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明明是有兒子的,為何要傳位給弟弟朱由檢?

2021-01-08 劉素珍說歷史

公元1627年8月,天啟皇帝朱由校在西苑遊船戲水時,意外跌入水中,驚慌失措,精神萎靡,終日臥床不起,身體狀況日益惡化,連太醫也無計可施。

兵部侍郎霍維華當時手裡拿著一劑「仙方」,叫做「靈露飲」,據說能治百病。而且天啟皇帝身體已有傷,太醫也無計可施,霍維華知道自己加官入爵的機會來了。於是趕忙將《仙方》送給當時的九千歲高齡的魏忠賢,然後等待朱由校醫治病除,封賞自己。

但霍維華卻不知道,這種「靈露飲」根本不是什麼仙藥。它只是普通的蒸餾米湯,根本沒有任何治療作用。

最後,朱由校在當月22日,在乾清宮駕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製藥廠的炊具如不清洗,就有可能含有重金屬,從而導致「靈露飲」含有毒素。是故朱由校之後身體狀況惡化,可能是「靈露飲」所致。

以此角度來看天啟皇帝的駕崩,從落水生病,到醫治仙藥,似乎都是一場謀殺。所以,有很多人認為,天啟皇帝是被魏忠賢害死的。

是的,這只是一種推測,它仍然是一種不太可信的推測。一是從歷史資料中找不到相關的證據;第二,魏忠賢當時之所以能夠大權獨攬,全靠天啟皇帝的一身本領,他沒有理由去殺自己的貴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進獻了「仙方」的霍維華,也曾一度受到天啟皇帝的封賞,被封為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因此,朱由校的死亡很可能是由於落水後的身體問題所致,並引發一系列併發症。

而且朱由校死後,自己的弟弟朱由檢繼承了王位,是為崇禎皇帝。關於朱由校為什麼會被選為皇位繼承人,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當時朱由校沒有子嗣,只能從自己的兄弟中選擇。自然,朱由校原本是有兒子的,不過還是三個。可是命運弄人,朱由校的兒子個個都夭折了。第一個長子朱慈燃,生下來就是個死胎;第二個兒子朱慈安,也是不久就夭折了。僅僅三個兒子朱慈炅還算正常,生後一直過著好日子。但好巧不巧,在其半歲時,遇上王恭廠大爆炸,驚恐過度而死。

實際上,朱由校不僅只有兒子夭折了,他的三個女兒也都在襁褓中夭折了。三子三女,都已夭折,必須說,朱由校的生活真是悲慘極了。

但是,根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即使是朱由校已絕嗣,朱由檢也無權當皇帝。因他只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母親又不是皇后。像朱由檢這樣沒有嫡系血統的人,根本輪不到他繼位。

然而朱由檢的運氣似乎還不錯。明光宗朱常洛共有七子,其中嫡長朱由校為帝,其餘六子,除信王朱由檢外,均已夭折,在世時間最長的皇三子朱由楫,死時也不過七歲。因此,在朱由校駕崩的時候,光宗一脈只剩下朱由檢這個兒子,簡直就是天選之子,誰能不做皇帝呢?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為兄弟大多已逝,再加上明朝嫡長子繼承制,杜絕了皇子之間的權力爭奪戰。兩兄弟之間的關係,朱由校和朱由檢還不錯,朱由校對他這個弟弟非常寵愛。傳說朱由檢小的時候,見哥哥坐在龍椅上,覺得很有威風,就問哥哥朱由校,這個皇帝的位子是否可以讓他坐。

這個本來應該是大逆不道的話,朱由校卻當著眾人的面毫不在意。朱由檢不但沒有責怪他,還高興地答道:「是啊。「等我再幹幾年,讓你去做吧!」也許朱由校當時只是開個玩笑,但不料後來卻應驗了。

若此流言屬實,那麼可真應了「一語成讖」這四個字。而且從以後的歷史發展來看,崇禎的確是個好皇帝。即位後一直很努力,勤政節儉,割據閹黨,兢兢業業十七年,只為中興大明王朝。儘管縱觀朱由檢的皇帝生涯,稍顯平庸,而明朝最終在他手中滅亡,這也不能全怪他,因為他從哥哥手中接過的東西本身就是一團糟。大明帝國,那時已是破爛不堪,腐朽不堪。

那時候,後金雄踞遼東,聯合蒙古,出沒長城。它們像一把懸在空中的寶劍,隨時威脅著大明王朝的統治。而且面對這樣的威脅,武備廢弛的明朝根本無計可施,只能依靠關中城牆的地利優勢,苦苦支撐。

誠然,與外患相比,崇禎最大的難題是內憂。萬曆、天啟兩任皇帝廢黜朝政,魏忠賢、東林黨爭不斷,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地方民生困苦。而且,小冰河時代帶來的天災還沒有結束,以致餓魚遍地,民亂四起。這樣大的災難,大明王朝已經是病入膏肓,風雨飄搖,只靠一個半路出家的朱由檢,實在是力不從心。那就像是一副爛牌,被交到了一個有技巧的人手裡,你還能指望他打得漂亮嗎?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吧!

相關焦點

  • 明朝天啟皇帝為何傳位給弟弟崇禎,難道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嗎?
    有明一朝,一共存在過十六個皇帝。而在明朝後期,卻難出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明朝中後期的皇帝,看起來對很多事情都很擅長,但唯獨做皇帝卻沒啥興趣。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木匠皇帝」。
  • 為何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友弟恭,朱祁鎮和朱祁鈺卻兄弟反目?
    那麼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兄弟倆的關係,又為何能夠從始至終的兄友弟恭呢?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倆的關係能夠從一而終,一直以兄友弟恭的形象展示給世人,關鍵在於朱由校無後。朱由檢之所以一直在朱由校面前表現出一個好弟弟的形象,說到底也是無奈之下的一種權宜之計。
  • 如果他不死,或許明朝不會這麼快就滅亡
    朱常洛 明朝末年,東林黨和閹黨爭鬥激烈,皇權岌岌可危。萬曆皇帝偏愛鄭貴妃,因此想傳位於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洛為了保全自己和兒子,所以就想讓朱由校一輩子平平淡淡,遠離權力漩渦,不讓他出閣學習。朱由校每天都很無聊,於是就喜歡上了做木工活,這便是他這個愛好的由來。 有人說朱由校是個文盲,其實這也是個誤解。雖然名義上朱由校沒讀過書,但是從小都有內臣教他讀書,還有「帝師」孫承宗這樣的儒學大家教導。所以,天啟皇帝不但不是文盲,還受過高等教育。
  • 天啟皇帝病危召見親弟,在屏風後的皇后為何忍不住衝了出來,逆轉
    大明天啟七年八月,熹宗皇帝朱由校病危,在位七年,一直無子,龍馭上賓之後,將由誰來繼承皇位,成了大問題。 魏忠賢當時權傾朝野,皇帝在他掌控之中,但是,他也無法確保新的繼承人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未來的不確定因素令魏忠賢異常著急,他一方面到處搞偏方給皇帝治病,希望天啟皇帝能夠轉危為安;另一方面則打起了建立魏家天下的主意。
  • 魏忠賢號稱九千歲,在天啟年間權傾朝野,為何卻被朱由檢輕鬆扳倒
    公元1627年八月,明熹宗駕崩,由於沒有子嗣的緣故,故而在遺詔上將皇位傳給了時年18歲的信王朱由檢,是為明思宗。但是在朱由檢登基稱帝以後,卻並沒有接受明熹宗彌留之際提議的「魏忠賢可計大事」的提議,而是針對宦官展開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核心目標便是魏忠賢。
  • 明朝歷史上三位藩王承繼大統,有的勵精圖治,有的含恨千古
    中後期許多皇帝不上朝,可國家機器依舊正常運轉;明代的歷史上,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有三位是藩王承繼大統。有的勵精圖治,也有的含恨千古。分別是永樂,嘉靖,崇禎。他們三人所做的歷史貢獻都不一樣,後代的評價也不相同。
  • 從教育缺失角度看朱由校,從皇帝到全能型木工,如此奇葩的背後隱藏...
    公元1626 年,如同往常一樣,天啟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宮吃早點,突然大殿震動,皇帝他扔下飯碗,向交泰殿跑去。結果朱由校的貼身侍衛腦頂被砸裂。朱由校一人跑入交泰殿,躲到大殿的一張桌子下,不滿周歲的皇太子朱慈炅也在這場災難中被砸死。這場神秘爆炸,被當時人稱作「天啟大爆炸」是一次「古今未有之變」,朱由校成功僥倖逃命,堪稱幸運。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
  • 有皇帝畫畫,也有皇帝愛詩詞,那你知道有位愛木頭活兒的皇帝嗎?
    眾所周知,中華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淵遠歷史,數千年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王朝更迭,出現過的皇帝就有好幾百位。這些皇帝的愛好也各不相同,有愛好音樂戲曲的李存勖,有愛好詩詞的李煜,也有愛好畫畫的趙佶,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喜歡做木工的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 明朝皇帝列表
    朱元璋 朱元璋,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 1368年稱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於1398年,時年71歲。
  • 明朝天啟大爆炸:一場故意誇大爆炸威力的政治作秀
    天啟是明朝倒數第二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天啟六年(1626 年),在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廠的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了一場爆炸事故。關於這場爆炸,許多史料中都有相當的描寫。比如《明實錄·熹宗實錄》、《國榷》、宦官劉若愚所著《酌中志》。而記錄最為詳細的是《天變邸抄》。
  • 皇帝的弟弟和侄子誰更優先繼承大統?
    個人認為,皇帝在沒有皇嗣的情況下王朝處在相對平穩安定的情況下,侄子繼位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是處於戰亂或是緊急狀態時弟弟繼位的可能性大一些,但並不是絕對,這與其所處的時代,朝局的變化和背後的政治力量有很大關係。不管是皇帝的弟弟還是皇帝的侄子繼承皇位,都是要有嚴格的前提條件的。
  • 魏忠賢在明末隻手遮天,為何卻鬥不過剛繼位,年僅17歲的崇禎?
    ——《老子》 明朝魏忠賢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大太監之一了。他在明朝天啟年間權傾一時。古代皇帝被人稱為「萬歲」,他卻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以至於當時的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然而,儘管魏忠賢隻手遮天,誰都不放在眼裡,可當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迅速將他拿下。魏忠賢為何鬥不過17歲的崇禎皇帝?
  • 此人幼年爬上龍椅,對著皇帝說「我也想坐」,皇帝的回答一語成讖
    這樣,在兄弟天啟和兄弟崇禎之間,就顯得溫文爾雅了。弟弟朱由校自幼淘氣,不愛讀書,大字不識幾個。因母親王氏過世較早,念及皇孫朱由學校幼年,祖父萬曆讓宮中大臣李氏撫養他。對於李氏來說,朱由校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再疼愛也疼愛不到哪裡去——想要從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那裡得到母愛,這一心願是無法實現的。
  • 為明朝的無能背黑鍋,他不死明朝不滅?帶你了解一個有能力的太監
    在當時那個特殊朝廷環境中,便有了這個罪大惡極但卻非常有能力的太監,他本就是個無賴,憑藉著自己的機靈潑賴,很快巴結了一位大太監魏朝。但他卻恩將仇報,為了能勾搭客氏,私自假傳聖旨,將魏朝流放到鳳陽,並找人將他刺殺,客氏當時是朱由校的乳母,很有地位。
  • 為何「天啟不死,大明不滅」?倘若給其二十年,未必不能力挽狂瀾
    明朝歷經十六位皇帝,其中有的皇帝憑藉突出的功績而被人傳頌,有的皇帝因為一些緋聞軼事而被人熟知,還有的皇帝因為特殊的個人愛好而被人津津樂道,而喜愛做木匠活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是其中之一。天啟皇帝朱由校,在後世人眼裡,只覺得他是一個手藝人,光會和木頭鋸子打交道,以至於有了一個「木匠皇帝」的戲稱。然而,歷史上的天啟皇帝真的是一個只會木匠活的昏君嗎?
  • 天啟駕崩,崇禎登基,魏忠賢為他自己「選擇」了最終的「掘墓人」
    明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年僅23歲的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檢隨即登上了皇位,這便是歷史上明思宗崇禎皇帝。天啟皇帝之所以要選擇「兄終弟及」的方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朱由檢,而不是按照「父死子繼」的傳統讓自己的皇子繼承皇位,原因還是在於朱由校本身誕育的皇子數量就非常的少,並且在他去世後的時候,這些皇子也都無一健在,於是乎他只能安排弟弟朱由檢來做自己的繼任者。
  •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只葬了13位皇帝?另外3人是沒資格嗎
    朱厚熜、朱載坖、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少的是三個,那就是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至於他們為什麼沒在裡面原因各有不同,首先,明皇陵並不止一個,算起來是有四個。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納悶了,不是只差三位皇帝,為什麼是四個?其中也是有原因的,這四個分別是明十三陵、明皇陵、明孝陵以及明顯陵。
  • 明朝帝位三次易主是哪三次?
    說起我國歷史上的明朝,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所建立的王朝。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到亡國之君朱由檢,明朝一共是經歷了16位皇帝,共經過了276年歷史。明朝是繼漢唐以來又一次屬於漢人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哪個方面來講,明朝都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 天氣變冷有多可怕:明朝亡於小冰河期?
    文/石建房01風雨飄搖1627年,明天啟七年,八月的紫禁城失去了往時的喧鬧,顯得肅穆而莊嚴,這個古老的帝國剛剛送走了它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享年僅二十三歲,而僅有的三子三女也都比他們的父親先走了一步,根據遺詔,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檢成為了龐大帝國新的領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