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天皇,號稱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君主制度,從日本神話時代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種「家天下」的統治都已經基本結束,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民主制度。
那麼日本的天皇制度為何到現在,還一直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都知道日本天皇都要負很大責任,甚至美蘇都曾想廢掉天皇制度,但是最終還是保全了日本天皇制度,由此可見天皇對於日本的影響有多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日本天皇是怎麼來的,以及能過2000多年一直統治著日本。
天皇的一些傳說
我們都知道「徐福東渡」的故事,這個故事與日本天皇制早期的國內宣傳有很大關係。
《史記》《淮南子》中就有記載:秦朝建立後,方士徐福替秦始皇出海尋找仙藥。徐福出海尋找仙藥沒有成功,於是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和各類工匠去了荒無人煙的日本島。徐福自立為王,成為日本初代天皇,三千童男童女繁衍為日本民眾。
日本民間有許多祭祀徐福的活動,日本列島今還有四十多處與徐福有關的歷史遺蹟,比如「徐福廟」「徐福祠」等等。這些遺蹟甚至出現在本州島北端,說明有關徐福的崇拜傳播廣泛、流傳久遠。
徐福「東渡尋找仙藥」,「東渡」就是指中國的東方海外,也就是日本。日本人描述的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傳說他是日本最高神——天照大神的五世孫:當初神武天皇的祖父,也就是天照大神的孫子,曾經受命下凡來到日本九州地區管理日本,他帶著族人東徵,最後輾轉到達今天本州島的奈良縣,成為日本的開國天皇。
徐福東渡的故事就幫忙驗證了日本人的描述:隔壁中國也這麼認為東方的日本是神國,有仙山、有仙人。甚至在秦朝的時候,中國皇帝還大費周章派人來我們日本神國求取仙藥。這不正說明了天皇確確實實是神嗎?
天皇的發展史
有中國這樣一個文化吸引力巨大的實體在身邊,日本政府宣傳「天皇是神的後代」,但上到國家機構、下到生產技術,學習的都是中國的方式。日本統治者採用了很多措施,其中一個重要手段讓天皇向中國皇帝隔空唱對臺戲,以此拔高天皇的神聖地位。
中國古代皇帝號稱「真龍天子」,「龍」這種神獸,象徵著至高無上,被皇帝獨享。中國古代的皇帝是「真龍天子」,那日本就是「鳳中天皇」,也就是說,象徵日本天皇的神獸是鳳凰。北宋初年,日本天皇和朝廷開始把象徵永生不息的鳳凰,和象徵吉祥、長久的植物竹、桐合稱為「桐竹鳳凰」,用作天皇家的代表圖騰,繡在禮服上。
為什麼日本強調鳳呢?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是日本天皇希望自己能與中國的「真龍天子」平起平坐。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期,日本的一位統治者曾派使者出使魏國,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冊封這位統治者為「親魏倭王」。「倭王」指的就是日本的統治者。
在中國民間,鳳凰被稱為百鳥之王,它又名丹鳥、火鳥。鳳凰在中國古人心中的高貴位置、以及與火的緊密關係,後來更為精緻的鳳凰形象傳入日本,日本人就把它發展為一種可以與中國龍對標的符號,以此抬高日本天皇。
幕府時期的天皇
天皇號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在日本社會中享有獨特的地位,所以歷來再怎麼強大的幕府,都不能貿然取而代之。因此幕府做的事情仍然是抬高天皇位置,具體辦法是「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出自《春秋公羊傳》,意思是「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後來傳入日本,並實現本土化。
天皇過於尊貴,世俗的瑣事不應該煩勞天皇分神,幕府將軍從天皇手上接過了「大政委任權」,行使駕馭各地諸侯和武士的權力。以前幕府將軍雖然也可以憑藉武力,佔有天皇的權力,壓制地方的勢力,但有了「尊王」的論證,通過拔高天皇的神性,讓自己的世俗權力更加穩固。
日本人認為除中國王朝以外,朝鮮、琉球都是低日本一等的「藩國」。而日本列島北方的蝦夷族,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這些來到東亞地區的西歐國家更是未開化的「蠻夷」。日本人認為有神明加護,絕不能與藩國、蠻夷等同,更不接受被壓迫和威脅。所以以天皇為尊的日本必須要抵抗蠻夷,保衛國家的神聖性。
幕府時代還學著中國編纂《大日本史》,他們普遍認為:日本之所以能走出戰亂,享受數百年的太平盛世,全都歸功於天皇與將軍之間的君臣關係順應了「天命」,社會才井然有序。「尊王攘夷」思想與幕府統治是互為因果的,相當於給幕府統治進行了一場精緻的合法性論證。不過到了幕府統治末期,隨著社會矛盾加劇,再加上幕府一連串的外交失利、內政失誤,「尊王攘夷」反而變成刺向幕府的尖刀,葬送了1000年的武士統治歷史。
近代時期的天皇
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走向上現代化之路,但是與日本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的革新不同,日本天皇制的一些內容卻顯得越來越保守。最大原因是因為日本保守派的長期執政,天皇制對於日本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天皇是日本「國家和國民統合的象徵」不可輕易打破。
再者日本社會也形成以天皇為核心的神道教,這是日本傳統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源泉。神道教的很多祭祀活動都是由男性天皇主持的,女性成員一律無法參與,直白地否認女天皇出現的合法性和正當性。日本古代曾有8位女性擔任過10任天皇,各個時期也從未明令禁止女性擔任天皇。但明治維新後,日本編訂《皇室典範》,第一章第一條就規定,只限擁有天皇血統的直系男性成員來繼承天皇之位,直接否定了女性成員的繼承權。
日本天皇的形成,不僅僅是效仿中國皇帝制度,更多的是抬高整個大和民族的地位。如今的天皇,更多是國家和國民的象徵,雖然沒有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權利,但是卻成為日本文化的精髓。天皇制在日本國民心目擁有較正面的評價,而且保守勢力仍然控制國內政治,因此天皇制度只是作為了國家象徵,思想的統一而已!
參考資料:
1、《幕府時代》
2、《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