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正史中,幾乎沒有武將單挑的記載,武將單挑一死,手下無論兵力多寡都會潰敗,也是演義中才有的情結。實際情況是,能夠以人海戰術去圍攻,誰傻乎乎地去單挑,被弓箭手一射就栽在戰場了。
依據正史記載,筆者印象中的唯一兩次單挑記錄,是呂布單挑李傕和關羽萬軍之中斬顏良,呂布曾經在長安城北與李傕單挑決定勝負,呂布畢竟技高一籌,用長矛刺傷了李傕,但是李傕也沒有被呂布斬殺,而是被左右軍隊救回;關羽則於萬軍之中逼近顏良(直接把周圍小兵當成空氣了)並且將他刺殺,這其中也有關羽與顏良單挑的過程。
眾所周知的是,顏良是死在關羽手上,武力不如關羽是肯定的,文丑在正史中並未記載是關羽所殺,而是中曹操埋伏而死(應該是死在亂軍之中,不然三國志記載了關羽斬顏良,卻不記載誅文丑,也不符合邏輯。)文丑與顏良齊名,想必武力相差不到哪裡去,因此,在正史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關羽武力大於顏良和文丑。
陳壽也提到:關羽、張飛皆被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也肯定了關羽的武力水平,問題在於前文已經提到,正史中唯一有單挑記錄的只有呂布、李傕、關羽、顏良四人,我們無從得知張遼的武力水平如何,張遼武力應該比不上關羽,但是是否比得上顏良、文丑,僅僅依靠正史記載,我們是得不出結論的,其實在正史中,比較單挑武力根本沒有意義,那麼在演義中,如果單挑,張遼在文丑面前能夠堅持多久呢?
三國演義記載:
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三國演義
在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張遼面對文丑根本毫無還手之力!文丑第一次射張遼,還是幸虧張遼在徐晃大叫中得到警醒,低頭閃躲過去,才只射中頭盔,假如沒有閃躲稍微不及時,文丑就一箭射穿張遼頭顱了。由此可見,文丑的射箭技術十分了得,如果說文丑第一箭,張遼還能僥倖躲過的話,文丑第二箭,張遼就避無可避,直接被射倒了,文丑還沒有與張遼單挑,僅僅依靠兩隻箭,就打敗了張遼,由此可見,張遼和文丑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在演義中,徐晃曾與顏良文丑都有交手,在面對顏良之時,徐晃還支撐了二十回合才敗退,在演義中,曹魏眾將都感到害怕不敢應戰,這眾將中,自然也包括張遼,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張遼的武力或許還不如徐晃,徐晃至少敢於挑戰顏良,而張遼卻是未戰先怯,徐晃在面對文丑之時,也是很虧敗退,而且敗退的比和顏良打的時候還快,不超過10回合,張遼在對陣顏良、文丑之時,表現還不如徐晃,可以推測張郃武力頂多與徐晃相當甚至不日徐晃。
因此,在演義中,張遼在文丑手下撐不住十回合,但是在正史中,結果就是個未知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