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祖孫三代是三大名將,受到後人傳頌

2021-01-10 小生侃史

楊家將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軍事家族,其保家衛國故事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故事主要描繪的楊家將保家衛國的事跡。他們的事跡被寫成了《楊家將傳奇》,而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並沒有那麼多人,但是也是存在的,祖孫三代都是名將,收到後人傳誦。我們就來看看是祖孫三代哪三人。

楊業

一、楊業(?~986年),原名重貴,麟州新秦(今陝西省神木縣)人。北宋名將。楊延昭之父,楊文廣祖父。

楊業從小善於騎馬射箭。楊業自幼追隨北漢世祖劉崇,劉崇賜姓名為劉繼業。後成為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親徵北漢,宋軍包圍太原,楊業率突騎數百襲擊宋軍,被宋將党進所敗,楊業在北漢援兵的幫助下逃回太原城中,免於被俘。之後又率兵突圍,但墜馬受傷,再次退入城中。不久遼國援兵到來,宋軍撤退。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徵討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決定投降,楊業扔據城苦戰。宋太宗聽說過楊業的名氣,讓劉繼元勸降楊業。劉繼業派親信勸降,楊業北面再拜,痛哭流涕,解甲投降,謁見太宗。太宗非常高興,加以慰撫,恢復他的本姓楊氏,並將其名改為單名「業」。回朝以後,宋太宗考慮到楊業對邊境的戰事很有經驗,派楊業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楊業領數千騎兵繞到雁門關以北,往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是為雁門關之戰。楊業因此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兼領鄭州、代州。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見到楊業旗號,即刻逃遁。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以潘美任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主將,王侁為監軍、劉文裕為護軍。各路大軍接連攻下了雲、應、寰、朔四州,因為東路軍在岐溝關潰敗,契丹軍乘勝西進復佔寰州,楊業奉命與潘美掩護四州民眾南撤。楊業力主避敵鋒銳,分兵誘其向東,設伏阻扼契丹軍南下,保障民眾轉移。監軍王侁不聽,強令楊業到朔州迎戰契丹軍。楊業知此戰必敗,臨行前約潘美在陳家谷口接應。不久主帥潘美聽說楊業戰敗,立即帶兵後退。

楊業奮力交戰到傍晚,來到陳家谷口。發現沒有援軍,十分悲慟,繼續率領部下士兵奮力作戰,身上受了十多處傷,士兵都快死光了,楊業依然親手殺了數百名遼軍。之後中了遼將耶律奚低之箭,落馬被俘。楊業二子楊延玉也戰死。楊業被俘後堅決不降,絕食三天而死。時為雍熙三年(986年)七月十二日。耶律斜軫割下楊業的腦袋,獻給遼廷。楊業英勇事跡被傳為佳話,不僅宋朝,遼朝也在密雲古北口修建楊無敵廟,以祀奠楊業。

宋太宗聽說以後,非常悲痛惋惜,隨後下詔表彰楊業忠烈。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而大將軍潘美降職三級,監軍王侁、劉文裕都被免官流放。

楊延昭

二、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楊業之子,楊文廣之父。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徵戰。楊業曾經說:「這個兒子像我。」太平興國年間,楊業領兵進攻應、朔二州時,楊延昭擔任該軍的先鋒,奮戰於朔州城下,被亂箭射穿手臂,卻越戰越勇,終於攻下朔州。楊業去世後,楊延昭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鹹平二年(999年)冬,遼軍騷擾邊疆,楊延昭當時守遂城。遼國蕭太后親自指揮攻城,宋軍人人自危,楊延昭召集城中丁壯,給予兵器盔甲守護城牆。當時天氣寒冷,楊延昭命人取水潑灑城牆,水全結成了冰,堅硬光滑,敵人不能爬上來。遼軍於是瓦解退去。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

當時宋真宗駐軍大名,傅潛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楊延昭與楊嗣多次請求去作戰,傅潛都不答應。等到傅潛獲罪,宋真宗召楊延昭,楊延昭對皇帝詢問的邊疆要務對答如流,宋真宗十分高興,說:「楊延昭有他父親的遺風。」宋真宗仍令楊延昭守邊疆。鹹平三年(1000年)冬,遼軍南下入侵宋境,楊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西邊,從北面乘敵不備襲擊遼軍,邊戰邊退。等退到西山,伏兵發起攻擊,遼軍大敗,俘虜遼軍將領。

鹹平五年(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與楊嗣率領宋軍前往救援,宋軍尚未擺成陣列,就被遼軍襲擊,宋軍損失較多,朝廷命 李繼宣 、 王汀 代還,將要治他們的罪。宋真宗說:「楊嗣這些人向來以勇猛聞名,將來可獲得他們的效力。」隨即寬宥了他們。鹹平六年(1003年)夏,遼軍又進攻 望都 ,李繼宣逗留不敢上前,獲罪被削去官職。朝廷又起用楊延昭任都巡檢使。當時正謀劃秋天禦敵的策略,宋真宗詔令楊延嗣和楊延昭分條列出利弊上奏,又調楊延昭任寧邊軍部署。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詔令增加楊延昭的軍隊達到一萬人,用以保護屯田。之後楊延昭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俘獲敵人甚多。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追敘楊延昭守邊禦敵的功勞,升任他為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他在邊防二十餘年,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遼國人認為北鬥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楊延昭看作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楊延昭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楊文廣

三、楊文廣(999~1074年),字仲容,麟州新秦縣(今陝西省神木市楊家城)人。北宋名將,楊業之孫、楊延昭之子。

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子。繼承了父親的官位。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陝西南部張海率饑民起義,轉戰陝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楊文廣出徵討伐。楊文廣以軍功升任殿直。之後範仲淹被貶,出任邠州知州,和楊文廣有過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感到驚奇,將他置於麾下。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徵討盤踞邕州(今廣西南寧市)的蠻族首領儂智高的叛亂。狄青挑選楊文廣被調任廣西鈐轄。 治平年間,朝廷評議各地將領,楊文廣因為有功勞升任興州(今陝西略陽)防禦使、秦鳳路副都總管。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陝西經略使韓琦韓琦派楊文廣前往離秦州(今甘肅天水市)西北修築篳篥城,保護西北邊境的居民,防範西夏的入侵。由於先前宋軍修建城堡,西夏人都會出兵破毀。於是楊文廣採取聲東擊西策略,揚言要到某地修建城堡,西夏軍隊前去破壞,楊文廣即率部急奔篳篥,全面部署防務,次日清晨,西夏軍趕到篳篥。然而見到宋軍防守嚴密,無法推進,只好退兵,楊文廣立即派兵遣將出擊追殺西夏軍,西夏兵大敗,宋軍殺獲甚眾。經此一擊,西夏後來不敢再搗亂。

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楊文廣改任河北邊防,任定州路(今河北定州市)副都總管。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約三十年遼宋邊境又起爭端。楊文廣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審批和回復,楊文廣就於同年十一月病逝,享年七十五歲,被朝廷追贈為同州觀察使。

歡迎關注我,看更多歷史內容。

【原創聲明:本文由作者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楊門女將嗎
    在我國歷史上的楊家將主要是指楊家的祖孫三代,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但是楊家將裡到底有沒有楊門女將呢?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歷史上有楊門女將嗎?家喻戶曉的楊門女將比如穆桂英楊排風等,都是後人虛構出來人物,但是佘太君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那些被後人虛構出來的楊門女將,其實是後人為了襯託出楊家一門的忠烈英勇。然而在小說戲曲和影視劇之中,楊門女將其中包括佘太君在內一共有22人,而穆桂英和楊排風在這些楊門女將裡算得上是比較出名的人物了。
  • 靖康之恥發生時,聞名天下的楊家將為何毫無蹤影?原因令人心酸
    嶽飛在詩中所說的「靖康恥」指的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靖康之變」,據《宋史》所載,北宋宣和七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下攻宋,危急關頭,昏庸無能的宋徽宗禪位於太子趙恆,是為宋欽宗,自己則做起了甩手掌柜。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與演義中差距很大,但依然讓人讀之淚流滿面
    關於宋朝的演義很多,比如說狸貓換太子,比如說包青天,再比如說水滸傳,這些故事其實跟真實的歷史相差很大,但是有很多人都相信演義才是真實的。楊家將其實也是這樣,真實歷史上楊家將只傳了三代,而且也沒有楊家女將,所以到北宋末期的時候,已經沒有楊家將了。
  • 嶽飛父子被害時,負責行刑的監斬官,還是楊家將後人?
    前言 在華夏歷史有著許多民族英雄,嶽飛就是其中一個,可惜他卻遭到奸臣的暗害,被皇帝下令斬首,這對於一個名將來說無疑是巨大的侮辱。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監斬嶽飛的也是一位百戰名將。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怎樣的?沒有楊門女將,也沒有穆桂英掛帥
    楊家將一門精忠報國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楊業和他的兒子們為了抵禦遼軍,戰死沙場,只剩下三個兒子。他的兒子們殉國後,孫子楊宗保等人繼承其遺志繼續戰鬥。男人們戰死了後,楊家的女將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繼續效忠大宋。主人們戰死後,婢女楊排風等人也要上戰場殺敵。楊家的故事,令人動容。
  • 簡述北宋楊家將的一些歷史真相,你知道幾個呢?
    許多傳說非常美麗,比如楊家將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大家的興趣,以至於我們對這段歷史深信不疑。歷史的真相往往與傳說大相逕庭,甚至可能會顛覆我們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北宋楊家將的一些歷史真相。各位,你們知道幾個呢?一、楊家將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
  • 楊家將故事中,十二寡婦徵西的事是真的麼?穆桂英是否真實存在?
    提起楊家將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在小說和戲文中,北宋名將楊業共有七個兒子,因為被奸臣潘仁美陷害,所以除了楊六郎外,楊業和其他兒子都戰死沙場。從此,楊家只剩楊六郎和一群寡婦。但楊家並沒有就此消沉,反而越挫越勇。在楊宗保也戰死後,佘太君和穆桂英率楊家十二寡婦徵西,在得勝歸來後聞名朝野。
  • 歷史上楊家將有八大美女,哪個死得最慘?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巾幗英雄,她們雖然身為女兒身,但是卻憑藉一腔愛國之情衝向戰場殺敵,這種忠勇之心有的時候要勝於男兒。而提到巾幗英雄那麼楊門女將一定首當其衝,楊家將八大美女的名聲也十分響亮,至今人們在品讀這段歷史的時候都會禁不住讚美。
  • 唐朝開國名將程咬金,真實的歷史上到底啥樣?我們被電視劇騙了
    唐朝開國名將程咬金,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隋唐演義》這部影視作品中,程咬金做夢學會三板斧,靠著一些小聰明和運氣,在亂世之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同時,也做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因此,被人稱為混世魔王。那麼,真實的歷史上程咬金到底啥樣?我們被電視劇騙了。
  • 魯智深有三個歷史原型,一位是皇帝,一位是俠客,一位是楊家將
    那麼,魯智深的形象有沒有歷史原型呢?自《水滸傳》開始流傳之後,不少人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從目前的情況看,魯智深這個藝術形象至少糅合了三個真實歷史人物的事跡,這也就意味著魯智深的歷史原型至少有三個。說起魯智深形象的第一個歷史原型,可謂是大名鼎鼎,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王朝的締造者郭威。
  •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4位名將,每一個都是家喻戶曉,你認識幾位?
    自古以來,無數叱吒風雲的名將在中國這片大地上湧現,常勝將軍白起,抗倭英雄戚繼光,精忠報國的嶽飛,橫掃匈奴的衛青、霍去病,生逢亂世,在戰火烽煙中成就豐功偉業,他們每一個,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存在。但當我們長大以後,細細品味歷史才發現,原來兒時心目中的大英雄們,竟然有一部分是虛構的,比如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4位「名將」,他們個個家喻戶曉,可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不信您接著看。
  • 蕭太后和楊家將什麼關係?戲說不該胡說,還原真實歷史
    但是真實的蕭太后和楊家將什麼關係不少人都知道。可能還覺得電視裡演的蕭太后和楊家將什麼關係那麼真實的關係就是怎麼樣的。其實劇裡面完全就是把蕭太后這個人物完全醜化了,雖然現實中她也有一些過錯,但是完全不是這麼蠢笨的一個人。
  • 楊家將真實存在嗎,為什麼北宋滅亡並未看到他們力挽狂瀾?
    血戰金沙灘、十二寡婦徵西、穆桂英掛帥,都是曾經膾炙人口的楊家將經典,既然楊家將如此厲害,為什麼北宋最後還是滅亡了呢?實際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故事很熱血,但結局卻很悲慘。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在楊家將身上也同樣適用,楊家將最強的也就三代而已,佘老太君,穆桂英、楊宗保, 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楊家將歷史上真正厲害的要數這三位:楊家將第一代霸主楊繼業真實存在,只不過他的名字本叫楊業,楊繼業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因為楊業的老爸
  • 嶽飛父子受害之時,監斬官是楊家將的後人,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
    監斬官竟然是北宋「楊家將」後人——楊存中。楊存中名楊義中北宋末年參軍。30歲的時候已經成為皇帝的宿衛親軍控制。他性格陰沉,青年時代屢建奇功,是百戰戰場的名將,但後來成為大官,反而政敵平平。但是,因為好的奉承,贏得了宋高宗趙九和姦商秦檜的信任。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佘太君只活到76歲,穆桂英其實並不存在
    我國歷史上出了許多的忠義之士,這也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民族魂凝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提起烈士,我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楊家將,他們的故事代代流傳,因為實在是太深刻,太讓人難忘了,滿門忠烈,尤其時那句「七子去,一子回」。
  • 5位歷史名將個個火了幾百年,小學生都知道,其實全是虛擬人物
    說起歷史上那些名將的故事,總讓人熱血沸騰,然而有許多流傳至今的名將,其實在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存在過。許多年以前,曾經有一部電視劇叫《隋唐英雄傳》,這部根據小說《隋唐演義》改編的電視劇,當年火得一塌糊塗。這部小說雖不如四大名著那樣出名,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小說家褚人獲,但這部小說中成功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如秦叔寶、尉遲恭等。同時這本小說也虛構了許多名將。
  • 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抗遼 到底是真實歷史事件還是小說虛構?
    穆桂英的故事隨著楊家將的廣泛流傳而家喻戶曉,於是,人們對於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性也深信不疑。那麼,穆桂英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還是說關於她的故事都是子虛烏有?另外,如果穆桂英是真實歷史人物,那麼,在專門收錄「義婦節婦」之事跡的《烈女傳》也應會有記載。但結果令人有點失望,《宋史·烈女傳》中一共收錄近40名「奇女子」的事跡,卻找不到任何關於穆桂英的信息。穆桂英,這一女將形象,首次出現在明代作家熊大木小說《楊家將演義》中,而到了元初,小說家徐大焯在《燼餘錄》中,把穆桂英「嫁」給了楊宗保。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 自稱楊家將的後代
    說的就是第六世播州土司楊昭膝下無子,宋朝名將楊業的曾孫楊允廣與楊昭家譜相通,於是楊允廣便將自己的兒子楊貴遷過繼給楊昭為後,從此以後楊氏土司都成為了根紅苗正楊業的子孫。楊業是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綽號楊無敵的楊老令公,至此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終於給自己找上了一個足夠榮耀的祖宗,也就理所當然地將自己視為了楊家將的後代。那麼歷史真的就如楊氏土司自己編寫的家傳和碑文所寫的那樣嗎?民國時邊疆史學大家譚其驤先生曾對此專門進行過考證,並指出了其中的荒謬之處。在《宋史·蠻夷傳》中明確記載:「大觀二年,播州夷族楊光榮,以地內屬,詔建播州。」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百位名將排行榜(三)
    將,讓人百看不厭。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將軍,小編整理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百位名將排行榜,希望大家喜歡。由於人員過多前兩天我先說了第61到第100名。今天我來說一說第41到第60名。41.吳玠籍貫:甘肅靜寧結局:積勞成疾,年僅47歲簡介:南宋抗金名將。
  • 原平楊家祠堂
    自清代建起家族祠堂後,一直以敬奉楊家將世代英烈為主。 由於南頭村的楊家祠堂保持了清時原貌,成為晉北除鹿蹄澗外規模最大、規制最完整的楊家祠堂。 從快手得知原平市中陽鄉南頭村也有楊家祠堂後,周末的午後,驅車前住。 一進南頭村,同其他的村一樣,有著鄉村的悠閒與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