就曝出了中東地區出現了不少莫辛納甘狙擊步槍,注意,這些批次的莫辛納甘是原版的1891/30式狙擊步槍,還保留了原版4倍的狙擊瞄準鏡,據說是俄羅斯從倉庫裡找到並送給敘利亞的。不過在中東戰場上出現的莫辛納甘步槍不再使用原版的4倍鏡,而是倍率更大的狙擊瞄準鏡。
  • 上甘嶺戰役:特等英雄神槍手張桃芳,位列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建國後為對抗侵略者發起的第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勇事跡與英雄人物,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傳奇人物,比如位列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的張桃芳。1951年,19歲的張桃芳入伍,前往朝鮮戰場,第二年九月就跟隨部隊前往上甘嶺一線戰場。作為新兵,在第一次進入陣地前都有一個練習打靶的機會,而這次機會差點讓張桃芳絕望,因為三發子彈全部脫靶,大家都覺得他毫無天賦可言,所以張濤芳被送去了炊事班幫廚。鬱悶的張桃芳成天端著槍思索問題出在了哪裡,並且開始反思,並向老兵請教射擊技巧。
  • 張桃芳狙殺214人,排名世界十大狙神第幾?被狙殺的美軍王牌是誰
    中國的狙擊手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活躍於朝鮮戰場的「狙神」張桃芳。他的驚人戰績是:單兵作戰32天,發槍442次,斃敵214名,自己毫髮無損,全身而退。如果朝鮮戰場繼續打下去,他的戰績會更突出,甚至會超越排在他前面的那些狙神。
  • 「志願軍特等神射手」張桃芳和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這支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飽經戰火,它的主人是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第72師第214團4連的特等射手張桃芳。在志願軍開展的冷槍冷炮狙擊作戰中,張桃芳用這支槍在狙擊點位上戰鬥32天,用436發子彈擊斃敵人214名,創下志願軍冷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
  • 張桃芳:志願軍的狙擊之王
    1950年的抗美援朝戰爭,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讓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一下子成了東方巨人。張桃芳的子彈擊碎了」幽靈「的腦袋,而」幽靈」的了彈則擦著張桃芳的頭皮射進了泥土。 抗美援朝後的「中國狙神」
  • 抗美援朝,神槍手30天內殺敵214人,軍長命令他:退出戰場!
    我國作為世界上軍隊最多的國家,從近代到如今自然也出了不少厲害的神槍手,他們用自己出神入化的槍法在戰場上帶走了一個個敵軍的生命,為維護我國的尊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今天我們要說到的神槍手,就是在朝鮮戰場上創下單場殺敵記錄的張桃芳。張桃芳從小就仰慕於父輩們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身姿,決心長大以後也要成為一個報效祖國的戰士。
  • 狙擊英雄張桃芳:用一桿老式步槍,花442發子彈殲敵214人,真牛!
    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威風,在世界戰爭史上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重大勝利。但這勝利的背後,是用中華兒女英雄們的鮮血堆成的,有的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朝鮮戰場上湧現出無數個英雄,是他們換來這場戰爭的勝利。可是當時初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面對先進軍事裝備的美國,中國要不要出兵援助朝鮮,出兵能不能打贏這場戰役?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敬禮英雄《金剛川》《可愛的人》10.23
    單擊以獲取有關電影的詳細信息當時,抗美援朝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特意帶來了前戰場上用過的茶杯,斑駁破損的痕跡是槍林彈雨戰場行進時留下的。「我的職責是保護攝影師,如果我的攝影師在戰場上被炸暈了,隨時準備好要候補上場。」《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也顯示了他們珍貴的圖像。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有哪些 《金剛川》等四部影片上映
    當年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現場特別帶來了70年前戰場上使用的茶杯,斑駁與破損的印記都是一線槍林彈雨戰場行進留下的。「我的職責是保護攝影師,如果我的攝影師在戰場上被炸暈了,隨時準備好要候補上場。」《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亦展現了他們拼死帶回的珍貴影像。
  • 中美王牌狙擊手對決:一桿沒有瞄準鏡的老槍,張桃芳才是真正英雄
    突然戰壕中躍起一人,舉槍上肩、瞄準射擊一氣呵成。就在此人槍響同時,對面陣地也射來一顆子彈,就是這短短的零點幾秒時差,成為兩名狙擊手結果迥異的生死分界線。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不是狙擊大片《兵臨城下》中,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裡·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生死對決,而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最真實戰例還原。
  • 中國狙擊之王張桃芳:32天時間,用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爆史君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志願軍中的神槍手,「上甘嶺狙神」張桃芳的故事。張桃芳狙擊手之路張桃芳於1931年出生在江蘇興化,1951年3月,年僅20歲的張桃芳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入伍後,張桃芳接受了近兩個月的狙擊訓練,便隨志願軍於1952年9月進入朝鮮戰場。
  • 歷史上最牛的4名狙擊手:中國狙擊之王上榜,第2成了一個遊戲角色
    導語:歷史上最牛的4名狙擊手:中國狙擊之王上榜,第2成了一個遊戲角色在戰爭年代,自狙擊手這個新的兵種誕生之後,在各國軍隊中都誕生出了類似的英雄人物,他們依靠著精準的槍法,時刻收割著敵人的生命,猶如戰場上的幽靈一般,為了捕抓他們軍隊動用大量的兵力圍攻
  • 抗美援朝電影,最燃的是這幾部
    戰爭大片《金剛川》用令人熱血沸騰的敘事手法,聚焦宏大戰爭下的小人物;紀錄影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將眾多紀實影像資料搬上大銀幕,藉助珍貴的史料幫助觀眾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動畫影片《最可愛的人》講述楊根思、邱少雲、黃繼光、王海、張桃芳五位英雄的事跡,以熱血生動的方式展現「真英雄聯盟」;而故事影片《英雄連》則以一線戰士第一視角,見證抗美援朝的真實戰場
  • 張藝謀馬上開拍抗美援朝電影,主角是中國史上最牛狙擊手?
    再次集合合作多年的金牌班底,張藝謀70歲高齡頂著零下二十攝氏度的極限溫度奔赴東北取景,即將開拍的新作到底會呈現怎樣的故事,引發大家期待。觀眾猜測張藝謀的新片是《最冷的槍》在堪景視頻裡,張藝謀站在一個斜坡上,雙手端起一架想像中的步槍,比劃著抗美援朝戰士的精準射擊,分明就是神槍手的架勢。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致敬英雄 《金剛川》《最可愛的人》10.23上映
    當年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現場特別帶來了70年前戰場上使用的茶杯,斑駁與破損的印記都是一線槍林彈雨戰場行進留下的。「我的職責是保護攝影師,如果我的攝影師在戰場上被炸暈了,隨時準備好要候補上場。」《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亦展現了他們拼死帶回的珍貴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