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著孩子把玩具送人?這位媽媽的做法堪稱楷模!趕緊學學

2021-01-11 曦曦媽談教育

很多小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哪怕自己家裡有再多再好的玩具,但只要在外面看見別人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玩具,都歡喜得不得了,更是渴望佔為己有。

而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喜歡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物件送給別人,如果孩子不太願意,家長往往會責怪孩子不懂事或者不聽話。總是被強迫著分享的孩子,從來體會不到分享的快樂,心中卻總覺得分享是一件特別難受的事情。最近,抖音裡有位媽媽的做法,反響很不錯,家長不妨來看看——

小女孩的姨媽帶著自己的兒子,來到小女孩家裡玩耍,臨走的時候小男孩指著妹妹手中抱著的小兔子,對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想要妹妹這個玩具。」

小女孩下意識地抱緊小兔子,告訴哥哥:「可這是媽媽送給我的。」

「你看,我家孩子想要這個玩具,就給他吧!」姨媽開始站出來替自己兒子說話了。

小女孩的媽媽見狀,趕緊回答著:「這得問我女兒了,我女兒願意就可以。」

「哎呀,這麼小的事問孩子幹嘛呀?你還決定不了啊?」姨媽並未感覺不妥,反而有些強勢起來。

媽媽蹲下身子問小女孩:「寶貝兒,你想把玩具給哥哥嗎?」

「不想。」小女孩非常乾脆地回答著。

媽媽站起身,對小女孩的姨媽說:「我得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權,所以……」

媽媽話還沒有說完,姨媽就拋出一句「切!真小氣!」隨後牽著兒子氣憤地奪門而出。

小女孩有些驚愕,愣了一下回過頭問媽媽:「媽媽,姨媽好像生氣了。」

媽媽很無奈,非常霸氣地回答著:「以後她不是你姨媽了,她只是咱們原來的一個親戚。」

網友們紛紛評價:「『她不是你姨媽了』,這句話聽著怎麼那麼舒服呢?」雖然曦曦媽覺得這一句也有點太過火了,但前面這位媽媽提到的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權,我認為卻是極好的觀點。

(1)強迫孩子分享,對孩子來說就是赤裸裸的煎熬。

為人父母,我們總是喜歡小心、和氣,不希望在親戚、朋友心中留下小氣、吝嗇的印象,所以每次別人家的孩子看上自己孩子的某個物品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說服孩子妥協,有的甚至越過孩子自己送人。

強迫孩子把自己明明也很喜歡的物品送給別人,這對孩子來說將是一種痛苦。如果父母總是如此強勢,不僅會讓孩子對父母失望,也會讓孩子認為特別沒有安全感,因為自己的父母根本就不尊重自己的喜好,反而在意一個「外人」的喜好。

分享,應該是建立在快樂之上的。有些東西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分享,但對於孩子極其喜歡的物件,我們卻不能逼著孩子去分享。因為分享本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不能因為家長的強勢變得讓孩子痛苦不堪。

(2)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做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疑惑:「為什麼我的孩子什麼事情都要來問我,一點主見也沒有?」其實這都是因為家長總是替孩子做決定而導致的結局。

當別人看上孩子的玩具之後,我們不能越過孩子,直接送給對方。更好的抉擇應該是詢問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說送就送,孩子說不送就不送。雖然可能這個玩具是父母贈予的,但既然是贈予了,那麼歸屬權就應該屬於孩子了,至於怎麼處置也應該聽從孩子的建議。

如果強迫孩子把自己最愛的物品送給別人,孩子的內心就會特別痛苦,因為在這個物品上面,也曾有孩子傾注的感情。比如,原來孩子每晚都抱著這個玩具睡覺,現在去被強迫送人了,這會讓孩子感覺到不公平的。

(3)培養孩子的物品所有權,要有你我意識。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總是強迫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卻容不得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因為家長會覺得這種行為不光彩,會覺得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偷。

在物品所有權的問題上,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認知什麼是自己的物品,同時也要幫孩子辨別什麼是別人的物品。我們自己的東西,不能隨意給別人;別人的東西,也不能私自拿回家。

建立孩子的你我意識,孩子才不至於今天背同學的橡皮擦回來,明天背同學的鉛筆回家。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的就是別人的,要建立一個你我意識。特別小的物件,可以自己做主送給別人,但應該事先告訴父母;而對於大一點的物品,是萬不能私自送給別人的,一定要得到父母的允許了才能處置。

——————

有網友說,如果面對同樣的問題,百分之八十的中國父母都是直接給別人了。這樣做對孩子來說到底對不對?曦曦媽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夠去仔細想一想。

相關焦點

  • 兒子抱著超市玩具不撒手,媽媽的做法讓周圍人稱讚:學起來!
    父母都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成為最優秀的,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用心。別人家有的,自己家孩子也有。興趣班、早教班都給孩子報名。就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懂事的人。可有些時候總是事與願違,孩子沒有長成越來越聽話的樣子,反而各種撒潑無理取鬧學了一大堆。父母一不順孩子的心就被孩子的「獅吼功」圍繞著。
  • 孩子看著新買的玩具發呆,媽媽趕緊過去關心,孩子:把它扔了吧
    不排除這種做法的可行性,但肯定的是有些孩子隱藏了活波好動的性格、無人比擬的創造力以及未來無限的可能,他們變得小心翼翼、沒有主見、隨波逐流,不知道孩子以後會是怎樣的結局。作為家長該怎麼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呢?
  • 孩子想買玩具,不買耍賴怎麼辦?這位日本爸爸的做法亮了
    這個場景,相信是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的,不少人也為此一籌莫展,打也打過,罵也罵過,作用都不大,看起來,大人有時還不是小孩子的對手啊! 不過,近日一位日本爸爸腦洞大開的做法,給了我們不少啟示。
  • 玩具店兒子想買玩具,爸爸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的做法,驚豔全場
    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家長礙於顏面會無奈將玩具買下,有些家長則是苦口婆心說教一番,最後拉著哭鬧的孩子離開。不過有一位爸爸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的做法,可以說是驚豔了全場。這位爸爸帶兒子去超市裡採購,走到玩具區域的時候果不其然,孩子馬上開始向其索要玩具。看到玩具的高價以及想到家裡也有同款玩具,爸爸自然是不想買給兒子的。
  • 媽媽為娃上學被騙,每天帶娃假裝上學,孩子:為啥我上不了學?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媽媽五年前託人給娃辦上學,對方說的所有謊言她都信了,只要能讓娃上學,10萬、20萬,對方要多少她都給,結果未辦成,她害怕孩子爸爸的暴脾氣,不敢給孩子爸爸說,於是,選擇繼續相信騙子,5年間帶孩子早出晚歸,假裝送娃上學,如今孩子已經12歲了,連真正的學校門都沒進過。
  •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家長的回答很重要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想學,但是堅持不了多久,孩子就失去了耐心和興趣,不想學了。當聽到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家長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大部分家長會批評孩子,逼迫孩子繼續學下去。很少有家長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沒有顧忌到孩子「不想學」背後的原因。
  • 孩子想放棄學琴時,作為父母的你該怎麼辦?
    這一點在學樂器上,尤為明顯。父母的一個心軟,可能就是孩子一輩子的遺憾有個孩子媽媽曾痛心疾首地說:孩子小時候上興趣班,換過很多,沒有一個堅持下來。那時總覺得,那些靠大人逼著才學的孩子,一點兒也不幸福。後來孩子上興趣班說放棄就放棄的習慣,延續到了正式上學,還滲透到生活裡,最終孩子一無所長。如果小時候逼孩子一把,可能現在的生活就不會碌碌無為,當時只想著孩子快樂就好,結果反而耽誤了孩子。
  • 人見人愛的萬茜背後,是什麼神仙原生家庭?父母都該學一學!
    另一位則說:「我還是喜歡萬茜萬老闆,如果女兒能活成萬茜那麼人見人愛,也算是教育成功了!」平時不追星的我,因為家有上一年級的妹妹,也常常被閨蜜們安利到耳朵起繭。當天晚上追了兩期節目,發現萬茜小姐姐還真是個「妙人」。
  • 寶寶3歲了,希望通過玩具讓孩子愛上學習,媽媽的該如何挑玩具?
    大多都是不同類型的玩具,寶寶看到自己的禮物後玩得開心極了。新奇的玩具極大地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可是好景不長,媽媽發現寶寶對這些玩具一下就失去了興趣。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不好玩",其實寶寶這種喜新厭舊的表現還是出現的挺頻繁的。媽媽們各自有應付的招數。第一種,把玩具藏起來,控制孩子玩具的數量。
  • 孩子學英語要請外教?家長走好這「五部曲」,學英語其實沒那麼難
    文|空谷幽蘭孩子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沐沐三歲的時候,媽媽就為了他的教育之路做好了安排,學英語是第一步,她媽媽覺得從小就把英語底子打好了,以後步入初中、高中學起來就不那麼吃力了,如果條件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出國留學。
  • 幾歲送孩子學畫畫不會扼殺孩子想像力?專家建議,9歲前不要培訓
    剛看到一個帖子,說「孩子4歲了,很喜歡畫畫,老婆想給孩子報名學畫畫,但是覺得孩子年齡太小了,問有沒有必要?」很多網友說可以送孩子去培訓班學習繪畫,但我的建議恰恰相反,4歲還是不要送孩子去學什麼繪畫,甚至9歲前送孩子去學畫畫都要慎重。
  • 超簡單的製作貓咪玩具方法,手殘黨毫無壓力,趕快學起來
    許多鏟屎官都有同樣的苦惱,精挑細選給主子買的玩具,但它們往往玩兒上三分鐘就膩了,扔到一邊再也不會看一眼。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兩種超簡單的貓咪玩具製作方法,隨手就能做,花樣還不少,趕快學起來給主子做一個心意滿滿的玩具吧~先來介紹第一種準備材料:彩色羽毛、紅酒塞、扭扭棒、乳膠或水晶膠做法:用剪刀或者錐子在紅酒塞上扎一個洞,洞中擠入適量膠水,然後將幾根羽毛插入紅酒塞,或者將扭扭棒扭成喜歡的形狀插入紅酒塞即可。
  • 「媽媽,我不想學了!」孩子厭學,不是墮落,真是無奈!
    媽媽說:女兒上初一沒多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孩子有割腕現象,我並沒有在意,當時學校流行傷疤風,我以為孩子就是玩玩的,而且孩子膽子小,我不相信孩子能做傻事。 最近一次和孩子談崩,孩子跑到了窗邊,媽媽:「你跳吧,我和你一起跳!」嚇得孩子直哆嗦。
  • 範文:學時代楷模,向英雄致敬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你所在的單位決定舉辦一場以「學新時代楷模,做自己的英雄」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如果你是參賽人員,請聯繫實際,寫一份演講稿。 學時代楷模 向英雄致敬 不久前,四川木裡消防員逆火而上,不顧生死,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他們一往無前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可以說,他們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英雄,新時代更是英雄輩出,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自己的英雄」。新徵程上,如何弘揚英雄精神?
  • 從小培養孩子學樂器,讓孩子思維獲得鍛鍊,學習成績將會更優秀
    琴琴的媽媽麗雯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她眼見著琴琴的同學成績一直追趕上來,可是琴琴成績卻沒有多大的漲幅。麗雯覺得可能是因為孩子將大量的時間放在練琴上了,學習時間下降,才導致成績沒有上漲。因此,有一階段,麗雯停掉了琴琴的鋼琴課,給孩子報了幾個學習輔導班。本以為這樣做了,孩子成績會有所提升,可是沒過一個學期,孩子成績下滑很嚴重。
  • 孩子抱著玩具不肯鬆手,看3種媽媽的應對方式,你是哪一種?
    媽媽看到盧比拿著槍跑走了,趕緊追出去,把他拉回店裡。這時候如何應對孩子的這種對玩具的需求非常重要,這影響孩子的性格。第一種媽媽的做法是: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第二種媽媽的做法是: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媽媽回應到:「我知道你特別想要這個玩具槍,但是媽媽今天沒有帶夠錢。」盧比:可是,媽媽我很想要。
  • 送孩子學畫畫不會扼殺孩子想像力?究竟幾歲開始學最好
    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懂得多一點,會的多一點,就會送孩子去各種興趣班,那繪畫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首選了。繪畫可以培養孩子藝術氣息,小朋友的想像力也是很豐富的,很多家長都選擇從小抓起培養孩子的繪畫天賦。那有不少家長就會有一個疑問,孩子幾歲可以開始學畫畫?是越早越好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到底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繪畫。如何教孩子畫畫無論孩子做什麼, 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 「他搶我的玩具!」孩子這樣說時,兩個寶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
    怎麼才能教會孩子分享,對很多媽媽來說是個難題。我們經常教孩子要大方點,把玩具讓給弟弟或者妹妹玩。但是發現,有時候教了孩子,反而變得更加自私。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是用錯了方法。來說兩個寶媽的例子。這天是周末,媽媽帶著3歲多的女兒小美到自己朋友家去玩。
  • 孩子要不要學?其中的利弊?
    原創:牛媽彭小蹦比如這位清華本碩的網友,別人家孩子(現在是別人家爸爸):他認為,珠心算是所有應試教育學的技能裡最有用的一個,沒有之一:但是他並不推薦現在的家長去機構學,主要是認為機構魚龍混雜:我最後還是想弱弱滴補充一句,畢竟是清華的學霸
  • 這幾種中式點心的做法,學起來很容易,趕緊收藏起來吧
    宮廷桃酥,乃經典中式點心之一,記得小時候隨媽媽拜年送禮總是少不了買盒桃酥送人,嘗一塊香酥可口,美味掉渣,真是太好吃了!而其實,除了宮廷桃酥外,還有其他的不錯糕點。比如這幾種中式點心的做法,學起來很容易,趕緊收藏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