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郢靖王墓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釉色白中泛青,色彩青翠豔麗,高38.7釐米,口徑6.4釐米,底徑13釐米。這件梅瓶腹部設有四個開窗,分別繪製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故名「四愛圖」。
竹蘭梅菊被稱為四君子,表達的是一個君子的情懷,古往今來的君子數也數不完,在元朝的藝術家的心裡,不只是他們喜愛的君子,而且把這些君子的情懷用永恆的瓷器表達出來。
王羲之盤腿坐在一庭院的地面上,身著素衣,左手抬起正指向左前方的一盆綻放的蘭花,好似在吟詩作對,讚美花中君子。王羲之的目光,視線正好以蘭花為平視狀態,蘭花栽培在一個潛伏圓形的花盆中。蘭花的葉片健壯有力,綻放有數朵蘭花,而花盆又是放置在一個有三隻矮竹的圓形的淺盤上,三足盤放置在一個豎立的石頭上,花盆好似有花瓣紋做裝飾,石頭為平頂,四面有小草。
為什麼描繪王羲之愛蘭,可能是和他寫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有關吧?因為所有的文章中,沒有看到過說王羲之愛蘭,但是如此描述,瓷器大家可能也想寫一筆如同王羲之一樣的好字。
陶淵明愛菊圖有典故可尋,圖中,陶淵明正行走於庭院內,手提一長杖,頭扎花束裝飾,左手下垂,右手上揚,捏著拐杖,正回首觀望菊花。在畫面中還繪有一棵靈芝,菊花插在一個小口束頸鼓腹似玉壺春瓶的器物之中,由侍童雙手捧於胸前。侍童後面有假山,好像象徵著深居庭院之中。假山石上有花有草,主人前有假山石,體現了空、靈、怪之特徵。
很明顯這幅圖案畫的就是賞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燕露掇其因」是陶淵明著名詩句,陶淵明愛菊的傳說就是後人由這些詩句中隱身而來的。
周敦頤愛蓮圖中,周敦頤頭戴冠帽,身上外穿素麵衣袖寬大的對襟長袍。手持拂塵,立於池塘岸邊,正聚精會神的注目觀賞池塘中盛開的蓮花。池塘中花葉茂密,其中有兩枝蓮花,一枝綻放,一枝含苞待放,而池塘中的荷葉或成蒲團狀或做卷合狀,在荷葉與蓮花之間似乎還有細長的水草。在主人身後有一個身穿花衣長袍的書童,用手臂夾住一個長方形的木琴,或者是主人正要在池塘邊撫琴賞荷,抒發悠閒自樂的情緒。真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林和靖愛梅鶴圖,林和靖端端正正地坐在一塊大巖石之上,頭戴圓帽,身穿寬大的棉袍。右腿盤踞於巖石上,右手執一長杖,主人目光正凝視於一隻翩翩展翅的仙鶴,在主人的頭頂之上有垂旋的梅花,梅花或綻放花瓣或含苞欲放,梅花當屬冬春開花的植物,反映了名人雅士的隱喻精神。
林和靖出生於儒學世家,早年曾遊歷於江淮,後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之下,喜歡梅鶴,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青花瓷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元青花則是青花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在成熟元青花極其豐富的裝飾題材中,人物故事無疑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其繪畫精妙,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深受中外人士的追捧和厚愛。
因為種各種原因,元代的廣大文人對時世超脫冷漠,渴望歸隱山林,遠離塵世。遂對古代隱逸先賢的生活十分仰慕。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所繪均為古代高士,而陶洲明和林 和靖兩人都曾有過隱居生活,正是元朝文人所羨慕。蘭生於幽谷而芳香遠播;菊是花之隱逸者;蓮出淤泥而不染;梅不畏嚴寒,一枝獨秀;鶴高潔獨立,超凡脫俗。此「四愛」正是四位雅士人生品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