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威風,在世界戰爭史上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重大勝利。但這勝利的背後,是用中華兒女英雄們的鮮血堆成的,有的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朝鮮戰場上湧現出無數個英雄,是他們換來這場戰爭的勝利。
可是當時初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面對先進軍事裝備的美國,中國要不要出兵援助朝鮮,出兵能不能打贏這場戰役?這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但毛主席做出英明決定:出兵,並派彭德懷任抗美援朝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員。
在當時兩國軍事實力相差很大,怎樣才能打贏這場仗?在軍中掀起「冷兵冷槍」運動,採取靈活機動作戰,各個擊破,讓敵人不知不覺就倒下。這場運動中,狙擊手少不了。
有個人,被稱為「中國狙擊之王」,號稱「神槍手」,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在朝鮮戰場上,他用一桿老式槍,用四百多發子彈,殲敵214人,後來被授予「二級英雄」稱號。此人就是張桃芳,今天給大家分享他的英雄事跡。
張桃芳於1931年出生在江蘇興化的普通家貧困家庭,他的童年在戰亂中度過,目睹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在他所在的村子,時常會遭到日本鬼子進村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少年時期的他對日本鬼子恨之不骨,立志將日本人趕出中國。不過奈何那時還沒長大成人,不能參軍入伍。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張桃芳小小年紀就成了鄉裡兒童團的團長,帶領四五百號人剿匪清霸,因為他從小有一定的射擊天賦,跟著他爺爺上山打獵。
在1951年,20歲的他主動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剛入伍後不久,跟隨大部隊進入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當時國家的號召,一些有志青年紛紛加入其中,張桃芳也是其中的一個。
他所在的部隊被改編中國人民志願軍24軍72師第214團8連,1952年進入朝鮮戰場前線,張桃芳對射擊很感興趣。可是這位神槍手剛開始也是差強人意,在一次打靶訓練中,竟然連續三次打零環,無一命中,連長很失望地他說:「三個大燒餅」,這讓他感到很恥辱。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張桃芳深刻反省自己:之前打的是獵槍,現在打的是步槍,應有所區別,獵槍打得好,不代表步槍打的好。為了提升射擊技術,每天勤練臂力,有時間就去研究,並且不斷向老班長、老戰友討教打靶技術。
他是天才狙擊手,但也需勤加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張桃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上陣殺敵。但連長還是不放心,想考驗一下他的技術,這次不是打靶,而是打鳥,給他五顆子彈,張桃芳打下四隻鳥,這命中率已算是很高了。
美軍依靠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根本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很囂張跋扈。面對這一情況,中國軍隊採取怎樣措施?當時領導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時任24軍軍長的皮定均將軍,深刻領悟到毛主席說的這句話,採取靈活多變應戰措施,如果硬碰硬,肯定打不贏。皮將軍為了打擊敵軍氣焰,採取「冷兵冷槍」,派狙擊手去前沿陣地。
張桃芳作為一名狙擊手被派上甘嶺597.9高地,初來陣地前線,眼前他所看到是一片慘烈的景象,花草樹木被炸成焦土。但他沒有畏懼,拿著一桿步槍躍躍欲試,想立功殺敵。剛開始時,由於太心急,看見敵人就開槍,暴露了目標,被躲進陣地工事溝,沒有命中敵人。
連長告訴他:作為狙擊手,首先在戰場上要沉住氣,採取機智靈活多變。張桃芳吸取前面的經驗,第二次參加狙擊作戰就擊斃一名美國兵。此後40多天時間,他用240發子彈,斃傷了71個敵人,成為全連一號狙擊手。
後來他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痴迷於狙擊技術,還得到當時時任軍長皮定均的讚賞,並送他一雙靴子。可是,張桃芳捨不得穿,他拿來裝子彈殼,每擊斃一個敵人裝一個子彈殼。
在上甘嶺597.9高地,張桃芳在一個月多的時間,花費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這些戰績的背後,是他的英勇付出,這其中也遇到很多困難,每次都與死神擦肩而過。有一次,張桃芳與敵軍狙擊手高手對決,差點命喪黃泉。高手對決,勝負在瞬間,張桃芳的子彈比對手快了零點幾秒。就是這零點幾秒,決定了兩位的結果。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點射的子彈卻貼著張桃芳的頭皮飛了過去。
張桃芳的這杆老式步槍,讓敵人聞風喪膽,敵人是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美軍派出大炮轟炸,都沒能炸掉張桃芳,張桃芳卻毫髮未損。
抗美援朝結束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和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特等功、二級英雄和朝鮮一級國旗勳章。張桃芳卻轉行調入空年,當一名飛行員,當飛行員也是很優秀的。在2007年,他因病去世。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湧現出許多像張桃芳這樣的英雄,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譜寫一曲曲英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