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曠野走向迦南應許之地:這是一場人生的試驗

2020-12-14 基督時報

文 | 恩澤

出15:25-26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

一,試驗你的信心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民離開了埃及,又因神的能力跨越紅海的攔阻,使以色列民走幹地過去,無論順境或逆境,這無時無刻都體現了上帝對祂子民的愛和眷顧,神非常清楚人的本性,也更加了解人的軟弱。

縱然如此,神也要兌現與亞伯拉罕之間的約定,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去到迦南地。在通往迦南地的路上,以色列民不信的本性和軟弱流露出來,或許艱難的環境讓人想要放棄迦南地的盼望,回憶埃及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我們常常談到悲觀消極的態度。

神完全有能力挪開去往迦南地一切的障礙、攔阻、消極的環境等,但神的計劃是試驗,首先第一個方面就是信心的功課,信心是對於現今的日子和未來的日子不憂慮,因為神是保障,信心也是一種仰望,無論所走的道路發生什麼都會坦然面對,積極得勝,因為神是保障。

當以色列民走過紅海的幹地,或許該是他們信心提升的機會,因為他們實在經歷了超自然的神跡,這對於信仰生活更加堅定、更加執著、更加依靠。

但並非如此,當他們過了紅海,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的時候,他們的信心開始出現了危機,隨之怨言也來了,或許這就是人不滿足的本性,當肉體開始出現飢餓乾渴時,似乎他們的眼光開始變得狹窄,把問題的焦點放到了自己的需要上,而不是信心仰望神上。

對於基督徒而言,當肉體出現缺乏和危機的時候,我們通常所犯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再用信心等候神,因為解決自己肉體的需要已經迫在眉睫,所以說人的肉體是不好對付的,很多的欲望,軟弱都會成為信心的絆腳石;但神就是要在艱難的環境中訓練選民,試驗選民,進不進迦南不是選民說了算,乃是神說了算。

二,試驗你的順服

當以色列民到達了一個名叫瑪拉的地方,隨之而來的試驗讓很多的以色列民不理解,神既然要帶領我們去迦南地,為何還要面對這樣的環境?這時候就是順服功課的學習了,無論前方道路是好是壞,只管順服這是去到迦南地的秘訣,這也是神看人的標準。

瑪拉在原文中的意思為「苦味」,也就是苦水泉的意思,因為中東地區環境和氣候與亞洲東部差異很大,大部分時間都是白天炎熱夜晚寒冷,所以水對於曠野行路是不可缺少的;因為瑪拉那裡的水是苦的,所以以色列民開始抱怨喝水的問題,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摩西把一棵樹丟在水裡,於是水就變甜了。

神也在此教導選民,定下律例、典章,並且告訴他們蒙福的應許就是遵行神的話,這也是走出曠野的關鍵,因為神若不保守指引沒有人可以走出曠野,走進迦南。

所以說順服並不是一時的立志,乃是為了迦南應許而付上代價。當一個人說,我有信心,我願意順服,但遇到困境和艱難時這些信念和心志逐漸被消磨,因為信心和順服不是一時的衝動,乃是一種舍己,一種責任的回應。

在神教導以色列選民的言辭當中,出現了兩個詞彙,第一個是「留意聽」,第二個是「留心聽」,這是很重要的觀念,留意聽原文翻譯有傾聽順服的意思,留心聽原文翻譯是側耳聽,在禱告中垂聽。

做到兩個留意,就會帶來神的醫治和保守,但必不可少缺少的是「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這一點就難了,因為神看為正的事一定是更高的一個標準,這不是人的標準,乃是神為選民所立下的標準,無論是行事為人或者言談舉止都應該被神的標準為準繩。

三,總結

人生道路既然選擇了跟隨神,就要付上信心和順服的代價,因為神要透過各樣的環境來試驗我們的心志,最終還要帶領我們進入豐盛之地。

為防止失聯

關注基督時代備用號

相關焦點

  • 以馬內利丨約書亞憑著耶和華的應許,帶領以色列民進入迦南美地
    在進軍迦南之前,摩西曾從十二個支派中每一個支派挑選一個人去窺探迦南地,十個對耶和華沒有信心的探子回來報了兇信,迦勒和約書亞對耶和華的應許信心滿滿。最後,摩西和以色列眾人聽從了沒信心的多數探子的意見,由於那一代從埃及出來的以色列民對耶和華的應許存有不信的噁心,開始了四十年的曠野飄流,最後全部倒斃在曠野。
  • 所謂「應許之地」,是賜福還是詛咒?
    我們現在去看迦南地,也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發現它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這片土地是埃及通向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的必經之路,可以說是戰略要地。上帝分別在示劍和伯利特顯靈,也就是向亞伯蘭標註了賜給亞伯蘭子孫的這片土地的南北邊界。
  • 迦勒和約書亞丨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預表著耶穌基督的豐盛
    埃及法老王被迫容許以色列民離開為奴之地。埃及王是屬撒但的族類,儘管撒但是世界的王,但神才是萬有的掌管者!在以色民出離埃及回到應許之地的路上,耶和華與他們同在,日間雲柱夜間火柱一路保守他們!過紅海時,摩西舉杖,海水分開,以色列民過紅海如行幹地,法老軍兵追上來,全被海水吞沒。以色列在摩西帶領下進軍迦南,派出十二個探子窺探迦南地:十個對耶和華沒有信心的探子回來報了兇信,以色列民開始長達四十年的曠野飄流!
  • 約書亞記丨耶和華客觀上的應許和以色列民主觀上的經歷
    舊的一代以色列民出埃及後在曠野飄流,神因著對亞伯蘭的應許,照以色列民所要的供應他們!以色列民抱怨沒有吃的,神從天降下嗎哪;以色列民要吃肉,神使風颳來鵪鶉;以色列民抱怨沒有水喝,神讓摩西吩咐磐石出水。耶和華對那一代出離埃及以色列民可謂是有求必應,甚至神領他們在曠野四十年,他們身上的衣服並沒有穿破,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參申命記29章5節)。
  • 上帝為何要藉著「獻以撒」這件事試驗亞伯拉罕?
    不是說亞伯拉罕過去的經歷不算,而是有一件事情特別重要,是關乎上帝救贖的啟示,所以上帝要特意試驗亞伯拉罕。在獻以撒的這一件事情上,亞伯拉罕其實內心面臨難以選擇的痛苦,要在上帝和以撒之間做選擇,雖然亞伯拉罕這位百歲的老父親表現得非常的順服,但內心,一定飽受著煎熬和痛苦,這一定是他最真實的感受。
  • 基督教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後,為何沒有把他們帶進迦南美地
    申命記34章4-7節,耶和華對摩西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神所說的。正如使徒保羅作的見證「我是這麼說:神預先所立的約,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後的律法廢掉,叫應許歸於虛空」[加3:17]。由於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是極其重要的大事,因此,耶和華用了八十年的時間預備利未的子孫摩西,他先是四十年在埃及法老的王宮學了埃及一切的學問。後逃到米甸曠野牧羊四十年,直到耶和華在燃燒著荊棘的大異象中向他顯現,荊棘代表人老我舊造的才能,是不經火留著焚燒的無用之物!
  • 出死入生(上)丨以色列民屢次試探耶和華,最後全部倒斃在曠野
    律法書出埃及記與歷史書約書亞記關係密切,出埃及記講述了以色列民在耶和華的信實、大能和奇妙作為的護庇之下,跟著他們的領摩西出離埃及為奴之地!結果這一代以色列人因著對耶和華懷有不信的噁心,把本來十一天走完的路走了整整三十八年,結果,這一代以色列民全部倒斃在西奈的曠野,最終沒有進入迦南美地。
  • 摩西打發12探子去迦南:好消息與壞消息,你要聽哪個?
    在〈民數記〉的記載裡,神吩咐摩西打發探子去窺探迦南地;在〈申命記〉一章裡記載 … 摩西說,「你們都就近我來說:『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申1:22)』」可見大家都非常興奮,都希望看看神所應許的迦南地是怎樣的?那時正是葡萄初熟的時候。
  • 神與人立平安的約,使民在曠野安居。讓時雨落下,福氣如甘霖降臨
    這裡提到耶和華立平安的約,神自己為立約的中保,因為此處是人與獸守約不可侵犯,神就在這二者之間,立和好的約。如果耶和華與以色列這兩方面建立聖約,神就不是第三者,而是當事人,表明神應許賜下平安,人若順服,就可得著這樣的恩惠。安居在曠野,躺臥在林中: 「曠野」和「林」是野獸的棲息處,象徵危險地帶。
  • 基督教刊|神與以色列人之約
    申29:1「這是耶和華在摩押地吩咐摩西與以色列人立約的話,是在他和他們於何烈山所立的約之外。」 西乃(何烈)山之約 起初神與亞伯拉罕立約,後來又不斷與以撒和雅各堅定此約(參基督教刊|聖經中神與列祖之約)。
  • 神之三論:隱藏、預備、同在
    01隱藏的神神的最終的奧秘基督,在創世以來隱藏在創造之神裡的奧秘但是存著信心的眼睛,就能看到必有那被揀選的,「這城裡有我許多的百姓。」神的應許是稍微揭露的隱藏的那部分,等事情成就的時候應許就完全了,隱藏的部分也完全被揭示出來的。我們在這應許和未成就之間的一明一暗中,我們需要領受應許背後的成就,這是需要信心來領受的。因為信心會看到未來的事和沒有發生的,信是盼望神所應許中的好事要發生。信是存著期待的心揭開謎底。
  • 聖經解密:上帝賜的是流奶與蜜之地還是火藥桶?
    就算按照今天掌握的情況來分析,當初上帝應許給以色列子孫的土地,就地理位置與地理環境而言,也實在算不上流奶與蜜之地,事實是,當地地理情況非常惡劣!這可不是杜撰的,我們先來看看,在創世紀,上帝確實曾應許賜予亞伯拉罕的子孫流奶與蜜之地。
  • 以馬內利丨耶和華在曠野裡把猶太人的憂傷谷變成得勝門
    那個深坑是約瑟十三年曠野熬煉的第一站,他在埃及遭受毀謗陷害,卻因著忍耐等候,持守著自己的聖潔!當耶和華把這個年輕人從傲慢和自大中烤炙出來後,安排他擔任埃及國的宰相,為將來迦南地遭遇饑荒,雅各派兒子們去埃及糶糧做好了預備!利末的子孫摩西因著耶和華神的特別護佑,成為古埃及法老女兒的兒子,他在埃及王宮裡學了埃及一切的學問。後因血氣逃到米甸的曠野牧羊,那一年摩西四十歲!
  • 聖經故事|從以色列的「曠野新生代」看當下之「後浪」該如何奔湧
    人類是有共性的,無論時代如何改變、地域有何不同、種族有何差異,人與人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相似之處,因而今天筆者要從以色列民族在出埃及後,於曠野中出生的新生代來談談當下我們這個時代被稱為"後浪"的新生代們該如何奔湧。
  • 聖經約書亞記11-12章以色列民將迦南人滅絕是否是殘忍的行為?
    神透過聖經帶領我們在這兩章聖經中,我們看到了約書亞在神的帶領下,以色列民得勝了迦南人。並且一一指出了所擊敗的諸王。因諸多的國家聯盟,仇敵人數之多聖經形容如同海邊的沙。今日,屬神的兒女也會面臨撒旦透過世界各種勢力聯盟受到攻擊。但請相信並記得: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王下:6:16。2以色列民的得勝
  • 以色列人的曠野之路
    希望之光以色列人的曠野之路出八、27我們要往曠野去我們今天也必走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即走「曠野之路」。不能認為我們信了耶穌,就是出了埃及、進了迦南,不是的!這只是地位上出了埃及進了迦南,成為神的子民(兒女)。真正的出埃及還得有經歷上的出埃及,只要在經歷上走曠野之路敬拜神,才能真正進了迦南(神的國)。
  • 在DIOR迪奧的這抹曠野氣息裡,釋放你的不羈天性!
    是時候拋棄原有桎梏,掙脫重重枷鎖,讓DIOR迪奧用一場衝擊嗅覺的曠野風暴,帶你逃離現實世界的紛擾,穿越時空,開啟一場自由而又神秘的冒險之旅!——釋放不羈天性——旅程伊始,伴隨著美國印第安鼓點的激昂節拍,我們跟隨DIOR迪奧曠野男士淡香水踏上了沙漠冒險之旅。
  • 回到應許之地:猶太人的民族記憶與復國運動
    《聖經》裡的「應許之地」聖經讓猶太人對錫安的記憶也「交織著思慕之情」,他們把這本書視為「民族日記」。對猶太教徒來說,聖經是神啟的話語,裡面充滿了教導他們如何生活的誡命。對世俗猶太人來說,聖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文學作品。
  • 父親犯錯,兒子受咒詛,迦南及其後代為何一直被神懲罰?
    「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咒詛完迦南,還順便祝福了閃和雅弗,估計除了含一臉不滿,迦南只能一臉懵逼,但是代父受過好像也天經地義。但是迦南受咒詛,應該跟後面的故事有很大關係,因為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就要進入迦南,擊敗迦南的原住民,因為迦南是上帝應許給以色列人的。
  • 神願意我們的生命活在一個滿足狀態中,他的應許一個也不會落空!
    就是在此時此刻你要相信無論這一個的處境是怎樣困難,無論這是讓你怎樣生氣一件事情!神都早已為你有所安排的!愛神的人到一處,唯有如此,你才能夠走這一條信心的路,一個基督徒如果我們自認為我們的智慧超越上帝,那你對上帝就不可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