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張遼與文丑到底誰更厲害?

2020-12-15 亭殿閣

其實在正史中,幾乎沒有武將單挑的記載,武將單挑一死,手下無論兵力多寡都會潰敗,也是演義中才有的情結。實際情況是,能夠以人海戰術去圍攻,誰傻乎乎地去單挑,被弓箭手一射就栽在戰場了。

依據正史記載,筆者印象中的唯一兩次單挑記錄,是呂布單挑李傕和關羽萬軍之中斬顏良,呂布曾經在長安城北與李傕單挑決定勝負,呂布畢竟技高一籌,用長矛刺傷了李傕,但是李傕也沒有被呂布斬殺,而是被左右軍隊救回;關羽則於萬軍之中逼近顏良(直接把周圍小兵當成空氣了)並且將他刺殺,這其中也有關羽與顏良單挑的過程。

眾所周知的是,顏良是死在關羽手上,武力不如關羽是肯定的,文丑在正史中並未記載是關羽所殺,而是中曹操埋伏而死(應該是死在亂軍之中,不然三國志記載了關羽斬顏良,卻不記載誅文丑,也不符合邏輯。)文丑與顏良齊名,想必武力相差不到哪裡去,因此,在正史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關羽武力大於顏良和文丑。

陳壽也提到:關羽、張飛皆被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也肯定了關羽的武力水平,問題在於前文已經提到,正史中唯一有單挑記錄的只有呂布、李傕、關羽、顏良四人,我們無從得知張遼的武力水平如何,張遼武力應該比不上關羽,但是是否比得上顏良、文丑,僅僅依靠正史記載,我們是得不出結論的,其實在正史中,比較單挑武力根本沒有意義,那麼在演義中,如果單挑,張遼在文丑面前能夠堅持多久呢?

三國演義記載:

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三國演義

在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張遼面對文丑根本毫無還手之力!文丑第一次射張遼,還是幸虧張遼在徐晃大叫中得到警醒,低頭閃躲過去,才只射中頭盔,假如沒有閃躲稍微不及時,文丑就一箭射穿張遼頭顱了。由此可見,文丑的射箭技術十分了得,如果說文丑第一箭,張遼還能僥倖躲過的話,文丑第二箭,張遼就避無可避,直接被射倒了,文丑還沒有與張遼單挑,僅僅依靠兩隻箭,就打敗了張遼,由此可見,張遼和文丑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在演義中,徐晃曾與顏良文丑都有交手,在面對顏良之時,徐晃還支撐了二十回合才敗退,在演義中,曹魏眾將都感到害怕不敢應戰,這眾將中,自然也包括張遼,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張遼的武力或許還不如徐晃,徐晃至少敢於挑戰顏良,而張遼卻是未戰先怯,徐晃在面對文丑之時,也是很虧敗退,而且敗退的比和顏良打的時候還快,不超過10回合,張遼在對陣顏良、文丑之時,表現還不如徐晃,可以推測張郃武力頂多與徐晃相當甚至不日徐晃。

因此,在演義中,張遼在文丑手下撐不住十回合,但是在正史中,結果就是個未知數了。

相關焦點

  • 正史上張遼陣斬烏桓單于蹋頓,關羽千軍萬馬刺死顏良,誰更厲害
    張遼與關羽都有陣斬敵方主將的戰績,如何評判張遼與關羽,孰強孰弱,誰更厲害呢? 張遼 也就是說,關羽的白馬之戰比張遼的白狼山之戰,留給敵人的時間更短,所以取得勝利的客觀條件也就越強,關羽與張遼的強弱與戰爭的客觀條件成反比,理論上是張遼取勝的難度更大
  • 關羽:「張遼武藝不在你之下,」如果張飛與張遼單挑,誰能勝出?
    曹魏有五良將,張遼名列其中並排在首位。對於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而言,他們都有著萬夫不擋之勇,是三國時期蜀國和魏國的頂尖武將,他們之間的單挑也尤為精彩。對於五虎將和五良將之間單挑能力誰勝誰負每個人看法不同,但作為當事人的關羽曾經對張飛說張遼武藝不在你之下,這句話看起來張遼單挑很強,能戰勝張飛的意思,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在正史中關羽和張遼誰更厲害?
    如今,訊息每日翻滾如潮的時代,讀、視、聽的更加便利,讓《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與三國那段歷史有關的素材、典故,越來越方便的能引起對歷史感興趣的童鞋的細讀,越來越與歷史演義類小說的腳步接近,讓更多的百姓去自我糅合、自我理解,去全面的展開新思維。
  • 三國中,張郃和張遼誰更強一些?
    張遼和昌豨都是呂布舊將,下邳城呂布覆滅後,張遼投入了曹操麾下,昌豨卻不願投降,於是張遼率軍前來平叛。張遼通過觀察發現,每次張遼巡視東海城的時候昌豨都盯著他看,似乎有話要說,而且昌豨只是守城,並不出擊,也不放箭。張遼仔細分析了昌豨這一系列反常的行為,認為昌豨肯定是想投降,但是卻怕曹操落井下石殺了他,所以心有顧忌猶豫不決。於是張遼決定自己單人獨騎進城勸降,果然事情圓滿解決,昌豨投降了曹操,皆大歡喜。
  • 三國二十四名將有四個張姓大將,誰更厲害一些?張郃屈居第三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有四個姓張的名將入列,他們是張飛、張遼、張郃、張繡,其實我個人認為西蜀名將張任也很厲害,不過由於討論的是二十四名將,所以他不在討論範圍之內。那麼這四人誰最厲害呢,如何排序呢,下面談一談我的看法,歡迎討論,當然既然是以二十四名將為藍本,那自然主要參考的是演義了。第四名:張繡歷史上的張繡是東漢末年一個風雲人物,他是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曾割據宛城成為一方軍閥。
  • 趙雲和文丑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為什麼關羽三刀就解決文丑?
    只能說三國演義,顏良文丑都能輕鬆打敗武力二流的張遼徐晃等人,跟關張趙等基本一個水平線的,可能略低一點但相差不遠,關羽斬顏良除了靠馬快,還靠劉備的一句話,劉備在顏良出徵前跟他說我二弟關羽可能在曹操那,你如果見到他就叫他回來找我,又跟他說了關羽容貌,這才使得顏良見關羽衝來時第一時間沒想交戰而想問話,結果關羽根本不管仗著馬快直接砍過來。
  • 三國大將中,趙雲和典韋誰更厲害?
    典韋大家都是知道的,作為前期曹操身邊的貼身保鏢,為保護曹操付出了自己性命,可謂盡職盡責了,而趙雲,在前期也基本是擔任劉備貼身保鏢的職責,數次挽救劉備於危難之中,那麼這兩個人到底誰的武藝更強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下。
  • 三國最厲害的將領是誰?真是演義中的無敵猛將呂布嗎?
    呂布只是《三國演義》中武力值最高的猛將,在真實歷史上最厲害(綜合起來看)要數關羽、關雲長了。後世有很多人瞧不上關羽,是因為他「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不僅被俘殺,而且使蜀漢喪失了大好局面,間接害了劉備身死,可謂百罪莫贖,即使後主劉禪都不待見他,追贈諡號「壯謬」。
  • 文丑一箭射倒了張遼,他為何不用弓箭對付關羽?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除了蜀五虎、魏五子、吳十二虎臣外,還有如呂布、顏良、文丑等天下有名的武將。呂布就不用多說了,妥妥的三國第1猛將。而顏、文也是河北袁紹麾下的實力派大將。這些人本來就非常給力,後來又經過羅老的《三國演義》流傳,一下子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名將了。
  • 太史慈被張遼射死了,張遼被丁奉射死了,名將躲不開箭
    太史慈是東吳大將,弓馬嫻熟,武藝高強,曾在神亭嶺大戰小霸王孫策,不落下風,兩個人大戰上百回合,誰也奈何不了誰,由此,太史慈名聲大振,相當於是東吳武將的標杆式人物。 本文只討論演義。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地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
  • 三國中,能單挑太史慈的猛將都有誰?至少這七人武力都不在他之下
    而在孫家陣營裡面太史慈的地位相當之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不多的他能夠被人們所銘記的原因。 太史慈勇猛,但是在演義中最不缺的就是勇猛之人。 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能夠戰勝太史慈的都有哪些人呢?就像咱們剛剛說的,三國最不缺勇猛之人,所以能夠戰勝太史慈的猛將都有誰?以下依據相關資料,簡要分析。
  • 臥龍吟:三國時期最強的三名文姓大將排名!文鴦居然是最弱的?
    說來有點湊巧,三國時期姓文的著名武將分別是文丑、文聘以及文鴦,這三人分別登場於三國前期、中期和後期,互不相識。假如把他們放在同一時期,那麼究竟是誰最強?又是誰最弱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登場於三國前期的文丑!
  • 張遼:為什麼不是第一猛將?主要是關公斬顏良太厲害了
    張遼:為什麼不是第一猛將?主要是關公斬顏良太厲害了首先張遼三國前十小編肯定認,前五小編感覺也問題不大,但是第一真有點難,下面我說原因。首先主要是關公斬顏良太厲害了。 先說一下,關公和張文遠都有臨陣戰將的記錄。
  • 三國中,華雄如果與河北四庭柱分別單挑,會是什麼結果?
    二、文丑 按照文丑的武力值,也完全能夠儕身於三國猛將排行榜的前十名。文丑的戰鬥力也相當厲害:冀州城速斬關純;磐河「 戰不十數合 」擊敗公孫瓚;殺一退三,打跑公孫瓚麾下四將;「 五六十合 」平趙雲;射掉張遼盔纓,再射倒戰馬;與徐晃大戰,後軍到來,徐晃「 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 三國戰例分析呂布和趙雲單挑究竟誰厲害
    在三國二十四武將中,呂布排名第一,趙雲排名第二,喜歡三國的人們很想知道排名第二的趙雲如果碰到排名第一的呂布會怎麼?《三國武將單挑戰力分析》第003期:呂布和趙雲單挑誰厲害?趙雲高超的武藝以及不錯的排名在《三國演義》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很可惜在演義中呂布和趙雲兩人沒有交過手,甚至都沒見過面。要想知道兩人較藝誰更高一籌,需要找一些第三方武將作參照。最適合做這個第三方參照武將的是河北的「四庭柱」。「四庭柱」是對河北名將顏良、文丑、高覽、張郃的一個合稱。
  • 同為曹操愛將,張郃與張遼誰更厲害?張郃多少回合能斬了張遼?
    而說到張郃多少回合能斬張遼,其實也得分情況,一種是偷襲,這種比較簡單快捷,一招就行。而若是要堂堂正正對戰,這就得好好分析了!偷襲打法別說不能偷襲,在演義中,很多猛將都不是死於對戰之中,而是死在了偷襲之下!
  • 張遼在正史中不輸典韋,演義中武藝如何?曹營至少這幾人比他厲害
    三國演義中,又有哪些人武藝在張遼之上呢?三國演義中,張遼的武藝非常一般。而且他在書中八百勇士破十萬這一段,是被羅貫中刪改了的,遠沒有正史中精彩。張遼的三場精彩鬥將:一、官渡之戰單挑張郃五十合不分勝負。二、合肥之戰單挑太史慈合肥之戰,張遼與太史慈正面廝殺,鬥到七八十合之後,彼此勝負不分。太史慈見孫權身邊保鏢被斬,遂無心戀戰而走。這一戰同樣說明二人的武藝相當。
  • 魏延、張遼、夏侯惇三人中,誰的武功最厲害?誰的武功最差?
    毫無疑問,魏延、張遼、夏侯惇三人中,夏侯惇的武功是最高的!而對於魏延和張遼武功的看法,歷來爭論還是比較多的,很多人認為張遼武功強於魏延,不過在本文卻認為魏延的武功比張遼更強!夏侯惇既然是談武功的這個話題,我們自然是以《三國演義》為背景。在正史中,雖然夏侯惇被人戲稱為肉票將軍,沒啥大的能耐,主要就是負責後勤。
  • 三國24名將,個個武功高強,這五人卻措手不及被殺
    三國演義中,大家十分喜歡其中的猛將,喜歡看他們叱吒風雲,決勝戰場,甚至給他們排了一個名次表,這就是著名的三國24名將。這些名將,基本囊括了我們所熟悉的猛將,他們個個武功高強,然而其中卻有五人因為措手不及被人給殺了,這種錯誤怎麼會犯在這些名將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