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郭書祥校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0-12-05 科教頭條

7月7日,我校1979級校友、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教授、日本香川大學終身教授郭書祥正式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院長小林喜光的祝賀。

日本工程院成立於1987年,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所屬的研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傑出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包括機械工程、信息電氣電子工程、化學材料工程、建築工程、資源能源工程、物理系、生命系、經營政策系等8個專業領域。郭書祥教授以其在醫療生物用遙控微作業系統和仿生魚形微機器人等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工作,當選機械工程領域外籍院士。

郭書祥,1979年9月至1986年8月,就讀於我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先後獲工學學士學位、工學碩士學位。1986年10月至1991年9月,在校任教。1991年10月,赴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擔任日本香川大學教授。郭書祥一直致力於和學校的交流與合作,2009年8月,在我校成功舉辦IEEE ICMA 2009國際會議,建立長春理工大學和日本香川大學的校級合作協議,互派學生交流和雙學位博士培養,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積極推進學校國際交流、國際合作研究工作。

此外,郭書祥是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教授,擔任智能機電一體化和自動化國際會議的創始大會主席以及《智能機電一體化和自動化》國際雜誌主編等學術職務,長期從事微機器人技術、血管檢查微系統、醫療生物用遙控微作業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率先開發出直徑1mm的兩種腦血管檢查微系統,研製的具有3自由度的仿生魚形微機器人,屬世界首創,曾被世界權威雜誌《新科學家》報導。

來源:長春理工大學 撰稿:賈惠淇 編輯:賈惠淇 黃曉萱 責編:程力 審核:於英煥

相關焦點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大連理工大學校友當選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日前,挪威技術科學院(Norges Tekniske Vitenskapsakademi)發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大連理工大學2002屆校友付世曉當選。付世曉,1976年出生,1999年於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2002年獲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師從趙德有教授,進行船體振動與聲輻射特性的研究。現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挪威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 強力引援: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蘇才江加盟南信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天際新聞網日前發布消息稱,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第一位無線交通標誌創建者及智慧城市專家蘇才江教授正式加盟該校。蘇才江教授,1965年出生,2019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先後就讀於新加坡理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劍橋大學,1996年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介紹,蘇才江院士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移動自組織網絡、智能運輸系統、遠程信息處理、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研究,是世界第一位無線交通標誌創建者。
  • 2020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裴健,芮勇,朱佩英當選,華人近三成
    今天,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共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其中近三成為華人,包括我們所熟知的裴健、芮勇等計算機領域的著名研究者。本次新增的院士名單包括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受到疫情影響,這一次的選舉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本年度的頒獎典禮也推遲到了 2021 年的 6 月,與 2021 年度當選院士的頒獎儀式同期舉行。加拿大工程院成立於 1987 年,是一個獨立、自治的非盈利組織。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1院士的級別待遇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
  • 俄羅斯工程院中國中心在京成立
    夏賓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夏賓)俄羅斯工程院中國中心成立暨新當選院士頒證活動22日在京舉行。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部委單位代表,俄羅斯工程院中國籍院士和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級專家代表,以及北京和各地人才、科技等部門單位代表等70餘人參加。活動採取線下線上結合、中俄視頻互動方式進行。
  • 汽車人再次上榜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有智慧]  在過去的那些年裡,傳統的汽車行業要出院士,真的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其原因追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國過去的工業、科技、創新等水平都不發達。在汽車行業裡,我國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入門晚、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技術發展緩慢,就更別提科研成果了。
  • 喜訊|濰坊職業學院產業教授李永勝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從人民網獲悉,5位中國科學家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濰坊職業學院產業教授——天瑞重工董事長李永勝研究員位列其中,當選為"機械工程"學部外籍院士。外籍院士由俄羅斯工程科學院主席團會議通過公開投票,以簡單多數方式從在科學、技術和教育等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外籍科學家中選出。目前俄羅斯工程科學院由1350多名院士和通訊院士組成,其中包括100多名外籍院士。截至目前,歷年來共有50名中國科學家當選。
  • 外籍院士逯高清,16歲考上大學,被澳大利亞、英國搶著聘請
    去年11月22日,國家公布了院士增選的結果,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眾所周知,要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必須要有過硬的科研實力和成果,作為一個外籍人士要是想要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更是難上加難。
  • 美國國家科學院新增146位院士 曹曉風當選NAS外籍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中國工程院於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下面一起來看看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有哪些知名院士吧!何德全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管委會主任何德全,中國工程院院士。1933年生,從事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領域研究,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0項。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首先,中國科學院院士不是會寫論文就能當選的,更不是只看學歷高低,正如錢學森先生既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難道你能說錢老也是只會搞理論的人?袁隆平沒有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話題,之所以會存在這麼大的爭議,我認為根本還是在於以下兩點:第一,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工程院的成立背景,所以單方面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便能同時成為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雙院士身份。
  • 3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共話「廢棄礦井變寶」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8日,安徽理工大學舜耕會堂高朋滿座,喜氣盈盈。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煤炭學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西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合肥工業大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第31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協同創新組織
  • 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當選JACS執行主編|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
    美國化學會旗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宣布,第六位執行主編為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于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 【熱點】5位材料界院士出席!全國碳纖維產業發展大會日程出爐!
    【熱點】5位材料界院士出席!全國碳纖維產業發展大會日程出爐!吳光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飛機設計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C919大型客機系列總設計師,曾任第一飛機設計院院長,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ARJ21總設計師。
  • 東北本科院校,渤海大學和長春理工大學,虎鬥龍爭
    渤海大學,位於遼寧省錦州市;長春理工大學,位於吉林長春市,兩所學校都位於東北地區,而且兩所學校辦學層次都為本科院校,並且都是公辦高校。兩所學校的教研領域並不相同,渤海大學是以師範起家,文理學科較強;而長春理工大學是光學起家,工科實力超強。
  • 大連理工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會召開
    11月28日,「2020推動大連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大連理工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會」在甘井子區體育新城舉辦,來自全國300多名嘉賓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大連市人民政府市長陳紹旺,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副市長張志宏、靳國衛出席。大會回顧了大連理工大學校友創業園·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一二期建設成果,並為三期項目揭牌。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首先明確一點,袁隆平是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雖然中科院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工程院也毫不遜色,一個人能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已經十分了不起了,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請看下文。