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恩澤
出15:25-26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
一,試驗你的信心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民離開了埃及,又因神的能力跨越紅海的攔阻,使以色列民走幹地過去,無論順境或逆境,這無時無刻都體現了上帝對祂子民的愛和眷顧,神非常清楚人的本性,也更加了解人的軟弱。
縱然如此,神也要兌現與亞伯拉罕之間的約定,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去到迦南地。在通往迦南地的路上,以色列民不信的本性和軟弱流露出來,或許艱難的環境讓人想要放棄迦南地的盼望,回憶埃及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我們常常談到悲觀消極的態度。
神完全有能力挪開去往迦南地一切的障礙、攔阻、消極的環境等,但神的計劃是試驗,首先第一個方面就是信心的功課,信心是對於現今的日子和未來的日子不憂慮,因為神是保障,信心也是一種仰望,無論所走的道路發生什麼都會坦然面對,積極得勝,因為神是保障。
當以色列民走過紅海的幹地,或許該是他們信心提升的機會,因為他們實在經歷了超自然的神跡,這對於信仰生活更加堅定、更加執著、更加依靠。
但並非如此,當他們過了紅海,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的時候,他們的信心開始出現了危機,隨之怨言也來了,或許這就是人不滿足的本性,當肉體開始出現飢餓乾渴時,似乎他們的眼光開始變得狹窄,把問題的焦點放到了自己的需要上,而不是信心仰望神上。
對於基督徒而言,當肉體出現缺乏和危機的時候,我們通常所犯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再用信心等候神,因為解決自己肉體的需要已經迫在眉睫,所以說人的肉體是不好對付的,很多的欲望,軟弱都會成為信心的絆腳石;但神就是要在艱難的環境中訓練選民,試驗選民,進不進迦南不是選民說了算,乃是神說了算。
二,試驗你的順服
當以色列民到達了一個名叫瑪拉的地方,隨之而來的試驗讓很多的以色列民不理解,神既然要帶領我們去迦南地,為何還要面對這樣的環境?這時候就是順服功課的學習了,無論前方道路是好是壞,只管順服這是去到迦南地的秘訣,這也是神看人的標準。
瑪拉在原文中的意思為「苦味」,也就是苦水泉的意思,因為中東地區環境和氣候與亞洲東部差異很大,大部分時間都是白天炎熱夜晚寒冷,所以水對於曠野行路是不可缺少的;因為瑪拉那裡的水是苦的,所以以色列民開始抱怨喝水的問題,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摩西把一棵樹丟在水裡,於是水就變甜了。
神也在此教導選民,定下律例、典章,並且告訴他們蒙福的應許就是遵行神的話,這也是走出曠野的關鍵,因為神若不保守指引沒有人可以走出曠野,走進迦南。
所以說順服並不是一時的立志,乃是為了迦南應許而付上代價。當一個人說,我有信心,我願意順服,但遇到困境和艱難時這些信念和心志逐漸被消磨,因為信心和順服不是一時的衝動,乃是一種舍己,一種責任的回應。
在神教導以色列選民的言辭當中,出現了兩個詞彙,第一個是「留意聽」,第二個是「留心聽」,這是很重要的觀念,留意聽原文翻譯有傾聽順服的意思,留心聽原文翻譯是側耳聽,在禱告中垂聽。
做到兩個留意,就會帶來神的醫治和保守,但必不可少缺少的是「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這一點就難了,因為神看為正的事一定是更高的一個標準,這不是人的標準,乃是神為選民所立下的標準,無論是行事為人或者言談舉止都應該被神的標準為準繩。
三,總結
人生道路既然選擇了跟隨神,就要付上信心和順服的代價,因為神要透過各樣的環境來試驗我們的心志,最終還要帶領我們進入豐盛之地。
為防止失聯
關注基督時代備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