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那些失傳已久的童謠:上路尋謠,才知上海有多大

2020-11-21 新華網上海站

    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一批最有影響力的民謠歌手,連續兩晚齊聚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為觀眾帶來《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在昨晚的《回到民謠:尋謠計劃上海站專場音樂會》上,《救枯苗》《浦東搖籃曲》《四句頭山歌》等失傳已久的上海本土童謠,面向上海市民首次公演。這些童謠的記錄者倪明生、奚保國、蘇杏娟三位八旬老人在演出現場,與兒童樂團「大炸彈樂隊」和民謠音樂人同臺演唱,呈現了更地道的滬語味道和上海情懷。

    「尋謠計劃」始於2018年8月,音樂人小河和他的團隊在全國範圍內對老童謠進行挖掘和新編,把那些故土的聲音用最自然美好的方式,傳遞給在城市中生活的年輕人和孩子們。上海是「尋謠計劃」繼北京、長沙與杭州之後到訪的第四座城市,除了萬曉利、周雲蓬、張瑋瑋、莫西子詩,不少定居上海的跨界音樂人與藝術家也加盟了演出的樂隊陣容,包括前「頂樓的馬戲團」樂隊主唱陸晨,新銳音樂人孫大肆,嘻哈歌手小老虎、ChaCha等。

    童謠大多年代久遠,既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又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和居住者的遷徙而失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本來以為上海太容易找童謠了,真正去找才發現沒那麼容易。身為上海人,直到和小河一起為尋找民謠到處跑,才知道上海有多大。」陸晨如此感嘆。隨著一代代老人離去,一首首童謠也在消失。他曾遍尋不獲,卻在做飯時無意哼唱出了兒時他父親在做飯時同樣哼過的一曲《生蛋歌》,對童謠也有了不同的體會。

    小河接受採訪時哼唱了一段從老人那裡傳承的青浦童謠,曲中有一段拍子節奏非常自由,變化多端。「這些旋律太特別了,是那個人有了在那片時空特定的心境才這麼唱的,不是寫歌寫譜子給你,心境註定了他的旋律不一樣,那是特別珍貴的東西。我們尋找童謠,就是讓童謠作為線索,通過錄音回到那個時空。這樣的旋律可能很難學,但某一天你觸發了心境,突然就能哼出來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代人大多生活在大都市中,整日與網際網路、新媒體為伍,「復活」那些即將消逝的童謠,並以今天的方式唱響、傳承,能勾起人與人、時光與時光之間自然美好的連接,並以此觀照本土的社區變遷史,以及地域文化的歷史由來。民謠雖然不像大眾流行音樂一樣,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但是民謠生於自然,又通過自然的方式創作出來,民謠音樂中那些純真質樸的東西是非常寶貴的。

    而對於劇場人來說,類似「尋謠計劃」這樣的演出還有另一層意義。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說: 「疫情給文化演出場館帶來巨大的變化,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掘本土藝術和藝術家,服務本土觀眾。」兩場演出在開票後短短一天內即宣布售罄,從某種角度正說明了市場對於此類演出的需求。(記者 吳鈺

相關焦點

  • 民謠「神仙陣容」齊聚上海,復活那些失傳已久的童謠:上路尋謠,才...
    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這個時代最擲地有聲的民謠名字,今明兩晚齊聚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為觀眾帶來《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不僅唱響《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不會說話的愛情》《森林裡的一棵樹》《米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等經典曲目,也為市民帶回了多首失傳已久的上海本土童謠。
  • 小河X王爍:好的童謠理應改變更多的人
    王爍介紹說,《尋謠記》的創作開始於尋謠計劃北京站「胡同童謠」項目即將結束的時候,為了完成這本書,他花費近一年的時間重走尋謠的公園,重訪尋謠的老人,將這些尋找的經歷、尋來的故事與「尋謠計劃」的真實故事融合到一起,「想了一年,做了一年」。《尋謠記》,王爍著,千尋丨晨光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 尋找「童年的迴響」快手聯手音樂人小河上線童謠主題音樂會
    「丟手絹,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後面……」、「盧溝橋,盧溝河,盧溝橋上獅子多,橋上獅子數不清……」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謠,它們是無數人心中純真的童年記憶。3月4日,在快手,將有一檔獨特的線上音樂會——「童年的迴響」音樂會。
  • 中國音樂圈鬼才歌手小河,拯救中國童謠
    編輯 | 倪蒹葭小河在公園尋謠每天早晨8點,背著阮琴的小河會走進上海某個公園,悄悄靠近大爺大媽聚集的地方,聽聽他們在聊什麼,自然加入話題,再開始問:我們是收集上海老童謠的,你們有沒有記得小時候唱的童謠?
  • 音樂人小河尋找全國消失的童謠:「這是我目前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從2018年到現在,小河聚集了一個小團隊,靠跑斷腿這種「最笨」的方式去四處奔波尋找童謠。他們已經走過了北京、長沙、杭州、上海等4個城市,採訪了200多位老人,採集民間歌謠資料300餘份,從中提取活化出30多首美妙動人可以傳遞給今天以及未來孩子的本土童謠。
  • 失傳已久的武林秘籍再現……
    失傳已久的武林秘籍再現…… 2020-10-27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年民謠男歌手們:童謠,民謠,以及修補生活
    「媽媽再給我唱首歌吧/就唱你教給我的童謠/雖然我現在長大了/可那支童謠我忘了」(《媽媽》)。歌裡的書包、吉他、北京、天涯海角,又幽幽地映出那段時間的影子,萬曉利有幾年的時間,我對這些擁有共同過去,彼此緊密相連的中年民謠歌手們感到厭煩。他們總是唱那幾首歌,講那段時期的故事,不同僅在於有時候用幽默的語氣,有時候充滿深深的懷念。
  • 尋找那些老童謠,漫畫家王爍畫出一個個溫暖的故事
    《尋謠記》的創作開始於「尋謠計劃」北京站「胡同童謠」項目即將結束的時候,漫畫家王爍談到,這是一本「想了一年,做了一年」的書。他花費近一年的時間重走尋謠的公園,重訪尋謠的老人,並將這些尋找的經歷、尋來的故事與「尋謠計劃」的真實故事融合到一起,畫成了一個個小而溫暖的故事。
  • 特殊時期,理髮師們使出失傳已久的「武林絕學」
    」為了攻關這個難題,各地的Tony老師們使出了失傳已久的行業絕活,我們來看看吧:絕活1:【理髮師用1米長柄幫顧客剃頭髮】疫情當下,理髮店逐步復工,理髮師們為了安全,祭出珍藏已久的行業絕活
  • 妙趣橫生的平原童謠
    文|陳靜位於魯西北的山東省平原縣人傑地靈,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謠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過去物質生活極為匱乏年代的孩子們最喜愛的精神食糧。如今時過境遷,放學可以坐在電腦、電視前,忙著學舞蹈、學畫畫的孩子們已離童謠越來越遠,許多好聽、好玩、好記的童謠已近乎失傳,筆者尋訪了多位老人,慢慢尋覓著童謠的時代印跡,小有收穫,與大家共賞。
  • 江湖失傳已久的十五種武功秘籍,練就武林高手的武林秘籍200本
    有一年冬天,取暖用的火爐,煤氣。師父和他的一眾徒弟,有死有傷。師父經搶救算是保住一條命,但是煤氣對人的神經損傷很大,師父關閉了武館,回到了老家。師父武功到底有多高?我真沒見過。聽人跟我將,有一次師父跟人打架,一米八的一個壯漢,讓師傅一個擒拿,然後抓起來舉過頭頂扔到了一條2米寬的河對岸。這是真事。師父身形偉岸,身架挺拔,無論何時都有一種氣度。
  • 瀘州兒歌童謠快要失傳了,這事你先不要犟,看沽酒客怎麼說?
    關於童謠也可以說是兒歌,全國各地都有,多數來自民間編撰,口耳相傳,根據各地的民風民俗,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之一。其實早在周朝尹吉甫時代,他開始編撰《詩經》開始就已經在採集民間詩歌了,其實這裡也有很多童謠。
  • 火影:一輩子只能用一次的五種忍術,四個已失傳,佐助掌握一種
    相信在座各位也都是火影的老司機了吧,我們知道火影到現在也已經更新了十多年了,也是非常火的一部動漫了,而在火影中也是有著很多強大的忍術,而今天呢二蛋為大家盤點了火影中那些一輩子只能用一次的五種忍術,你們知道幾個呢?
  • 植物大戰殭屍2:殭屍從天而降,功夫失傳已久,毀滅菇瑟瑟發抖
    植物大戰殭屍是一款很有意義的遊戲,不僅能帶給我們娛樂體驗,也能打發時間。玩了很久的小夥伴都知道,魔術菇是很厲害的傢伙,然而也有些很厲害的殭屍,技能功能太變態,有時候毀滅菇見了都會瑟瑟發抖。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飛艇殭屍,它能夠運營殭屍往後排進攻。
  • 【韓博】失傳已久,毛澤東《心之力》驚現於世
    由此文便可感知,其尚未走出校門,即已具有驚世駭俗的真知灼見。當年這篇被楊濟昌老師判為滿分的作文,曾在湖南長沙一師中廣為流傳和謄抄,但後來一度失傳,今終於在毛澤東當年湖南一師同學的後代那裡重現。依此件所附按語可知,這便是當年一師同學手抄稿之一。按語中「毛奇」,即當年同學對毛澤東尊稱。毛澤東為中華神洲改天換地拼搏一生,實自青少年立志始。
  • 為什麼說,內家拳勁的練法已失傳?
    在大城市中,楊氏位於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現代著名的楊振鐸的太極大師,楊澄甫的兒子,他的拳也是在二哥和其他師叔的指導下傳下來的,但是楊振鐸的兒子並不練拳,因為當時的政治因素,武術是一個敏感的東西。杭州牛春明的楊氏太極拳脈絡,也有相應的特點。但是總是有一些星星之火在悄悄地傳播下去。像北京汪脈、四川李雅軒、臺灣鄭曼青、上海八大門派都有傳人。
  • 貴州七旬老人32年「復活」失傳黑沙陶技藝
    貴州清鎮雕刻師胡正德「尋根」貴州失傳已久的黑砂陶技藝,歷時32年創新研發出工藝精美的「犁倭黑砂陶」,取得國家發明專利,並先後被列入貴陽市、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前,記者來到他的黑砂陶作坊,探訪其苦心專研黑砂陶技藝背後的故事。【現場聲】陶泥提煉作坊裡,胡正德正指導工人用機器提煉陶泥,他告訴記者,黑砂陶製作工序繁雜,陶泥提煉只是百餘道工序中的其一。
  • 上海「清代鋼船」啟動修復,其百年鉚釘水密技藝已失傳
    近日,作為中國航海博物館重點文物之一,「牛莊燈船」的搶救性修復保護項目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正式開工。 12月23日,燈船四周已搭起腳手架,修復工作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