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薦書|《真實的大自然》一座可以搬回家的自然博物館

2020-12-25 晴天媽媽小學堂

說起2020年我最喜歡的自然科普讀物,那就非《真實的大自然》這套書莫屬啦!

大家都知道,千萬億三個小朋友非常喜歡讀書,我家最多的「玩具」就是書。除了平時的閱讀時間外,我家還有個特別的設定的晨讀時間。每天在上幼兒園前,提前收拾好的小朋友就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晨讀時間。而這套書就是最近我家晨讀儀式裡,最受千萬億「追捧」的一套圖書。

閱讀過眾多經典繪本,科普讀物的三個小朋友,特別是千姐,對圖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這套書能受到大家的青睞,可真的是用實力說話的。

01

亮點一

6個系列,60種生物,把自然搬回家!

整套書分為6個系列,詳細介紹了60種不同的生物。

每種生物自成一冊,圖書會從出生、攝食、成長、防衛、求偶、生養、死亡、同類等八個維度構建完整的生命系統。

向讀者展現了生命的全過程,讓孩子零距離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發現每個生物的奇妙。是一套集自然教育、生物科普、生命啟蒙於一身的科普讀物。

亮點二

1比1,超高清,與小動物「肩並肩」

在這套書裡面基本上每一本都擁有獨特、神奇的高清大拉頁。

為啥說它獨特,是因為很少有圖書有如此大的拉頁。大到什麼程度?基本上是1比1的!小讀者都可以和書中的鴕鳥比身高。

為啥說它神奇,是因為看似小小的一本書中卻能夠「拉」出如此真實、生動的生物世界,超4000幅的高清照片重現每個生命的美輪美奐。

長頸鹿的脖子、鴕鳥的身子、大象的鼻子、老虎的頭,讓小讀者體驗與野生動物比肩的快樂!

亮點三

專業,細節,媲美BBC

《真實的大自然》這套書中每個系列,都是由其相關行業的科普專家創作、審校而成。而且其中的高清圖片都是經過科學家和攝影師多次觀察、反覆跟蹤、實驗、研究、記錄才完成圖書,其專業程度毋庸置疑。

書中拍攝到的內容非常罕見,比如鯊魚卵

圖書還會使用一系列連續的分鏡頭把動植物的全生命周期完整重現出來,將生命成長變化的細節直觀的展現出來。

例如介紹螞蟻,圖書就會在接近一米多的開頁裡面,展現螞蟻從卵到幼蟲,到蛹再成長為工蟻、雄蟻的孵化全過程。讓孩子在這些連續的分鏡頭中,感受大自然中每個生物嘆為觀止的生命力。

更能從多個維度勾勒完整的生命循環,呈現生物之間完整的生態鏈條。

大家知道我常給孩子看一些BBC的或者國家地理的記錄片。而這套書,我真心覺得它完全可以媲美BBC。尤其在天寒地凍的冬日裡,真是居家探索世界的必備。

亮點四

童言、童趣、寓教其中

這套書中作者運用像「大家好!我是瓢蟲」「哇!是蚜蟲,肚子好餓啊,我要吃了」,「哎呀,快逃!這裡的蚜蟲我不吃了」這樣充滿童趣的語言和兒童的視角來反應大自然的奇妙。語言親切,可愛,有趣,自帶魔力。

每本書都在最後精心的設計了親子活動模塊。從如何餵養小動物,到豐富的手工製作指導。從飼養到觀察,能讓爸媽也參與其中不可多得的歡樂親子時光。

從學習者,變成參與者,給孩子進一步探索的強烈願望。

大自然是最好的禮物,一起帶孩子去觀察,去學習,他會帶給孩子更多的生命教育,自然教育,藝術審美,思維啟蒙。

《真實的大自然》一座可以搬回家的自然博物館。真的是2020年我最推薦的一套書。和孩子一起看,期待在生活中在自然中解鎖更多的教育妙招吧!

抽獎時間

本周抽10位鐵粉

送!

媲美BBC的超震撼「自然博物館」

《真實的大自然》

(每人一冊)

相關焦點

  • 薦書| 過癮!足不出戶欣賞倫敦自然博物館300餘幅鳥類繪畫作品
    這是〖薦書〗欄目的第69期推薦新書之前,先來公布一下上期的獲獎名單。手工著色雕版小葵花鳳頭鸚鵡威廉·海耶斯水彩畫加勒比紅鶴薩拉·斯通水彩畫灰頭綠鳩雪梨·帕金森水彩畫黑冠鸚鵡費迪南德·盧卡斯·鮑爾水彩畫這些栩栩如生的鳥兒都是倫敦自然博物館的鳥類繪畫精品
  • 森林氧吧搬回家不是夢想,等於大自然的空氣負離子生成技術被攻克
    空氣負離子是一種自然因子,長期存在於空氣中,在醫學界被譽為「空氣維生素」,對人體健康和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極好的作用。在這其中,生態級負離子具有粒徑小、活性高的特點,效果尤為突出。並且,中科院專家、清華大學博導、教授林金明先生編著的《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多次講到:當室內空氣中負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釐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對可入肺顆粒物 PM2.5 效果極佳。所以在含有高濃度小粒徑負離子的空氣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徑 1um 以下的微塵、細菌、病毒等幾乎為0。
  • 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搬回家!
    它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100 周年的紀念出版物4 歲以上的孩子就能看!這本書有 617 頁厚足足 7 斤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00 周年紀念出版物!>因此,通過史密森認證的百科大全是非常權威、專業的而史密森學會下屬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美國博物館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去華盛頓旅遊的人,都會去那裡參觀
  • 如何在家親近大自然
    小奇今天要給大家推薦幾個適合孩子看的自然紀錄片,每一部在可以在家觀看。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親近大自然。當孩子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超棒的光影畫面,並不時驚喜地和大人交談,這樣和諧的帶娃時光,誰不喜歡?
  • 瀋陽又多了一座自然博物館
    5米高的大恐龍、1米長的大海龜、會「歌唱」的金雕……這些栩栩如生的自然標本均是瀋陽大學自然博物館的館藏。4月28日,瀋陽大學自然博物館開館,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共陳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件動物標本,並計劃6月1日正式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  這座博物館是瀋陽市唯一一座以現生動物為主的自然博物館。
  • 北京自然博物館實現立體化展陳 讓觀眾暢享大自然神奇之旅
    進入博物館,一座座巨型恐龍化石矗立,令人驚嘆,仿佛置身於侏羅紀時代。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建築面積2.1萬餘平方米,前身為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始建於1951年。該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可以帶走的自然博物館,昆蟲愛好者的最愛
    剛好手中有《MOVE圖鑑 昆蟲》這本書,直接看書就可以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兩者的區別,看了書才知道,原來世界上的昆蟲種類實在太多了,光日本的蝴蝶就有幾百種。蝴蝶家族長有色彩斑斕的翅膀,它們的上顎退化,所有蝴蝶的口器均為長長的吸管狀。蝴蝶的幼蟲是「大青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毛毛蟲,經過羽化變成蝴蝶。
  • 來上海自然博物館 在這裡感受自然之美
    導語: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博物館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一個博物館有自己的意義與符號。靜下心,沉下心,你能在博物館裡學到不少知識。在上海靜安區,有一座博物館,在這裡你能發現自然之美、領悟自然真諦,它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的珍貴遺產,800幅可傳家畫作,超重磅!|| Chin@...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  今天推薦的高顏值重磅著作,就脫胎於這座大名鼎鼎的博物館,叫作:《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犢皮紙博物畫》。  毫不誇張地說,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好看、最生機勃勃的書。  書裡從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近7000幅畫作中,選出800多張珍貴作品,加以背景故事介紹、知識科普。
  • 薦書|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薦書 |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2021-01-07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瀋陽首個自然博物館六一開放 可做標本帶回家
    昨日,瀋陽首個自然博物館在瀋陽大學內開館,市民可以在博物館內親自體驗標本的製作過程,並且帶回家。目前,博物館只對校內師生開放,計劃在六一期間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瀋陽大學自然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呈現了恐龍、哺乳動物、鳥類、昆蟲、貝類、生命廊道6個主展區,展示陳列了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數千件動物標本,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30種,二類保護動物100種,其中不乏金雕、褐馬雞、鴨嘴獸、長臂猿等珍稀物種。
  • 圖畫通識叢書:海德格爾 | 薦書
    圖畫通識叢書:海德格爾 | 薦書 2020-10-14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快遞童書來了,千家萬戶將第二書房「搬」回家
    兒童閱讀大品牌第二書房近日宣布進入3.0時代,其最新的中國家庭圖書館計劃——第二書房童書快遞項目啟動,將大書房「搬」回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家庭已經開始嘗鮮。但在給孩子購書的過程中,她發現購書途徑很多,選書卻並不輕鬆,她曾經跟著知名博主的書單和測評買書,但發現買書很大程度上還是憑直覺、靠運氣。灝文說,自己是工薪階層,當地少兒圖書館的藏書不令她滿意,因此她選擇第二書房做為一家人的閱讀支撐,以擴大孩子的閱讀邊界。「第二書房開辦多年,是知名少兒閱讀品牌,而且我們通過借閱這種形式,可以盡情地去試錯。」
  • 市領導和多個單位負責人為市民薦書
    本屆讀書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讀書月組委會主任王強和多個單位「一把手」熱情向市民薦書,推薦了一系列融合思想性藝術性又具有時代特色、引人深思的好書,分享書中思想精華和自己的閱讀心得,在這個書香滿溢的時節,讓市民暢遊書海,讓城市流淌知識,讓閱讀無處不在。
  • 一座葬入水下的博物館,參觀者必須學會潛水,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宋代 張孝祥一座博物館,可以是什麼樣的?歷史類博物館,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的人文歷史。災害類博物館,我們可以了解自然的冷酷無情。情感類博物館,我們可以了解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那麼,你聽說過水下博物館嗎?
  • 小記者團走進瀋陽大學自然博物館
    小記者團走進瀋陽大學自然博物館 開啟探索自然之旅  上周日,遼報北國小記者團的50位小記者和家長來到瀋陽大學自然博物館進行了參觀,在這場活動中  活動伊始,剛步入瀋陽大學自然博物館的小記者們就被眼前高達數米的恐龍骨架吸引住了目光。「以往看到了恐龍離得都很遠,沒想到這次可以這麼近的看到。」能夠如此近距離的與恐龍骨架接觸,讓很多小記者興奮不已。
  • 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一座在美國,一座在加拿大,一座在中國
    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一座在美國,一座在加拿大,一座在中國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雖然電影上映之初,筆者的年齡還很小,但對於電影中的場景,現在依然記憶猶新。隨之而來的對恐龍的喜愛也越發加深,當然,小時候的喜愛更多在於恐龍玩具。
  • 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力士的私密生活
    圖源:網絡誰也不可能見到小朋友舉起3隻大象的真實影像記錄,因為這不科學。接下來要欣賞的一組昆蟲科學攝影作品,則生動而真實地記錄了黃猄蟻(Oecophylla smaragdina)如何舉起了龐然大物。圖2 《我是大力士》曾國忠 (中國臺灣) 探路自然特別獎黃猄蟻是我國南方也是整個東南亞地區常見又有特點的一種金黃色螞蟻。
  • 恐龍搬家像拆"積木" 上海自然博物館將於5月12日閉館
    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到這裡,趕在5月12日閉館之前,再來這座58歲的博物館追憶童年時光。一座博物館,是如何搬家的?巨大的恐龍要做多大的卡車?各種標本,各種展品,搬到新家後去哪裡找?昨天,上海科技館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張雲飛向記者介紹了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搬家故事。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讓我們覺得,翻閱這本書時,就好像進入了一座古老的童書館,在斑駁的色彩中,我們可以看到:童書是如何誕生的,它經歷了怎樣波折的發展歷程,童書的編制印刷出版和營銷與它所在的時代有著如何密切的關係?我們會發現,即便是同樣的一本書,也會在不同的時代,被賦予不同的定義和評價。童書發展史:家庭教育史的註腳童書的內容和形式,是每個時代兒童教育的實踐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