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沒有大量閱讀,還能學好高中語文嗎?
我今年長胖了不少,到了夏天覺得沒衣服適合自己,於是下定決心減肥。我去向一位減肥達人諮詢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快速瘦下來,最好在半個月之內能減掉20斤肉肉。
她想了想,問我道:「你覺得你人生30年一口又一口吃出來的肉,是你少吃一口兩口就能甩掉的嗎?」
我無言以對,因為我心裡明白她說的是對的。可是感情上,我還是希望能找到一種減肥速成法……這種心情就像我的學生們希望能找到一種高分速成法是一樣的。他們經常問我:「老師,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快速提高語文分數?」
請允許我誠實地回答:沒有。語文學習是需要長期積累的,沒有什麼七天速成法、21天速成法……這點道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都明白了,可是在明白的同時他們也開始失望了:我們都已經上高中了,哪來時間去補救?
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事:從小沒有大量閱讀,還能學好高中語文嗎?
其實,是可以學好的。我們從小閱讀培養的是語感、是語文素養、是大量的知識……這是學習語文的正道,是最值得提倡的路子。可是,那些沒有豐富閱讀基礎的學生到了高中,語文就活該學不好,就活該淪為語文學渣嗎?其實高考語文是有考察範圍的,說到底還是應試教育。既然是應試,我們就有應對的辦法。
敲黑板,劃個重點:我並不是想歪曲事實,我也肯定廣泛閱讀的重要性。我只是想說如果從小讀書不夠多,到了高中我們還是能夠補救一下的。
從小沒有大量閱讀,還能學好高中語文嗎?只能這樣補救了……
1、背語文書,讀作業上的閱讀材料。
閱讀開始的越早越好,原則上來說從孩子會發第一個音節開始家長就要有規律的帶他讀書了。比如有的孩子1周歲左右就會說話,那從1周歲開始家長就要帶他讀書。
閱讀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即使已經到了高中我們也要閱讀。我想起了《北京晚報》的一篇報導: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86歲開始使用電腦,86歲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還打算當「博客」呢!這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高中生雖然學習緊張,但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咱們還是要具備並且把它運用到閱讀上來的。不過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那就是高中生最需要讀的是什麼?
如果學習效率高,有比較多的閒暇時間那可以去讀名著讀厚書。不過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高中生時間都很緊張,因而讀厚書不太現實。所以,我給學生們的建議是讀好語文書!
何謂讀好語文書?即語文書上的課文要全部讀通、讀懂、讀透,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熟讀成誦,即會背誦。
除了語文書,還有作業上的、試卷上的閱讀材料也要好好讀。其中有價值的還要把它們剪下來貼到自己的素材簿子裡,以便於時時翻看。
2、準備糾錯本,題題攻克不留死角。
學以致用,高中生讀書也好背書也罷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應對高考,所以光學不練那是假把式,學練結合才能出成績。
在做練習的時候有個細節必須要注意,即做題之後要及時訂正,錯題要歸納到錯題本上去,以便翻看、複習。學習絕不可抱僥倖心理,我們要做到題題攻克不留死角,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3、多聽多觀察,把聽來看到的靈活運用到作文中。
高中語文一半是閱讀一半是作文,從平時教學中來看學生覺得作文難主要是因為缺少積累,寫出來的東西乾巴巴的沒有可讀性。
作文跟文學有共通性:最能打動人的都是那些來源於生活的,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的東西。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時間花在學校裡,小部分時間花在輔導班裡,剩下來的時間裡基本都是累趴下了的狀態,哪裡還有時間去體驗生活?小小年紀也沒什麼生活經驗。因而寫起作文來除了人云亦云就是生搬硬套,作文自然就成了老大難。
高一上學期按照大綱要求學習寫作寫人敘事類作文。在學習寫人之前我布置了一項作業:請同學們幫助負責咱們年級部衛生的清潔工阿姨們一個星期,並在不打擾她們工作的情況下多與清潔工阿姨們聊聊天。
布置這項作業的目的就是要學生留意生活,多聽多看。後來那次作文練習非常成功,全班55號人沒有一個說難寫、沒話可寫……
留意生活,多聽多積累,這是獲取作文素材最好的方法之一。倒不是說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立刻就要把它寫進作文裡。這些人、事、物我們留在記憶裡,說不定那次寫作業就用上了。這也是積累素材的一種方式,本質上跟通過讀書去積累素材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來源於書本,一個來源於生活而已。
小學和初中階段如果讀了大量的書,到高中後在語文學習上很可能有比較大的優勢,但是並不代表閱讀量不豐富就一定學不好高中語文。還記得小時候讀過的《三字經》嗎?「蘇老泉,二十七;使發憤,讀書籍。」讀書學習沒有早或者晚之說,只有學或不學之分。
只要努力,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大器晚成。高中的學習,最怕的不是基礎不好,而是以基礎不好為藉口破罐子破摔……
這裡是七公子說教育,關於孩子的教育您有什麼困惑或者建議嗎?歡迎探討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