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在明末隻手遮天,為何卻鬥不過剛繼位,年僅17歲的崇禎?

2020-12-03 騰訊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明朝魏忠賢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大太監之一了。他在明朝天啟年間權傾一時。古代皇帝被人稱為「萬歲」,他卻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以至於當時的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然而,儘管魏忠賢隻手遮天,誰都不放在眼裡,可當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迅速將他拿下。魏忠賢為何鬥不過17歲的崇禎皇帝?

魏忠賢生於明朝隆慶二年(西曆1568年),出身貧寒,以至於目不識丁,並且,又有著好逸惡勞的惡習。最終,衣食無著的情況下,魏忠賢在萬曆時代,進宮做了太監,勉強混口飯吃。

魏忠賢雖然沒文化,但天賦異稟,記憶力超強,並且擅長鑽營之道,具備較高的智商。因此進宮後,很快發展出了不少優質的人脈。

其實,從朱元璋開始,明朝就對太監的權力進行了限制。朱元璋規定太監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幹預政事,對他們控制很嚴。還制了一塊鐵牌放在宮門,明文規定「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只不過,從明成祖朱棣以後的那些皇帝,或者為了感謝太監的幫助,或者為了對抗文官集團,使得太監逐步得到重視。太監的權力變得更大,「內臣不得幹預政事」基本上成了一紙空文。這是魏忠賢得以崛起的大背景。魏忠賢之所以能夠獲得那麼大的權力,還得益於天啟皇帝的特殊性。

天啟皇帝登基後,非常喜愛魏忠賢,逐漸將很多權力委任給魏忠賢掌握,以至於到天啟帝在位後期,魏忠賢有了「九千歲」的別稱。對於明帝國的官僚來說,在這時候,與其討好天啟皇帝,不如討好魏忠賢。魏忠賢從一個白丁混混,混到帝國的九千歲,這一人生成就,在任何時代都堪稱勵志。

明朝天啟七年(西曆1627年),天啟帝駕崩。由於天啟帝膝下沒有兒孫,於是,按照宗法制度,皇位有天啟帝的弟弟、泰昌帝的另一個兒子——年僅17歲的朱由檢來繼位,是為崇禎帝。

崇禎皇帝與朱由校的性格完全相反。朱由校不關心軍國大事,崇禎則事必躬親;朱由校信任太監,崇禎則相對更信任文官;朱由校做事大大咧咧,崇禎則城府很深……這就註定了,一旦崇禎皇帝掌權,魏忠賢的下場就不妙了。

崇禎帝登基前夕,得到天啟皇后的勸說,於是進宮以後,嚴防魏忠賢的謀害,並開始策劃對付魏忠一黨賢,而魏忠賢,也在天啟七年的年底畏罪自殺,沒能活到崇禎元年的到來。

之後崇禎帝在朝廷裡,陸續展開了一些清洗,最終在崇禎二年(西曆1629年),徹底清洗掉魏忠賢的勢力。

只是,讓很多人感到費解的是,昔日漢獻帝、魏廢帝曹芳等君王,也曾考慮從權臣手裡奪回權力,但最終以失敗收場,唐朝唐文宗為了從宦官集團手裡奪回權力而策劃政變,最終也遭到失敗。而掌握大明朝政數年的魏忠賢,為什麼對一個少年毫無抵抗之力?甚至連崇禎元年都沒有熬到?

明清體制的特殊性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明清兩朝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這樣的現象,那就是除了清朝的多爾袞以外,幾乎整個明清兩朝,都找不到權臣的存在——當然,鰲拜並非權臣,也並不像文學宣傳的那樣可以欺凌康熙帝。

這是因為明朝洪武帝時代開始,洪武帝總結前朝經驗,將所有權力,都集中於皇帝一身,並將其制度化、法律化。任何政令的頒布,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如果沒有皇帝首肯,那就不能頒布。

尤其是兵權,是歷代明清帝王所牢牢掌控的。

在這種環境下,魏忠賢權力再大,也不過是來自皇帝的縱容,一旦皇帝表示收回權力,那麼魏忠賢將會成為無根之水,只能坐以待斃。

相關焦點

  • 魏忠賢隻手遮天,為何鬥不過僅17歲的崇禎帝?專家:沒有任何難度
    魏忠賢,明朝最出名的宦官之一。明熹宗時期,魏忠賢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度受寵信,人稱「九千歲」。縱觀大明一朝,魏忠賢真正做到了一手遮天,民間有雲「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後,立即就懲處了魏忠賢。
  • 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為什麼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
    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為什麼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 魏忠賢最風光的時候,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這和萬歲就差了一百歲,那些巴結魏忠賢的人都紛紛給魏忠賢立生祠,甚至還有人肉麻到說要將魏忠賢和孔子並列,可見明朝時期無恥的人有多少,只不過這一切都是有一個東西在作祟,這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而魏忠賢隻手遮天卻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也是因為皇權。
  • 魏忠賢一手遮天,號稱「九千九百歲」,為何卻鬥不過16歲的崇禎?
    如此一來,魏忠賢在朝堂上就更加的大膽了,面對反對自己的人絕不手軟,東林黨就是一個例子,一直以來都痛恨魏忠賢,可是最終還是被魏忠賢給收拾了。如此一來,朝廷官員就更加的害怕魏忠賢了,畢竟官場前途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只有順著魏忠賢才有可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討好魏忠賢,很多朝臣居然開始為魏忠賢修建生祠。最後還跟孔子同享供奉,大字不識幾個的魏忠賢竟然好意思跟孔聖人平起平坐,這真是夠諷刺的!
  • 為何崇禎一扳倒魏忠賢,大明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一種人
    在此之前曾談及在位期間沒有殺過功臣,百官為此痛哭的漢武帝劉秀,今天要說的是,被餘煜稱為「千古一帝」的崇禎皇帝。原名朱由檢,1627年接替朱由檢,當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人建立的明朝,已延續了259年,整整兩個世紀,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崇禎皇帝自然不想一個王朝覆滅,所以他勤政勵志,自強不息,是少有的賢明的末朝皇帝。
  • 作為第一個「九千九百歲」,魏忠賢大權在握,為何不廢帝自立?
    作為影視劇中常見的反派,魏忠賢可以說是被描寫的花樣百出,有的能飛簷走壁,有的甚至是一代武學宗師,當然也有的手無縛雞之力,但最終的印象就是把持朝綱,陷害忠良,為患了半個世紀。他作為第一個號稱「九千九百歲」的太監,可以說是比趙高指鹿為馬更加囂張跋扈,同時,作為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他對權力和金錢的欲望是有目共睹的,那麼為何還是不敢再進一步呢?1,來自於皇帝的權力魏忠賢本來是一賭徒,走投無路之下才自宮入宮。
  •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我們都知道,崇禎帝是一位非常勤懇的皇帝,那麼明朝在他手裡為何會滅亡?李自成的軍隊和努爾哈赤的後金軍果真戰無不勝?這其中到底又發生了哪些變故,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段歷史。 一、崇禎帝鐵腕回擊,重創魏忠賢閹黨勢力
  • 天啟駕崩,崇禎登基,魏忠賢為他自己「選擇」了最終的「掘墓人」
    明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年僅23歲的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檢隨即登上了皇位,這便是歷史上明思宗崇禎皇帝。魏忠賢與客氏禍亂後宮,致使天啟皇帝無後而終。天啟三年(1623年),魏忠賢通過一系列極為令人所不齒而又極度殘忍的手段,開始逐步走向明朝權力的中心。他一面網羅黨羽、結黨營私,大力發展自身的政治勢力,控制整個朝局,一面又大肆排除異己,並將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在內的一大批為人剛正的能臣幹吏被迫害致死。
  • 崇禎從小接受最優秀的教育,為何在政治方面被皇太極整垮了
    從年齡來說,皇太極繼位時是38歲,已經經歷了多次戰火考驗,是努爾哈赤在幾個兒子中挑選出來的,而崇禎繼位是16歲,拿汽車駕駛來打比方,他相當於看了一本汽車基本原理教材或者汽車比賽故事的小說,沒有經過訓練,然後就直接上路了。
  • 崇禎皇帝朱由檢,那與人鬥、與天鬥、與命鬥的悲情壯烈的一生
    他起年號「崇禎」,諧音「重振」,期望由他而中興,從此開啟了他與鬥人、與天鬥、與命運相鬥的悲情壯烈的一生。與人鬥崇禎皇帝就此上線了,沒有經過新手村學習治國之道,就開始了他的治國之路。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魏忠賢以及客氏黨羽,在他登記繼位的三個月後,紛紛斬殺殆盡,原本權傾朝野的宦官閹黨團體,就此宣告破例。朝堂一肅清明,雷厲風行的崇禎皇帝就此穩固了他的皇帝之權。非常棒的開頭,大吉大利。
  • 開門見煤山:崇禎皇帝17年殫精竭慮,仍阻擋不住大明王朝走向衰亡
    使得以大太監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肆虐,禍及九州。崇禎不算是"昏庸無能"的皇帝,比起明萬曆和天啟,崇禎要強了不止一點。崇禎在位17年,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想把走向衰亡的王朝拉入正軌。當然崇禎也存有諸多明顯的弱點,他剛愎自用、獨斷多疑;誅殺閹黨,整理朝綱,卻又對文武將官心存疑慮;他增加賦稅,用於平叛抗清,卻造成更多不堪重負的貧民揭竿而起……崇禎懷有中興之志,殫精竭慮,卻始終無法扶正將傾之大廈。明王朝在崇禎在位的17年間加速了衰亡。
  • 崇禎打死了惡狗,用了蠢貓,國家焉能不亡
    明末的政壇相當熱鬧,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此消彼長。魏忠賢的狠毒殘忍,殘害忠良,打擊異己,這些史料上可謂罄竹難書,絕對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加上遇到了天啟皇帝這麼一個木工技術超群,政治智商低下的主子,君臣主僕可謂「完美搭檔」。
  •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崇禎不殺魏忠賢,明朝會不會那麼快滅亡?
    如果崇禎不殺魏忠賢,明朝會不會那麼快滅亡?很多人總是喜歡說,還是魏忠賢厲害,在魏公公在的時候,八旗軍哪能越過長城啊,被我大明軍隊一頓打,只能蹲在東北的老林子裡吃人參。同時表示,閹黨專權、謀害忠良已成事實,他們雖然殘忍,但他們知道保家衛國。正所謂「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 天啟帝在位時,魏忠賢可謂權勢滔天,可最終卻敗給了一位女子
    說起魏忠賢,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老兄在明朝天啟帝一朝,可謂權勢燻天。比如,天啟帝不過號稱萬歲,而魏忠賢就要號稱九千歲。並且在天啟時代,得罪天啟帝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但如果得罪魏忠賢,那只能說十死無生。
  • 崇禎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理想主義誤朕、誤國、誤天下,崇禎是一個例子。魏忠賢好也罷、壞也罷,全看其政治上有沒有用處。人們總是有誤解,好像把「壞人」抓光了,就跑步進入太平天國了?幼稚。壞人其實存在於每個人心裡:夜黑風高,戒擼多日、又身處異國他鄉的樓主飄蕩在無人的街頭,這時前面一個剛下班走夜路的年輕母豬都極可能使樓主成為一名強姦犯。
  • 明朝天啟皇帝為何傳位給弟弟崇禎,難道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嗎?
    但是,明光宗朱常洛僅僅在位一個月就一命嗚呼,據說其死亡可能是與常年沉湎酒色有關,乃至於最終因為一顆「紅丸」撒手人寰,時年三十八歲。在明光宗朱常洛去世後,作為兄長的朱由校繼位為皇帝,是為天啟皇帝,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在繼位之時,還只有十六歲。天啟皇帝與他的弟弟朱由檢,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天啟皇帝的母親是孝和皇太后王氏,而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母親是孝純皇太后劉氏。
  • 魏忠賢與全球化
    而從永樂到崇禎,閣臣164人裡,浙江27人,江蘇22人,江西22人,河北17人,山東13人,湖廣12人,福建11人,河南10人,四川10人,安徽5人,廣東5人,山西5人,廣西2人,陝西2人,雲南1人。前三名也基本是江南人了。
  • 崇禎與袁崇煥之間的死結是什麼?當初袁崇煥為何要擅自誅殺毛文龍?
    文/趙立波 天啟二年(1622),13歲的朱由檢被封為信王,5歲喪母,10歲喪父的他雖然性情孤僻,缺乏安全感,但卻刻苦學習,不僅擅長書法、
  • 魏忠賢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為何專家們都對此保持沉默?
    當提到魏忠賢的名字時,你可能會想到的是,這是一個兇狠的叛徒,一個惡毒的太監。事實上,魏忠賢在後世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雖然魏忠賢殺了一些東林成員,擅長掌權,是一個奸臣。但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國家社會並承擔責任。他也是一位忠誠的牧師。
  • 販賣妻兒,自閹入宮,搶奪兄弟的妻子,魏忠賢做了多少惡?
    抱頭挨打的時候,他想起了在青樓和賭坊中出手闊綽太監們,他不想再過癟三一樣的生活,他也想做人上人。沒有退路了,妻女已經被賣,再說給天子當差並不丟人。賭徒的性格讓他下定決心,於是揮刀自宮,他要為自己博一個前程。進宮當太監的要求是很嚴格的,睪丸要用利刃劃開陰囊後進行摘除,陰莖直接切割不能留下。
  • 如果崇禎沒有殺大奸賊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魏將軍是人人皆知的大奸賊,大反派,這一點無可置疑,崇禎皇帝評價道:「魏忠賢擅竊國家機密,奸盜內庫,誣陷忠良,多草菅人命,狠如狼虎。」愛殺大臣的崇禎皇帝,歷來爭論不休,可是對殺魏忠賢,卻沒人說半個「不」字,無不拍手稱快,足見魏忠賢的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