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人的曠野之路
出八、27我們要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照著耶和華我們 神所要吩咐我們的祭祀他。
出十一、2你要傳於百姓的耳中,叫他們男女各人向鄰舍要金器銀器。
民十一、1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
我們今天也必走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即走「曠野之路」。不能認為我們信了耶穌,就是出了埃及、進了迦南,不是的!這只是地位上出了埃及進了迦南,成為神的子民(兒女)。真正的出埃及還得有經歷上的出埃及,只要在經歷上走曠野之路敬拜神,才能真正進了迦南(神的國)。
當年的以色列人有多少人倒在曠野,是因為他們經不起曠野的生活,有「發怨言惡語的、有絕望哭號的」,這些聲音表達了他們寧願受「埃及人」的欺壓,不願意毫無可依靠的曠野生活。為此他們把要來的金器銀器製成了偶像(金牛犢)。金器銀器真正有價值不在金器銀器本身,乃是在如何認識金器銀器。聖經中的金器銀器是預表神和神的救恩,本應該將金器銀器歸給神,如果歸給神,我們就無權支配了,將金器銀器製作成金牛犢(偶像),說明了沒有把一切所有的歸給神,卻是將自己的一切寄託於金牛犢身上了。倒在曠野就是都是自己的選擇。今天也是一樣。
今天我們認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的經歷,不只是認識到替他們可惜或指責他們的無知,而應該成為我們警戒,不走他們倒在了曠野的路,遠離他們倒在了曠野的道。
摩西不是神的揀選乃是神所預備。信實的神必實行他自己的話,(創15:16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當時的以色列人以哀聲求告神。是因沒有人自認為有能力帶領眾人離開埃及人的欺壓。以色列人的心是處在了「曠野」的境地。神所預備的摩西是沒有學以色列人傳統(遺傳)敬拜神的學問,卻只有埃及人的學問。沒有一套敬拜神的學問就是「曠野」的境地,摩西是在這樣的境況來到以色列人面前,並以神跡顯明是神與他同在。以色列人的哀聲是顯示了他們在自己中間(心中)沒有了指望,唯有求告神。
在耶穌來到猶太人中間(自己的地方),雖然也行了神跡,卻因為他們有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為各自的依靠,雖然「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儘管也有神跡可以佐證,卻認他的能力(神跡)是從別西卜而來。今日各教會無論人數的多少,地域的不同,在地位上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在以色列的族群之內,和當年以色列人的各支派各族一樣可以「各歸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號那裡」,居住各自的帳篷(教會)。民二、2以色列人要各歸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號那裡,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因此沒有那一帳棚可以離開本族的旗號,也沒有那一族的旗號可以離開自己本支派的纛(旗)。
當時的以色列人只知道自己的旗號,卻不知道往那裡走。不知道往那裡走才是曠野的境地,因為曠野就是沒有通達的路。當年以色列人的哀聲表達的就是沒有可走的路。當以色列人有了金牛犢就有了「歌唱的聲音」。可是這聲音「出32:18摩西說:「這不是人打勝仗的聲音,也不是人打敗仗的聲音,我所聽見的,乃是人歌唱的聲音」。歌唱的聲音只是人自己歡樂,麻醉自己。 耶穌為什麼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哀慟是因為沒有了可依靠的,並為有那些為麻醉自己歌唱的人而哀慟。因為可供我們依靠的基督決不是以人的名號冠上頭銜出現(因摩西是預表基督),更沒有傲人可讚賞的資歷。有傲人的頭銜並有可供人讚賞的資歷就不是「曠野」了。
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出14:21摩西向海伸杖,……海就成了幹地。書3:13祭司把腳站在約旦河水裡,……必然斷絕,立起成壘)。摩西的杖就是以色列人的依靠,就是耶和華神。過紅海;杖伸入海中就是神自己進入了海中,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認識是關乎我們所有信了耶穌的人;海所處的地(位置)比岸上的地(位置)低,而不是高於岸上。過約旦河;「祭司把腳站在約旦河水裡,……」。祭司所處的地(位置)也是比岸上低。所以凡帶領的人所處的地位只能是比岸上的低,若處高位的就是站在岸上,帶領的人若處岸上就不能使人進入「曠野」,因為有紅海的阻擋:帶領的人處於岸上也不能使人過約旦河、攻克耶利哥城進入迦南地,也因為有約旦河水阻擋了要進入的人。
耶穌與敘加城婦女談活水,耶穌把自己比喻為水。聖經中的水預表了恩典,沒有神的恩典,何談救恩,何談生命。我們要得著水(恩典),只能身處低處,而不是坐高位、攀高枝;曠野與貧窮(特別是學問的貧窮)相連,貧窮與低微相隨,低微的總受人的藐視。賽9:1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所以今天坐高位、得著人的尊榮耀,就是未經受曠野,神的國對於他們只是今天的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