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高聳林立的大樓,看著一棟棟混凝土鋼筋的產物,相信很多人會想到過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建築風格都是西方的,西方的建築pk中國的建築,我們是不是輸了呢?
舉個例子:
故宮和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你說誰更好?
? 巴黎聖母院
故宮
萬裡長城pk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
長城
比薩斜塔pk釋迦塔
比薩斜塔
釋迦塔
由此看出中西兩方的傳統建築相比毫不遜色
。
。
。
現代建築咋的就都是西方風格呢?
大大的問號
其實現代建築可以稱之為「工業建築」。
現代建築的源頭是工業革命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第一次使用機械力,動力,化學,水泥,玻璃,造紙,交通。全面開花,工人開始了流水線作業,生產力大幅度提升。
從生產能力,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模式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
對後來的上層建築都有著深厚的影響,比如:無產階級的誕生
生產力雖然提高了,對於建築行業沒有一點的進步,雖然那個年代已經有了鋼鐵,玻璃,水泥這三種材料。
真的是給你機會不中用啊!
那麼建築能不能也有工業化的方式?
有!!!
柯布西耶在那個時代回答了這個問題
多米諾體系
多米諾系統
是不是很熟悉的結構?
這就是現代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的原型。
工地搬過磚的小夥伴估計尖叫了
他於1914年就構思了「多米諾系統」(Domino),用鋼筋混凝土柱承重,取代了承重牆結構 。
這種結構讓建築師可以隨意劃分室內空間,設計出室內空間連通流動、室內外空間交融的建築作品。
他的這新觀點徹底改變了建築方式,影響至今。
寫字樓模型
構成現代主義建築的形式基本要素或範型可以歸納為以下 5 種:
①構成的形態;
②多米諾系統;
③紀念性物體;
④帕拉第奧主義;
⑤現成品與拼貼。
其中前兩種是建築範型調整和適應新技術條件下的現代生產邏輯和體系的結果
第三和第四種範型顯現了現代建築與古典傳統之間以相互矛盾和否定的形式達成的連續性與內在聯繫,
最後一種,反映了現代主義試圖同化和吸收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帶來的混亂和變化的努力,以及現代主義先鋒派對藝術與社會之間關係的重新認識
優秀的理念總是相通的
小編在整理的時候也發現一個很有趣的點
現代四大建築大師之一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在他的理念論述中就強調:
建築應該與它的環境協調,他說:「一個建築應該看起來是從那裡成長出來的,並且與周圍的環境和諧一致。」
建築的色彩應該和它所在的環境一致,也就是說從環境中採取建築色彩因素
這不就是我們中國講的「天人合一」嘛
賴特的代表作(流水別墅)
不僅賴特,這幾位建築大師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強調重視將自然環境、人性化與建築融合在一個共同的單元裡面。
優秀的理念總是相通的
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下現代四大建築大師,現代建築的理論基礎均來源此。
而我們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我們還忙著戰爭呢,工業基礎還沒有,自然不會產生這些工業建築的前沿成果
真的不要在把現代建築和中國傳統建築相比
不是建築選擇了西方,而是時代選擇了工業
現在而言重要的不是什麼「東方」「西方」「現代化」,而是你將如何識別、善待和接續,你所存不多的,歷史的文化
如何用中國元素築起中國的現代建築
隨著我們中國的國力和影響力的增加,文化也有了前進的步伐,中國元素被世界所接受, 中國的建築師也把中式建築元素和現代建築的手法結合在一起,打造屬於我們的建築風格
於是有了新中式建築,小編這裡列舉幾個優秀的作品。
杭州杭幫菜博物館
萬科第五園
萬科第五園
拉薩站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
(中國駐南非大使館)
以上是優秀的新中式建築,當然還有很多。
新中式建築的代表人物當然也有,王澍先生是其中的代表,其代表作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向世人展示了中式建築的魅力。
(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
(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
隨著國力的強盛,我們的傳統建築的優秀元素也在逐漸的被繼承發揚。
希望更多的建築師能夠繼續帶給我們更好的作品,致敬那些大師!
看完這些你對於現代建築,傳統建築怎麼看呢?
作者:小匠
圖:轉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