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越綠色 親近古都 平安大街將成健步悅騎林蔭大道
昨天上午,平安大街綜合治理提升工程東城區段張自忠路施工現場,道路兩旁架起了工程圍擋,道路中間隔出了中央綠化帶施工區域。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林蔭大道旁,段祺瑞執政府舊址、玉河、皇城根遺址公園靜靜佇立,人們沿著慢行道健步悅騎、欣賞著古都風貌……明年,這樣的景象,將在平安大街上演。目前,全長七公裡、橫貫老城區的核心幹道——平安大街啟動綜合治理提升,張自忠路示範段已率先開工。按照計劃,東城區將通過交通治理、文化挖掘、風貌整治等,將平安大街東城段改造成綠色生態林蔭大道,並在大街沿線形成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貼近市民生活的文化空間。明年,市民就可沿著平安大街,穿越綠色,親近古都。
沿線建築分類改造
平安大街全長七公裡,橫貫東城、西城。在3.1公裡的東城段,南鑼鼓巷、景山、東四三條至八條等多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分列兩旁,玉河、皇城根遺址公園等文物古蹟眾多,可謂「一條平安街,半部北京史」。作為老城區的核心幹道,平安大街也存在著部分路段交通不友好、店面標識與文保區不協調、「城市家具」布置雜亂等問題。
老城更新,留住風韻。東城區將對沿街建築分類改造。對歷史信息明確的建築以「修舊如舊」為原則,重複利用老舊材料,恢復傳統形制;對重要的歷史地標,提供「菜單式」選項,充分徵求周邊居民意見;對歷史文化遺址進行保護性改造,如位於地安門東大街的通惠河玉河古道遺址,將通過打通遊覽環路、增設宣介設施、恢復歷史風貌等手段,打造特色遺址景觀。
拓展健步悅騎空間
平安大街提升工程,在保護老城風貌的同時,也將方便市民生活。
1999年,平安大街進行了拓寬改造,形成了目前平緩開闊的現狀。時隔21年後,寬40米左右的大道已與「靜下來、慢下來」的老城格調不相符合,通行安全性、舒適性低。
打造綠色交通出行體驗,成為平安大街交通優化提升的重中之重。在前期完成交通流量分析評估後,東城區秉承「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的綠色交通理念,在不改變路幅、保持現有通行能力的前提下,通過適當縮窄機動車道、設置過街安全島、加強慢行系統建設、規範非機動車停放等措施,實現其功能轉型為綠色交通骨幹道路,拓展健步悅騎空間,優化市民交通出行體驗。
打造林蔭大道
由於過街距離過長,平安大街沿途缺少林蔭。此次治理提升,平安大街將增加中央綠化帶,建成綠色生態的林蔭大道。
整條大街將種植常綠鄉土植物、變色彩葉樹種,使其四季常綠、三季有花。以張自忠路為例,因其兩側有大量王府、名人故居及古建築,府邸文化特徵鮮明,因此將重點打造約640米長的中央綠化帶,種植彩葉樹種的白蠟,增加西府海棠、紫葉李等小喬木,形成「府邸蘊玉、蘭棠富貴、月季芬芳、林蔭慢行」的綠美空間。
「伴隨張自忠路段文化遺址的逐步開放,林蔭大道將把這些遺址串聯起來,讓人們穿越林蔭,親近文化遺址。」東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濤說,今年年底張自忠路段基本完工亮相後,明年將啟動改造地安門東大街、東四十條路段。明年年底全部完成後,平安大街將與崇雍大街交相輝映,成為中心城區的美麗風景。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